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水稻轻简、节本、高效栽培新技术研究
水稻轻简、节本、高效栽培新技术研究
基本苗 : 双季早稻 1~ 6 ; 3 1 万 双晚 l~ 4 ; 1l 万 杂交中稻 3 天 好 。天长市 20 年 、0 8 5 0 7 2 0 年和 2 0 年三年亩产均在 7 0 09 0 秧龄 67 ,0  ̄ 万 5 天秧龄 8 l 万 。 ~0 公斤左右 ; 霍邱县 20 年亩产 70公斤左右 ,0 8 07 0 2 0 年亩产
大户集 中。因此 ,我国存在着种粮与劳动力普遍不足 的矛 盾, 尤其在双季稻地 区, 其季节 、 口、 茬 劳动力紧张的矛盾更 加突出,劳力不 足和劳力成本的上升必然导致传统 的精耕
细作生产方式受 到严重 的挑战 。 农民迫切需要省工 、 省力 的
健康 管理技 术
轻简种稻技术。 同时 , 国免耕 、 我 直播和抛秧等轻 简栽 培技
度上升 , 累计推 广 7 0 4年 3. 7万亩 : 省外河南 推广 3 28 在 1. 万亩 、 江苏推广 10 亩 、 9万 湖北 推广 5 . 0 7万亩 , 合计推广
53 5 . 亩 。绿 旱 1 ”在 全 国累计 推 广 18 .万 亩 . 5万 “ 号 242 累
子生产 的“ 旱 1 绿 号推 广指 导组 ”对 成果 推广进 行 总体 , 规划 , 有序实施 。
易. 增效显著 。
7 .水 稻活 棵 晾田 , 定期 灌排 管水 技 术
3 .水稻直播 高产 高效关键技术研究
抛栽稻在抛栽后 5 7 。 - 天 活棵后即断水晾田, 有利于先
包括筛选适合直播的水稻新品种 、双季早稻直播稳定 长好根 , 再促分蘖 , 此虽是小措施 , 但其促根促蘖作用大。 湿 成苗技术、 双季早稻直播高产群体结构及调控技术研究、 油 润促蘖 , 够九成苗烤 田, 之后保水 1 天 ( 区保水 5 ) 0 圩 天 晾
育 种单位负责株 系提纯和原原种生 产 .为 良种生产 农 场提供 种源 , 场生 产基地 负责 良种生产 , 农 保证种 性 : 播种之前 和生产 中期 , 时进行技术培训 , 品种的最适 适 把 宜技术交 割农 民和技术辅 导员 ; 企业负 责产 品的宣传 、 市 媒体进行宣传 ; 推广部 门及 时到农 村进行技术指 导 . 到 做
4 .水稻 轻 简栽培 的 除草 剂使 用
60公斤左右( 8 后期 受干旱影响)较好地发挥 出高产品种 ,
直播 稻每亩用 2 %丁恶乳油 2 O l 6%丁草胺乳 0 0r 或 0 a 油 15 在播种后喷雾 ,有较好的除草效果 ;每亩用稻杰 ml 2 7 m , 3 %抛秧净 ( 苄 )O g或稗莎净 4 g或农美利 0l 或 5 丁. lO , 0,
计增加经济效益 8 . 亿元 。 39 9
2 增 一 安 省十 五国 粮 丰 科 工 专 I _ l I年 刊 l l 1 徽 一 ”家 食 产 技 程 辑圈 l l
A H S IN E … U…CE一 一 N — — … T C E H OOG CN L Y
}
搴 & 墼 蜒l 技术 关篇 跫 l^ l l/ 删 ’ . ^ i | 攻 、
4 天施 1 1 5 . 公斤 。 穗 前 3 6 抽 0天施 1 l 斤 和抽 穗前 1 天 . 公 6 8 施 3  ̄.公 斤 。 .4 5 6
6 水稻 基 蘖氮肥 定 量和 看 苗稳追 氮肥技 术 .
通过选用耐肥抗倒的高产品种 , 播前封闭和中期选择 陛
除草 , 精量旱条播 , 平衡看苗施肥 , 干湿交替管水和病虫害综 合防治集成创新 , 的中稻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 形成 经霍
包括双季水稻无盘抛秧壮秧技术与高产群体质量调控
技术、 一季水稻无盘大苗抛秧壮秧标准与育秧技术 、 一季水 施保花肥(. 3 5 2 ~. 公斤 )栽后 2 天查茎蘖数追肥诊断容 3 4 。 0
稻无盘大苗抛秧生态适应性补偿稳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
以及 水稻 抛 栽防 倒技 术研 究 等。
1m 加苄嘧磺蓬2 在秧苗 2 3 5l 。 — 叶期喷施 , 也有较好 的除 早播种培 育长秧龄多蘖壮秧 , 延长早 、 晚稻全生育期 , 平衡
排管水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集成创新 。 形成的抛栽双季稻
双季稻氮肥每季每亩用量 1~ 3 公斤 ,其中直播稻 超高产栽培技术 , 2 l. 8 经贵池 、 望江两地应用 , 增产显著。 贵池
期 缺水 , 抽穗 慢 、 结实率 降低 ; 浆期 缺水 , 灌 空秕粒增 加 , 生产 中出现的问题再进 行研究 , 良种 良法同步进行 , 使 让
千粒 重降低 , 质下 降。 米
() 5 病虫草 害防治
生产者获得 最好 的投入产 出比。
3 .繁 种 、 训 、 销 、 务 四 到 位 培 营 服
水平 , 推进稻作技术进步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 课题 目标 与任 务
1 不 同茬 口免耕 水稻 持 续 高产 、 本机 理 及稻 田 生态 . 节
随着我 国改革开放 的大潮推动 ,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发
展进一步加速 , 大量农村 劳动力转 向城市二 、 三产业 , 原承
包的耕地由家庭 老弱妇幼者经营 . 或发生耕地流转 , 向种粮
亩基肥 、 叶期和抽穗前 2 天各施 4 公斤纯氮 , 4 5 . 6 抛栽的亩 20 年亩产 13 . 07 27 9公斤 .0 8 20 年亩产 10 公斤 .0 9 28 20 年 基肥 、 蘖肥各 4 . 6公斤 , 抽穗前 1 天施 4 公斤 。 8 . 6 中稻氮肥 亩 产 18.公 斤 ;望 江 2 0 年 亩 产 13 .公 斤 ,0 8 14 6 07 26 2 20 年 亩用量约 1~61 5 1.公斤 , 直播稻每亩施基肥 4 公斤 。 叶期 亩产 13.公斤 ,0 9 . 6 4 28 8 2 0 年亩产 10 .公斤 。 25 8 两地三年平均 施 4 公斤 , 后 3 . 6 播 5天施 2 公斤 ,抽 穗前 2 _ 3 5天施 4 公 亩产 1 1.公斤 , . 6 2 6 8 比一般农户生产 的亩产 8 0 5 公斤左右增 斤。 抛栽稻的基肥亩施 4 公斤 , . 6 促蘖肥施 2 公斤 , . 3 抽穗前 产 4 . 3 %。 4
2 .研 究 、 验 、 范 、 广 四结 合 试 示 推
围绕 核心技术进行 各项试验 , 根据试 验规律 , 在预定 的墒 情 ,以满足孕穗灌浆对 水分的大量需 求。孕穗期受 早, 可导致穗 小 , 穗粒数减少 , 至造成生育停滞 等 。 甚 抽穗 推广 区域 进行示范 , 而通过农技推广部 门组织推广 . 进 对
Il _l
o年 刊 — 徽 “一 ”家 食 产 技 程 辑 21增 — 安 省十 五国 粮 丰 科 工 专 1
肥、基蘖氮肥定量和看苗稳追氮肥 。活棵晾 田定期灌排管
直播稻亩播种量 : 常规早稻 4 5  ̄ 公斤 , 杂交早稻 2 ~ . .3 水, 5 0 提早控苗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集成创新, 形成抛栽 公斤 : 常规 中稻 2 2 公 斤 , ~. 5 杂交 中稻 1 ~ .公斤 。 .2 5 0 抛秧 亩 杂交中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 经天长 、 霍邱两地应用 , 效果 良
基蘖氮肥定量 , 每亩基 、 蘖肥各施 4 公斤氮素 . . 6 在栽 邱 、 天长大面积生产应用 , 一般亩产 5 0 5 公斤左右 . 的达 高 ( ) 2 天看苗( 抛 后 0 查茎蘖数 ) 确定追氮期与追氮量 , 够苗则 6 0 0 公斤以上 , 与一般农户生产的手栽稻产量基本持平。
菜茬中 稻免耕直播高产技术研究,以及麦茬中 稻套播高产 田 5天循环管水 , 收获前 7 天断水 。 湿润管水 、 协调水 、 、 肥 技术研究 。 气、 热矛盾 , 促进平稳生长发育 , 定期灌排管水便于操作 , 加
三、 课题 主 要研究成 果 1 .免耕灭茬除草技术
之利用天然降水 , 节水增产增效明显。 直播稻 4叶期前保持
“ 子 一 出手 , 术 跟 着 走 ” 种 技
苗后选择适 宜药剂喷杀除草 : 除草剂 以广谱性 、 混合施药 场 的开拓 、 产权 的维护 , 分别 在电视 台 、 报纸 、 志等宣传 杂
为主 , 以达到兼除早生与湿生性杂 草。
三、 技术成 果转 化与 应 用情 况
1 .科 研 、 学 、 广 、 教 推 生产 部 门 四协 作
坚持 “ 防为主 , 预 综合 防治 ” 的方针 , 准确 预报 的的 在
基础上 , 好农业 防治 、 搞 生物 防治 、 物理 防治 和化学 药剂 防治 。绿 旱 1 ” “ 号 的杂草 防除策 略是 : 以化学 除草 为主 , 人工 除草为辅 ; 化除 中在 出苗前 以土壤封 闭处理 为主 , 出
湿润 , 4叶期后管水同上。
8 .水稻 轻 简栽 培的 的化控 防倒 技 术
前茬收获后 。 亩喷 2 %的克无踪农药 2 0 l可有效地 0 0m ,
免耕直播 , 在拔节前 l 0天或抽穗前 1 5天亩喷 lO # Om
灭除前茬 田的杂草 , 对早稻的落谷苗控制效果也较好 , 可达 公斤烯效唑有一定的增强抗倒伏作用 ; 免耕抛栽 , 在抛栽前 8. 左右。 5% 5 3 天或抛栽后 l . mO g 0天 喷 m/  ̄斤烯效唑有增穗增产和抗 2 .免耕稻前茬施磷的后效
少施接力肥和促花肥 , 稳施保花肥 ; 缺苗 2 % 0 则重施接力肥
( 穗前 4 天亩施 氮素 3 5 5 . 公斤 )少施促花肥(6 公斤) 4 , 11 . 和 多施保花肥 (4 公斤 )超苗 2%则少施或不施促花肥, 35 ; 0 稳
抑 制 防除 。
2 水稻抛 秧 技 术创新 .
草效果。 抛秧化学除草同- ̄秧 。 y - -
5 水稻轻 简栽 培 的氮肥 运 筹 .
的产量潜力, 带动大面积生产产量提高, 比一般农户生产的
亩产 5 0 5 公斤左右平均提高 2 . 7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