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4)

人教版种群和群落单元测试(4)

种群和群落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B.—定程度上有利于种间互助C.主要受温度和水分的影响D.缓解了种间竞争【答案】D【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如植物的垂直结构就是对光照的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种间互助,A、B正确;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不是温度和水分,C错误•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D正确;【考点定位】群落结构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

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 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注:斷是罗非負种群柱理想条件下的环境容纳老A.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 J”型增长B.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K2C.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C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D.图示曲线可反映种群数量内容如: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罗非鱼种群数量在开始一段时间呈“J ”型增长,A正确;从B点后开始环境阻力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B点放入大型肉食性鱼,并且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在K2附近波动,B正确、C错误;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种群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内容,D正确。

【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3•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藻类,在培养液中加入足量的离子和足量的氮和磷,实验过程中保持光照适宜。

每天测定四项数据:藻类数量的变化、装置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细菌的数量变化、溶氧量的变化。

根据实测数据绘制出相关的四条曲线,如下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学校: 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W 口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A.图A 显示从第7天起藻类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B.图B 走势的主要原因是随藻类的大量生长、繁殖、死亡C. 图C 显示培养液中有机物的含量不断增加是由于藻类光合作用引起的D. 图D 中溶氧量迅速减少主要是由于藻类的大量死亡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答案】D【解析】图A 显示从第7天起藻类种群的数量不再增加, 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 图B 走势的主要原因是随藻类的大量生长、繁殖、死亡等引起的, 养液中有机物的含量不断增加是由于藻类光合作用引起的,C 正确;图D 中溶氧量迅速减少主要是由于大量细菌在分解有机物时消耗水中的大量氧气所致, D 错误。

【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4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取样器取样法是调査小动物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C. 调查区域内种群之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 D. 修整过的草坪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答案】C【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组成可以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A 错误;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类群丰富度,可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B错误;不同的种群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故各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可能属于群落的研究问题,C 正确;草原群落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D 错误.【考点定位】调查种群特征、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群落结构5•从裸露的岩石上长出森林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演替过程。

发生在裸露岩石上的群落 演替顺序正确的是()A. 地衣、苔藓阶段 T 草本阶段T 灌木阶段T 森林阶段B. 地衣、苔藓阶段 T 灌木阶段T 草本阶段T 森林阶段C. 草本阶段T 地衣、苔藓阶段 T 灌木阶段T 森林阶段D. 地衣、苔藓阶段 T 草本阶段T 森林阶段T 灌木阶段【答案】A【解析】光裸的岩地上长出森林的演替过程大致要经历 :裸岩阶段T 地衣阶段T 苔藓阶段T 草本植物阶段T 灌木阶段T 森林阶段, A 项正确,B C 、D 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群落的演替6 .将两种仓谷害虫--拟谷盗和锯谷盗混合在一个容器中,于不同环境中培养,结果 如图,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 正确;B 正确;图C 显示培 苍;1;蕎魅筆誓三由S B :窈住黔量变乞3眄可伐)A.①中锯谷盗的种群增长速度逐步降低B.拟谷盗和锯谷盗在不同环境中的竞争能力不同C.同一环境下两种群数量变化不同与物种的遗传因素有关D.②中当拟谷盗的数量约170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①中锯谷盗的种群增长速度是先增加后逐步降低的,A错误;B、两幅图显示拟谷盗和锯谷盗在不同环境中的竞争能力不同,B正确;C、生物性状由遗传物质决定,同一环境下两种群数量变化不同与物种的遗传因素有关,C正确;D、②中当拟谷盗的数量约170时,种群增长率为0,年龄组成为稳定型,D正确. 故选:A.7. (2014?阳江)下列所描述的生物,不属于一个种群的是()A、全世界的蓝鲸 B .珠江里的肉食性生物C. 一个菜园里的白粉蝶 D .一个湿地公园的白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全世界的蓝鲸属于一个种群,A正确;B、珠江里的肉食性生物不止一种,因此不属于一个种群,B错误;C、一个菜园里的白粉蝶属于一个种群,C正确;D、一个湿地公园的白鹭属于一个种群,D正确. 故选:B.考点:种群的特征.8•选择正确的实验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表是一系列生物学实验及其常用的实验方法或研究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①④⑦ B .③⑤⑥⑦C.①③⑥ D .②③⑤⑥【答案】D【解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①错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单一变量是否含有氧气,则采用对比实验法,②正确;研究细胞器的结构和种类采用差速离心法将细胞器分离,③正确;调查狗尾草的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④错误;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于水,⑤正确;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采用纸层析法,⑥正确;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地1910年进行果蝇杂交实验, 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⑦错误。

故选Do【考点定位】生物实验的研究方法9 .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A.—个湖泊中的全部鱼 B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鸟类C. 一块棉田中的全部棉铃虫 D .一片草原中的全部草本植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一个湖泊中鱼的种类不止一种,因此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不属于种群, A错误;B、一片森林中鸟类的种类不止一种,因此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鸟类不属于种群,B错误;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棉铃虫属于一个种群,C正确;D、一片草原中的草本植物不止一种,因此一片草原中的全部草本植物不属于种群, D 错误.故选:C.10.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草地中跳蝻、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等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所以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A、D 项错误;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项错误;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不能受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的影响,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某地区一种蚜虫生活在某种植物的体表,并从该植物获得营养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种蚜虫与这种植物具有寄生关系B.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该种蚜虫的种群密度C.该种植物有高有矮,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对该蚜虫而言,一年四季的环境的容纳量可能不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蚜虫和它生活的植物属于体表寄生, A 正确;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常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正确;该植物是一个种群,不是群落,所以无法体现出群落的结构,C错误;由于蚜虫一年生活的环境条件在不断变化,所以其环境容纳量可能有变化,D正确。

考点:种间关系、种群密度的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等12.调査法是生态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B.样方法只适用于调査植物种群的密度C.用标志重捕法调査时,标记物的脱落,将会导致调査结果较实际值偏小D.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将样液滴人计数室后盖上盖玻片,再用显微镜观察【答案】A【解析】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正确;样方法也适用于调查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的密度,B错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部分被标记个体的标记物脱落,将会导致调查结果较实际值偏大,C 错误;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应先盖上盖玻片,再将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再用显微镜观察,D错误。

【考点定位】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名师点睛】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标志重捕法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调查。

13•下图是用来描述各种生命现象的一个简易模型,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A ---- b1 ----------- cA.若图中的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尿液减少B.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升高C.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物种减少D.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抗体和记忆细胞【答案】C【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后将刺激传递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A错误;诱捕棉铃虫种群中的雄虫,使得性别比例失调,雌性个体的交配机会减少,出生率下降,种群密度下降,这是控制害虫的常用方法,B错误;过度放牧会引起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C正确;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并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属于体液免疫过程,D错误。

【考点定位】水盐平衡调节、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免疫调节1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校园中所有的萱草是一个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依然可以发生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B【解析】校园中所有的萱草是一个种群,A正确;可以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B错误;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依然可以发生变化,C正确;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