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肠内营养管饲

肠内营养管饲

精心整理
■7
肠内营养管饲预防堵管的护理
推荐意见
1. 使用肠内营养泵恒温下以稳定、匀速输入稳定浓度的营养液。

(B)
2. 逐渐增加输注液量,维持速度大于50ml/L°(D)
3. 尽量使用液体状药物,使用固体药物时要充分研磨或溶解,注意配伍禁忌,分开注射。

(C)
4. 连续饲食时,至少每隔4h用30ml温水脉冲式冲管一次;药物及饲管输入前后应以10〜30ml温水冲洗饲管,以减少堵管和药物腐蚀管壁的危险。

(C)
5. 对于高龄老年需长期采用鼻肠管鼻饲患者采用米曲菌胰酶片220m碾碎后加水10mL脉冲式圭寸管可显着降低导管堵管率。

(B)
6. 一旦发现堵管,应及时用20ml注射器抽温开水反复冲吸,有条件时可将胰酶溶于碳酸氢钠后冲管。

(C)
7. 妥善固定,定期更换喂养管可有效预防堵管的发生。

(C)
推荐意见的分级系统基于证据力度。

结合研究设计、质量以及临床一致性
和实用性的评估,把证据等级转化成推荐意见分级。

最高等级(A)的推荐至少有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最低等级(D)的推荐以专家
观点为基础,包括无研究证据的共识意见。

肠内营养预防腹泻的护理
推荐意见
\ \ . I \ —■ /
1. 进行肠内营养时,遵循浓度由低到高、容量从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

(A)
2. 在配制、使用肠内营养的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做到现配现用。

(C)
3. 推荐使用含纤维素的肠内营养剂以降低腹泻发生。

(A)
4. 推荐乳糖不耐受的病人,应给予无乳糖配方。

(A)
5. 推荐使用含益生菌的肠内营养制剂。

(A)
6. 尽量避免食物中含短链碳水化合物。

(B)
7. 肠内营养输注过程中使用持续加温器,保证营养液的恒定温度。

(B)
8. 肠内营养时,采用经专用营养泵持续滴入的方式。

(B)
9. 进行肠内营养时,避免使用引起腹泻的药物。

(C)
10. 腹泻发生时,及早查找腹泻原因、及早治疗,并加强皮肤护理。

(C)
肠内营养输注泵的使用
推荐意见
1. 对接受2〜3周及以上肠内营养支持、或长期(6个月或更长)采用PEG进行肠内营
养的患者推荐使用输注泵输注优于重力滴注。

(A)
2. 肠内营养液黏度较高,需要严格控制输注速度时,输注大剂量、高渗透压的
营养液时,家庭肠内营养支持时推荐使用输注泵。

(D)
3. 对危重症患者及重大手术后患者在刚开始接受肠内营养时,推荐使用肠内营
养泵,在肠道适应期,推荐选用间歇重力滴注或推注法。

(C)
4. 对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时,推荐采用注射器间歇管
饲。

(B)
5. 肠内营养泵采用专科专人负责的集中管理模式。

(C)
肠内营养误吸的预防与护理
推荐意见
1. 意识障碍患者,尤其是神志不清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GCS)评分<9分者以
及老年患者鼻饲前翻身,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能降低误吸发生率。

(A)
2. 推荐鼻饲时若病情允许应抬咼床头30°或更咼,并在鼻饲后半小时内仍保持
\ \ /I: I . / J
半卧位。

(A)
3. 选择适宜管径大小的胃管进行鼻饲:成人可选择14号胃管。

(B)
4. 推荐延长鼻胃管置入长度,保证胃管末端达到胃幽门后。

(B)
5. 推荐采取低流速、匀速喂养方式进行鼻饲。

(A)
6. 推荐通过加热达到使营养制剂恒温。

(D)
7. 每4小时测定胃内残留量,胃残余量大于150ml,应延缓ENS用。

(A)
8. 优先选择螺旋型鼻胃管的应用。

(C)
9. 肠内营养行人工气道患者需行声门下吸引1次/4h。

(B)
10. 检查有无腹胀、反流等误吸危险因素⑶,听诊胃肠蠕动1次/4h。

(C)
11. 腹腔高压的患者需定时测定患者的腹腔压力。

(C)
肠内营养并发便秘的护理
推荐意见
1. 推荐增加食物纤维,尤其是可溶性纤维的摄入可以增加排便次数、排便量,从而达到了改善便秘的效果。

(A)
2. 术后病人或危重病人及早进行肠内营养,可以缓解便秘。

(B)
3. 推荐摄入充足的水分及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保证肠道供血,促进肠蠕动,
改善便秘。

(C)
肠内营养胃潴留的预防与护理
推荐意见
1. 经胃喂养可采用间断输注的方式,经幽门后喂养需连续输注。

A)
2. 重症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特别经胃)时应采取半卧位,最好达到30-45
度。

(A)
3. 在肠内营养开始,及达到全量前,应检查有无腹胀,听诊胃肠蠕动1次/4
~6ho(D)
4. 经胃喂养的患者第1个48h内应每4h检测胃残留量,达到喂养的目标速度后或使用小口径的胃肠管可每6-8h—次。

(A)
5. 胃内残留量>200m,可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物。

(A)
6. 使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如促动力药(胃复安和红霉素)或镇静药拮抗剂(纳洛酮和爱莫潘)°(B)
7. 应当避免不恰当终止EN胃残余量v 500ml时,若没有不耐受的其他表现,不应终止EN (B)
'I ■- , I :
I ■* I
8. 可以考虑通过留置幽门后喂养管进行喂养。

(C
9. 对重度颅脑创伤患者,宜选择经空肠实施肠内营养。

C)
10. 经幽门后喂养的患者出现胃潴留时,可同时经胃置管减压,继续肠内营养。

(B)
11. 氧供不足情况下肠道喂养则可加重肠粘膜缺血,血流动力学稳定,但乳
酸>2mmol/时,应暂停EN (A)
肠内营养血糖调控与护理
推荐意见
1. 对应用肠内营养的患者,尤其是危重症患者,应密切监测其血糖波动情况,控制目标血糖控制在6.1〜10mmol/L范围。

(A)
2. 危重患者使用持续静脉胰岛素治疗优于皮下给药。

(B)
3. 血糖的监测可采用动静脉血糖和/或快速末梢血糖。

(D)
4. 肠内营养开始后的12〜24h,在血糖控制于目标血糖之前必需监测
0.5 〜1h
末梢血糖或动静脉血糖。

(B)
5. 选择低碳水化合物营养制剂可有效控制血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