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管饲护士手册
14
A
配方的悬挂及储存时间
ß 配制好的输液可在冰箱储存24小时 ß 刚从冰箱中取出的营养液不能马上
输给病人,须等到室温再使用。 ß 输液在室温下悬挂时间应<8小时 ß 输液管的使用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
15
A
营养液输注护理
ß 输注导管及膳食容器应每日更换一次。
复尔凯肠内营养输注管为一次性使用,请每日 更换,勿循环使用以免因污染引起病人腹泻。
ß 输注速度的控制。
ß 营养液温度的控制。输入体内的营养液温度应保持 在37度左右,必要时可采用加温设备。
ß 胃内输注时,病人应采取头抬高30-45度,以减少 误吸率。
16
A
口腔护理
• 大多数经鼻腔置管的病人会用口呼吸,导致 口腔和舌头干燥。管饲时由于缺乏实物对口 腔腺体的刺激而使唾液分泌减少,所以最好 能让病人咀嚼无糖口香糖或无糖酸味糖果。
5
A
肠内营养的给予途径-管饲
ß 鼻胃管:通过鼻饲进行肠内营养。适用与大多数短期 营养支持的病人。
ß 鼻肠管:通过鼻饲进行肠内营养。适用与有胃反流或 肺误吸风险的病人。
ß 胃造口管:长期管饲的病人。 ß 空肠造口管:腹外科手术后需要肠内营养的病人。 ß 螺旋型鼻肠管:用于肠道功能基本正常而胃功能受损
蒋朱明《肠内营养》
2
A
管饲喂养适应证
胃肠道是否有功能
否
是
肠外营养
膳食摄入>90%需要量
否
是
管饲喂养 膳食摄入
3
A
管饲喂养途径选择
管饲喂养
预测时间>6周?
否
是
鼻胃(肠)管饲 高度肺吸入风险
胃肠造口术 高度肺吸入风险
否
是
否
是
鼻胃管饲
鼻肠管饲
胃造口术
空肠造口术
4
A
肠内营养的给予途径-口服
ß 口服每次200-300毫升,一日6-10次。有些病人 不能忍受制剂的味道和气味,可用麦管饮用。
37
A
连接输注系统(2)--针刺式800泵管
3、确保流量调节器处于关闭状态。 4、用酒精棉擦拭瓶盖,将穿刺器插入瓶盖中。
38
A
连接输注系统(3)--针刺式800泵管
5. 将输注器与鼻胃管相连接。 6. 打开流量调节器。
39
A
连接输注系统(4)--针刺式800泵管
7. 取下导管末端连接器上的盖子, 当液体充满整个管道时,关闭流量调节器。 8.将漏斗放入输注管的定位槽中。 拉伸硅橡胶管,使之围绕泵的转子, 将输注管沿着泵上的导向部件放置。
输注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ß 在应用过程中及时处理问题,提高病人的安全感。
53
A
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ß 医疗性并发症 Þ 腹泻和腹胀 Þ 便秘 Þ 胃滁留/恶心呕吐
ß 机械并发症 Þ 置管损伤 Þ 导管堵塞或 位置改变
54
A
腹泻(与管饲喂养有关)
原因
1.快速灌注 2.冷的配方 3.浓度太高配方
预防和治疗
• 为了防止牙齿黏附,齿龈和粘膜的感染,应 定期刷牙,或用水或0.5%过氧化氢漱口。
• 昏迷病人,应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并检查 是否有小的伤口,防止发生口炎性腹泻或感染。
17
A
鼻胃(肠)管置管
18
A
配制器具的选择
▪ 器具用加热消毒的方法为最好 ▪ 在65度的水中浸没10分钟,或在高
温下几分钟即可杀灭大部分微生物 ▪ 消毒后的器具让其自然晾干 ▪ 最理想的是使用一次性器具
ß 应该严格记录出入量。
46
A
喂养管的护理(1)
ß 目的:预防和及时发现导管性并发症,预防喂养 管的移位,脱出,保持管道通畅。
妥善固定导管
47
A
喂养管的护理(2)
2、注意导管穿出鼻孔或皮肤处的标记变化。 ß 胃造口及空肠造口处的敷料应每隔2-3日
更换一次。 ß 换药时注意缝线有无松动,皮肤有无感染
图 9. 检查内置营养液管的位置并将输注器管末端与之 相连。如需要,将锥形连接器移去。打开流量调 节器设定流速并计数液滴超过一分钟。 通过开关 流量调节器调整滴速至正确值。定时检查营养液 的滴速以确保其按设定滴速输注。
36
A
连接输注系统(1)--针刺式800泵管
1. 将装有肠内营养液的瓶子(BOTTLE)摇匀。 2. 打开皇冠盖换上绿色瓶盖。
最大速度为100-125毫升/小时。
42
A
43
A
44
A
喂养计划:从肠外营养过渡到肠内营养
从肠外营养过渡到肠内营养必须逐渐进行, 否则将加重肠道的负担而不利病人恢复。
肠外营养
+ 管饲
单纯 管饲
管饲
+ 经口摄食
正常 经口摄食
45
A
喂养计划:从管饲到口服
ß 管饲喂养不应该一次性停掉。
1
2
3
4
ß 如果允许,应持续管饲喂养直到口服可以 满足病人营养摄入量的2/3。
速 度
11
A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比较
优点
缺点
适应证
一次性输注
间歇性 重力滴注
连续输注
操作简单
操作简单 患者有较多的活 动时间
胃肠道并发症最少 营养吸收最好
胃肠道并发 症多
胃肠道并发 症仍较多
活动时间少
仅适用于插鼻 胃管和胃造口 的患者
适用于鼻饲喂 养的患者
危重病人及空 肠造口的患者
12
A
营养液的配制
以及/或吸入风险增高的病人。
6
A
管饲喂养的方式
持续滴注: 1. 通过重力或使用肠内喂养泵匀速滴注。 2. 开始时滴注速度较慢,为40-60毫升/小时。 3. 6小时后,检查病人的耐受性(如胃储留量)。 4. 如病人无不适,可每12-24小时增加250毫升,
最大速度为100-125毫升/小时。
7
A
管饲喂养的方式
40
A
连接输注系统(5)--针刺式800泵管
9. 打开流量调节器,打开泵开始输注营养液, 并调节合适的滴速。
10. 本品在24小时后必须更换。
41
A
喂养计划
ß 滴注速度由慢到快。 ß 开始时滴注速度较慢,为40-60毫升/小时。 ß 6小时后,检查病人的耐受性(如胃储留量)。 ß 如病人无不适,可每12-24小时增加250毫升,
▪ 尽可能以液体形式给药。 ▪ 如不能以液体形式给药,可制成一种液体或混
悬液,然后通过注药口用注射器注入。 ▪ 混悬液或乳剂使用前应充分摇匀,以保证用药
量的准确。
50
A
通过喂养管给药的步骤
▪ 关闭调速阀或暂时停止输注泵工作。 ▪ 用15-3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或灭菌水经过
注药口冲洗喂养管。 ▪ 用注射器注入药液。 ▪ 再次用15-30毫升无菌生理盐水或灭菌水
✓行幽门下管饲喂养的病人 ✓重症病人 ✓胃肠道功能不良的病人,
如腹泻,吸收不良等
30
A
一次性肠内营养输注器 --(1)瓶装重力滴注管 --(2)瓶装800泵管
此输注器既可与如下 产品相连:
26mm口径带有皇冠帽 的玻璃瓶
(1) (2)
31
A
连接输注系统(1)--瓶装重力滴注管/800泵管
清洁消毒双手,检查所要输注的营养液,摇匀玻璃瓶中 的营养液。 1、打开皇冠帽玻璃瓶并消毒玻璃瓶的接口部,
1.灌注速度由低到高,使用泵 2.将配方稍加温 3.用水稀释配方;灌注速度由低到高
4.污染
4.
a. 输注系统使用太久
a. 每24小时更换泵管
b. c. d.
卫生措施不够 粉状药物制备不卫生 冰箱取出的瓶子,
b. c.
检查操作步骤(如洗手,容器消毒) 改用液体药物或保证操作过程的卫生
▪ 在1小时左右的时间将一瓶(500毫升)营养液给病人 输注,每天四次,可按通常的用餐时间进行。
▪ 间歇输注允许病人更自由的活动。 ▪ 但容易发生腹泻,恶心呕吐,胃储留的风险更大。
▪
现在不提倡
10
A
大剂量定时推注
▪ 每日分数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毫升, 由少量开始(100毫升)
▪ 易发生胃储留,腹泻等并发症。 ▪ 需要较粗管径的管道,从而引起病人不适。 ▪ 很难给予大量营养液。 ▪ 增加护士的工作量。
34
A
连接输注系统(4)--瓶装800泵管
图 6. 将漏斗嵌入液滴探测器槽。 图 7. 打开流量调节器使营养液充满整个
输注器管道,关闭流量调节器。
35
A
连接输注系统(4)--瓶装800泵管
图 8. 拉伸输注管的硅橡胶管部分使其环绕泵的转子将 硅橡胶管一端的塑料定位器嵌入泵内支架中,并 将输注管沿泵上的导向部件放置2.
图 3. 使病人头部向后微仰,插入管道。
21
A
鼻胃(肠)管置入(2)
如何确认管道位置
图 4. 管壁上有刻度 图 5. 通过测胃内容物pH值 判断管道插入的深度
22
A
鼻胃(肠)管置入(3)
图 6. 如果测得的pH值高于7,应用X线检查明确管道放置 的合适位置。如果测得的pH值低于7,证明管道的 头端已被置于胃中。
24
A
鼻胃肠管置管准则 (1)
通过pH值的测量可以确认管道的位置— PH>7时,不可进行喂养,应重新确认管道位置。 PH<7时,可进行喂养。
PH值确认应:
▪ 在连接一袋/瓶新的肠内营养产品时
▪
至少在每次护理人员换班时
25
A
鼻胃肠管置管准则 (2)
ß 不要在已置入体内的管道中再插入引导钢丝, 以免钢丝误刺破管道引起营养液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