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水稻轻简栽培技术普及率高作者:李??平文章来源:长沙县农业信息中心点击数: 296 更新时间:2006-10-24 15:22:04最近以来,我们对干杉、安沙、路口三个在全县有代表性的乡镇进行了“农民水稻生产技术应用现状”的详细调查,农民群众都讲: “现在种田简直太轻松了,插田不用弯腰,除草不用下田,拌禾只要等着晒谷,连打米都有上门服务……”这一切都首先要归功于水稻轻简栽培技术迅速普及。
可以说,近十年来,水稻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有史以来最快最好的时期,特别是以抛秧技术为代表的轻简栽培技术给农村带来了一场静悄悄革命:早稻软盘抛秧已达95%以上,在全省推广最快,普及率最高,抛秧在晚稻生产上应用率也达到40-50%,无盘抛秧新技术示范推广面积也达到10万亩左右, 浸种催芽随之大大简化了程序,只播破胸谷,甚至“干谷”;在施肥方式上,水稻专用复合肥一次性施用技术已基本普及;化学除草方面,技术已非常成熟,人工中耕除草现象已基本消失;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机耕机整面积已占90%,机收率达50%,而且逐年攀升。
长沙县这个典型的双季稻区,“双抢”都快是历史名词了。
在水稻生产的各个环节,已逐步实现轻简化机械化。
“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农民形象因为技术的进步得到彻底改变, 种田原来也可以是一件轻松惬意的事情!长沙县水稻轻简栽培技术普及率高作者:李??平文章来源:长沙县农业信息中心点击数: 296 更新时间:2006-10-24 15:22:04最近以来,我们对干杉、安沙、路口三个在全县有代表性的乡镇进行了“农民水稻生产技术应用现状”的详细调查,农民群众都讲: “现在种田简直太轻松了,插田不用弯腰,除草不用下田,拌禾只要等着晒谷,连打米都有上门服务……”这一切都首先要归功于水稻轻简栽培技术迅速普及。
可以说,近十年来,水稻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有史以来最快最好的时期,特别是以抛秧技术为代表的轻简栽培技术给农村带来了一场静悄悄革命:早稻软盘抛秧已达95%以上,在全省推广最快,普及率最高,抛秧在晚稻生产上应用率也达到40-50%,无盘抛秧新技术示范推广面积也达到10万亩左右, 浸种催芽随之大大简化了程序,只播破胸谷,甚至“干谷”;在施肥方式上,水稻专用复合肥一次性施用技术已基本普及;化学除草方面,技术已非常成熟,人工中耕除草现象已基本消失;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机耕机整面积已占90%,机收率达50%,而且逐年攀升。
长沙县这个典型的双季稻区,“双抢”都快是历史名词了。
在水稻生产的各个环节,已逐步实现轻简化机械化。
“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农民形象因为技术的进步得到彻底改变, 种田原来也可以是一件轻松惬意的事情!简化种植作业程序,改变或优化传统技术措施,降低劳动力和物质的消耗,从而达到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目的的系列水稻栽培技术。
主要包括水稻抛秧栽培、旱育秧栽培、直播栽培、免耕生产、再生稻栽培、农田化学除草和水稻育秧化学调控等技术。
实践证明,水稻轻简栽培技术节能低耗、省本高效、轻简实用,适用于农业生产,是提产增效的一个很好的切人点。
轻简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会给粮食生产技术带来一次新的历史变革。
为此,针对福建区域特点,如何科学选择和推广适宜的水稻轻简技术,是当前摆在农业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重要任务。
l 福建省水稻轻简栽培技术主要适用类型1.1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再生稻栽培技术在福建省已推广了20多年,技术已相当成熟,至今仍是福建省主要推广的增产增效轻简技术。
2001—2002年,福建省农技推广总站在尤溪、武夷山、福安等3个县市22个乡镇实施了农业部“优质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农业资源的限制及其农业生产的附属地位,各种轻简型栽培方式一直备受广大农户的青睐.1995年起,全市就开始水稻直播技术的试点研究,水直播以其轻型、高效、节本的优越性很快被接受,面积逐年扩大.为加快水直播技术的推广步伐,2000年起,本市引进沪嘉J-2BD-10型水稻直播机,进行机械化水直播的配套作业,并开始机械化水直播的高产栽培技术攻关.几年来的技术集成,形成一套完整的机械化水直播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使之成为本地区的一项成熟的稻作技术.2006年,全市水稻直播面积达到80﹪,其中水直播面积达到45﹪,机械化水直播成为扬中市水稻栽培的一项主要方式.由于水稻旱直播技术的不成熟和明显缺陷,随着水稻直播机械精密播种控制的不断改进,机械针对农村劳力转移,个别村组劳力相对不足的现状,泸溪县自2006年以来大力推广水稻轻简栽培技术,以减轻劳动强度、简化栽培工序,经过两年试验、示范、推广,该县摸索出了稻田免耕直播、无盘旱育抛栽、稻田翻耕直播等系列水稻轻简栽培技术,特别是稻种直播机的引入进一步降低了劳动强度,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今年,该县落实水稻轻简栽培万亩,县农业局技术人员及时下乡入村抓服务,培训农民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万份,现场示范30多场次,创建了合水晒丘田村100亩示范片;县里拿出了3万元技术推广专项资金,组建了专业服务队为农民提供无偿服务。
兴隆场镇居委会吴冬生使用这项技术,今年承包了15亩稻田种粮,这项技术推广使该县今年种粮大户增加了50多户。
据县农业局负责人介绍,推广水稻轻简栽培技术,每亩可节约成本350元,这项技术推广可使该县农民节约生产成本近1000万元。
化水直播必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水稻无纺布旱育稀植轻简栽培技术来源:辽宁金农网一、技术简介水稻无纺布旱育稀植轻简栽培技术,是以水稻无纺布覆盖旱育苗技术为基础和核心的一项集成技术,具有省力、壮秧、节本、增产、高效、环保等多项优点。
(一)什么是水稻无纺布覆盖旱育苗技术水稻无纺布覆盖育苗技术,是指用水稻育苗专用无纺布取代塑料农膜,作苗床覆盖保温材料,培育水稻秧苗的一项实用新技术。
1994年首先在大连金州区试验成功,1995年~1997年由辽宁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统一组织,在全省主要稻区小面积多点试验,验证了实用性、先进性和广泛适用性。
1998年,这项技术在全省科技示范推广项目招标中一举中标。
当年实际示范46537亩,超出原计划6537亩,无一例失败。
此后示范推广面积连续持续大幅度上升,2005年突破300万亩,达到万亩,是1999年的15倍多。
同期在福建、贵州、四川、内蒙古、河北、宁夏、吉林等多个省区的累计应用面积超过10万亩。
2004年被列为全国四大作物科技提升计划水稻主推技术,2005年又被列为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超级稻示范推广计划的主推技术。
水稻无纺布覆盖育苗技术的问世,彻底改变了沿袭几十年的农膜覆盖和放风炼苗。
凡是规范地用过这项技术的农民,无不拍手叫好。
(二)水稻无纺布覆盖旱育苗技术的优点1、操作简单,省工省力。
无纺布育苗采用单幅覆盖,棚内只要不出现持续30℃以上的障碍性高温,就不用揭布放风。
在辽宁大部绝大部分稻区甚至既不用搭拱棚也不用绊防风绳。
在足量使用多功能优质壮秧剂的情况下,中苗移栽前不用再追肥。
给苗床补水时,用喷壶直接在棚布上喷浇就行。
2、壮秧效果好。
无纺布覆盖育苗棚内温湿度变化平缓,昼夜温差小,不结露,更适合秧苗生长,秧苗不易得青立枯病,能够很轻松地培育出整齐、无病害的健壮秧苗,成苗率高。
秧苗移栽后发根力强,返青快,分蘖多。
3、育苗成本低。
首先是节省育苗用工成本,包括放风炼苗、覆膜、绊绳、插架条、追肥、打药、浇水等工时。
其次是节省各种育苗物资投入,包括减少用种量,省去架条、压膜线费用,节省防病药费和二次甚至多次补肥费用。
此外,还能节省部分秧田用地和育苗水等。
4、增产增效。
凡应用水稻无纺布覆盖育苗技术的地区,都不同程度地收到了增产效果。
辽宁定点实测,最低的增产%,最高的增产%。
加上节省育苗费用,每亩稻田增效可达40元~80元。
尤其是在原来育苗技术水平低的地区,节本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5、对环境友好。
水稻育苗专用无纺布使用寿命一般为3年,与农膜相当,但在阳光照射等物理作用下比农膜易于破碎裂解。
它透气、透水,既使部分残片进入土壤,也不会产生象农膜那样的污染。
另外,可少用甚至不用防病药。
二、操作要点(一)育苗期(秧田期)1、育苗准备及播种。
品种选择、种子处理、选择秧田、苗床规格、作床方法、配制育苗营养土、播种时间、播量、播法、覆土、封闭等均参照当地拱棚宽床开闭式农膜旱育苗进行。
2、采取辅助增温措施。
水稻育苗专用无纺布保温效果前期不如农膜,必须采取辅助增温措施。
可视具体情况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中的一种。
一是封闭后,在床面平铺一层与床面等宽、等长的超薄地膜。
二是无纺布外加盖地膜,三是无纺布外加盖一层旧农膜3、覆盖无纺布。
必须选用水稻育苗专用无纺布,不能用一般工业用无纺布代替。
一般采用农膜育苗拱棚覆盖。
采用免骨架平铺式覆盖时,四周筑高10cm~15cm的土埂,然后将无纺布四边直接搭在土埂上绷紧,并用土压严。
4、秧田管理。
于秧苗立针青头至1叶1心期间,抽出或撤掉用来辅助增温的地(农)膜,再将揭口复原压实压严。
只要床内不出现持续30℃以上的高温,就不揭膜通风。
出苗前不浇水。
撤去辅助增温的地(农)膜后,苗床出现缺水征兆时,直接用喷壶在布面上浇洒,或揭开棚角补水。
用符合DB21/1168-2000规定的优质水稻育壮秧剂合理配制营养土,可保证一次施肥满足秧苗在整个秧田期的养分需要。
在特殊情况下,如被迫延长秧龄,若出现缺肥症状时,则适当补肥。
5、适时揭布移栽。
临近移栽期时,要格外注意外界气温变化,避免高温导致无纺布棚内秧苗徒长。
外界气温偏低,秧苗长势不强,可适当晚揭布;反之,外界气温偏高,秧苗长势过旺,则适当早揭布;一般当棚内温度持续超过30℃时就应撤布。
(二)移栽至成熟期(本田期)1、移栽及密度。
综合考虑气温、秧龄、本田状况,适时移栽。
视条件采用手插、机插、手抛(摆)、机抛(摆)。
看地力、苗情、品种特性、管理水平,采取等行距或宽窄行合理稀植。
每穴苗数控制在4稞以下。
2、施肥(亩用量)。
栽前基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标氮2530公斤和10公斤二铵、5公斤钾肥;5月末6月初施第一次分蘖肥,标氮12公斤;6月中旬施第二次分蘖肥,标氮9公斤加5公斤钾肥。
7月初前攻穗肥,标氮6公斤;7月中旬使保穗肥,每亩标氮3公斤;8月10日前后视全田长势长相施粒肥,每亩标氮3公斤左右。
3、灌水。
3-5厘米浅水返青,3厘米以内浅湿分蘖;分蘖后期够苗适时进行晾田,过旺田块适度晒田;抽穗开花阶段保持3厘米以下的浅水;灌浆阶段干湿交替、以湿为主;蜡熟阶段干湿交替,以于为主;收获前7-10天逐渐落干水层。
4、防病。
(1)稻瘟病。
播种前用浸种灵等严格进行种子消毒,破口始穗期和齐穗期各施药一次富士一号(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加3两米醋)防治穗颈瘟;(2)纹枯病。
每苗用5%井岗霉素水剂150毫升,或12%井岗霉素粉50克,兑水喷雾,隔7一10天再喷一次;(3)稻曲病:条纹叶枯灵(20%盐酸吗啉双胍·铜)可湿性粉剂,按说明兑水喷雾;(4)白叶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