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差异问题

论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差异问题

论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差异问题[摘要]随着国家近年来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我国的农义务村教育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此同时,城乡义务教育仍然有较大差异,尤其体现在城乡师资力量上,主要包括年龄结构、教师职称、教师学历、教师工作投入度方面。

进一步分析城乡师资差异问题的成因,主要由经济差异状况和国家教育资源配置政策的不完善造成教师的流动不均,农村教师的继续学习效果差等后果,从而拉开其与城镇师资力量的差距。

根据以上现状和原因,解决该问题的首要办法就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其次国家应从加强教师的考核制度、完善农村教师特殊津贴或补助、福利的政策、制定农村学校管理、组织的政策、加强人才流动机制、完善教师能力建设政策五个方面来完善教育师资制度,最后作为问题的主体的农村学校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逐渐减小城乡师资差异。

[关键词]义务教育师资差异经济国家教育政策[Abstract] With the recent emphasis on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till big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which particularly reflected in the urban and rural teacher source, including age structure, teachers’ titles, 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 job commitment and other terms.Further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teachers will find it is mainly because the economic disparity and imperfect policy of n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that cause the uneven flow of teachers and ineffective continue learning of rural teachers, which widen the faculty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 Based on the above situation and reasons, the primary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s to develop the rural economy, followed by construction of five aspects including strengthen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improve rural teachers' special allowances, subsidies and welfare policy, development rural school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policy, strengthen personnel flow mechanism, improve capacity building of teachers to consummate the education system, at last, as the key factor, rural schools should keep improving their strength to make it possible to reduc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teachers.[Key words]compulsory education economy policy of national educationthe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teachers教育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亟待教育为国家发展和建设的队伍输送新鲜的血液,而九年义务教育又是我国教育的基础,因此,义务教育的优劣关乎国家的未来。

然而,由于我国过去长期实行城乡二元制,把重点放在发展城市教育而忽视了农村教育,在城市日趋追求优质教育的背景下,农村教育保障制度的缺失、区域经济条件的差异、近年来农村学龄人口的变化、农村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等原因又直接影响了农村教育的改革,进一步拉大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距,二者的差距主要包括“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方面的差距,而“软件设施”中最核心,同时也是农村教育最核心的因素无疑就是师资力量。

虽然近年来,我国已经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并制定了许多相关政策,使得农村教育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在师资方面,城乡义务教育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出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

率先在县(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进。

”总观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差异的现状,追溯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差异的原因,寻求城乡师资差异问题的对策,是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差异现状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视和政策的倾斜,过去农村义务教育的很多问题局面已发生变化,有所改善,如农村教师由年龄老化逐渐向年轻化过渡、教师所教学科已经由过去的一科老师教多个学科向学科教师专业化转等,但同时,在师资方面,城乡教育仍有着短期内不能一蹴而就能改变的差异。

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差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年龄结构差异理论和事实证明,当中青年教师占教师团队主体,团队各年龄阶段人员呈橄榄球型分布时,为成长型团队,当年纪较大的教师不再胜任工作,中青年教师已经成长为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较高的教学能手,同时,又会有新的年轻教师进入工作岗位,不可质疑的,这是教师团队最好的年龄构成模式。

在城镇中小学中,教师人员的组成大多以中青年为主,有些学校甚至出现超编的现象,其教师组成符合上述科学的年龄结构模式。

而在农村中小学,主要以年纪较大或年纪较轻的教师为主,中青年教师并不占多数,即使有少部分的优秀中青年教师,也大都通过招考等渠道进入到城镇的中小学,尤其在偏远农村、贫困地区,甚至连教师缺编的现象都广泛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这一问题就更为突出了。

年纪较大的教师难以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年轻的教师又没有积累丰厚的教学经验,一旦年龄较大的教师从岗位上离职,年轻的教师无法在短期内成长为业务能力强的教学者,从而拉开了城乡教学的差距。

(二)教师学历层次差异根据《201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初中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非常少,城市、县镇、农村的比例分别是:2.1%、3.2%、0.1%,小学教师中本科学历的比例分别为48.24%、26.01%、15.3%,从中可以看出农村中小学高学历的教师数量配置与城镇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差距。

尽管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完全由学历决定,但笔者认为更高的学历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知识水平、认知水平、方法观念、综合素质等的提升,因此,也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水平,城镇的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比农村教师高,在城镇本科生和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中他们要么是第一学历直接为本科或者研究生,要么通过后期的进修增加学历,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知识域、综合能力,而农村的教师大多学历层次不高或者由“民转公”而来,后期通过进修提升学历的教师少之又少,从而拉开了城乡教师学历层次的差距。

(三)教师职称结构差异根据《201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普通初中教师中,高级职称较少,城市、县镇、农村所占比例分别为:21.95%、11.7%、8.92%;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数量更少,所占比例为2%、1.4%、0.7%。

教师职称从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综合素质,因此是城乡师资差异的一个灵敏指标,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城乡义务教育教师的职称差异有很大差距,需要广大教学者们迫切的努力来改变现状。

(四)教师投入程度的差异以上是通过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对城乡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等量化的比较,而除了上述因素外,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影响业务能力、教学水平。

城乡教师在教学中的投入程度或者工作积极性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而产生差距:1.工薪、福利待遇因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有有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当基本的生活需要得不到满足和保障,个体就很难进一步追求更高的目标。

由于城乡经济水平的客观差距、国家政策的不同导致在农村的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上普遍低于城镇教师,国家教育督导团2008年底发布的《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8》指出:全国农村中小学教职工人年均收入分别仅相当于城市教职工的68.8%、69.2%。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农村教师与城镇教师同样在为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却出现了“同工不同酬”的结果。

2.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学校的教学软硬件设施不可避免的影响着教学者的积极性,虽然国家已经加大力度建设农村学校,但相比城镇的学校,农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还不完善,一些设施的缺乏比如教学设备、书刊杂志使城乡教师在教学的积极性上产生差异。

3.学校的组织管理:由于我国过去长期重视发展城市教育,使得如今城镇教育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因此,在学校的组织管理方面也有经验丰富,教师作为管理先进、运行顺利、强有力的学校组织的一部分有明确的目标,有充满活力的环境,有成长的空间和动力,而农村学校长久以来没有形成先进的管理,没有给教师提供很好的成长空间,导致了城乡教师投入程度的较大差异。

二、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差异成因造成城乡师资差异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不均衡与教育政策不完善这两点:(一)城乡经济发展的两极化是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差异问题的根本原因由于过去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当地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教育经费过少造成的问题首先表现在学校的“硬实力”即教学楼、校舍、教学设备等物质设施上,其次表现在“软实力”即师资力量、学校管理等方面;马克思指出,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农村长期处于经济落后地位,所以很难产生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师或管理人员,同时,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均还衡拉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就出现了城乡居民对教育资源需求的不均衡,因此就造成城镇和发达地区的居民追求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而农村居民对教育的支付能力不足降低了对教育的需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