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一张:导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全过程有四类对象、四个过程、两种环境和社会大背景等四个要素构成。
一、二、三、四、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一、情报研究:情报研究是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调查研究法:对家庭教育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研究。
调查研究通过对已有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和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是认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的类型:(1、现状研究、2、相关研究、3、因果关系的比三、对四、五、一、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发展趋势:1、教育走进家庭,将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主旋律。
2、教育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3、依托社区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发展方向。
4、创建学习型家庭拓宽了家庭教育的思路。
5、在学习型家庭中,学习是非正式状态下,没有压力并处于低权威下进行的。
第二章:家庭第一节:家庭的概述一、家庭:本质是婚姻和血缘关系,是夫、妻、子、女以及其他生活在一起的近亲所组成的小团体。
1、婚姻是家庭的起点,是家庭中最主要的关系,也是判断是否是家庭的首要指标。
2产物。
三、四、二、家庭结构的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隔代家庭、残缺家庭、联合家庭核心家庭:家庭内只有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这种类型的家庭较有利于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具有较强的内聚力,容易协调,有利于为子女成长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氛围。
父母与子女发生互动的频率和机会相对其他类型的家庭更高、更多,更容易建立亲子之间的感情,绝大多数核心家庭夫妇都是双职工,随着社会竞争意识的增加他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主干家庭:是指父母和一双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在一个家庭中有两代以上,而且每一代只有一对夫妇组成的家庭。
其特点:代际关系较为复杂,一、二、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就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亲子关系是以血缘或收养为基础的,亲子关系在家庭中直系血亲中最近的一种关系,它是不可选择的,他是永久的。
它有特定的权利与义务。
父母必须抚养子女(从法律上肯定了家庭教育功能),子女必须赡养父母,亲子关系是人生最初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深刻影响。
三、家庭功能:1、生育功能、2、性生活功能、3、抚养和赡养功能、4、情感交往功能、5、物质产物功能、6、教育功能、7、娱乐功能、8、宗教和政治功能四、家庭功能的变化:1、生育功能逐渐退化、2、生产力从丧失到恢复。
3、消费功能由平均到多元、4、教育功能分化: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更五、而随着一、。
和影响过程是双向的、互动的、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而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占据主要地位。
二、家庭教育的性质:1、它是一种非正规的教育。
2、它是一种充满了亲情的教育。
3、它是一种稳定的持久性教育。
三、家庭教育的特点:1、教育内容包罗万象。
2、教育形式无固定模式。
3、家庭教育因素复杂多样四、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1、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起着奠基作用。
3、家庭教育不仅是家庭内的个体行为,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可低估。
五、六、七、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更正规、更科学、更系统。
二、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工作,发挥整体合力。
(1)、使家长了解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相应地做出配合。
(2)、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表现情况。
(3)、努力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
2、要充分调动家长主动关心子女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发扬家庭教育的优势。
3、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要加强可操作性,落到实处。
4、家庭教育指导要面向全体性三、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社会教育、社区教育得到重视与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因为信息化时代使得学校、家庭不过是少年儿童接受信息的诸四、一、3二、会的基础。
三、学习型家庭的特点:1、家庭成员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2、要有主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3、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投入。
4、能正确评价学习成果。
第四章家长与子女第一节:父母的职责(指角色地位和责任)一、家庭角色分为两种:一种不可选性,一种可选性生活中影响角色的因素:1、社会地位对父母角色的影响。
2、教育背景对父母角色的影响。
3、性格对角色的影响。
4、成长经历对角色的影响。
二、父母的作用:1、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2、父母四、4五、母亲的教养作用:传统的观念认为母亲在家庭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料理家务,解决生活琐事、抚养孩子、满足孩子生理需要,培养孩子生活和行为习惯,使子女有良好的品行。
现代的观念认为母亲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训练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
第二节:祖辈的职责一、祖辈家长是指比父母长一辈的家长。
二、祖辈家长的家庭类型:1、主干家庭的祖辈家长。
2、隔代家庭和留守家庭的祖辈家长三、祖辈家长的作用:1、承担部分家务劳动,在生活上帮助子女解决后顾之忧,满足孩子对亲情的渴望。
2、弥补年轻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四、一五、一、性增加,亲子之间交流接触的机会降低。
2、子女的自主意识加强,他们追求亲子之间的平等对话。
3、家庭结构小型化,亲子关系更趋直接、集中。
二、亲子互动:互动的基本特征是两个不同主体间相互的行动、行为,亲子互动是亲子关系的动态展示。
三、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父母自身的因素:父母的观念意识中儿童观、生育观、教育观是否正确对亲子关系影响很大,父母的文化程度也会影响亲子关系。
夫妻关系也是影响亲子关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父母的性格特征各不相同。
四、子女方面因素五、义、儿童的权利和地位、儿童的特质和能力以及儿童发展规律的认识。
四、传统儿童观:学前儿童父母往往把子女放在完全依附自己的地位上,以为子女必须一切听从大人的安排,接受家长的灌输。
现代儿童观(儿童公约):1、无歧视原则。
2、儿童利益优先原则。
3、保障儿童生存权、生命和发展的原则。
4、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的原则。
现代的学前儿童家长承认儿童也是独立的社会成员,应该有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其人格应得到尊重,并自觉地遵循儿童发展的客观规律:1、孩子是一个非成年人。
2、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应该尊重他的权利和人格。
3、孩子是一个有潜力的人,家长应该信任和培养他。
4、孩子与孩子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个体。
成长。
四、皮格玛利效应(期望效应):需要父母真诚的爱,耐心的爱、信任和合理的期望,始终相信孩子会达到希望的目标,不管他当前遇到多少失败和挫折,这时最重要的是安慰和指导。
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因素一、学前儿童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对其教育观念的影响所谓学前儿童家长受教育程度,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受教育的年限、状况。
父母掌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父母的文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其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所具有的教育观念:1、不同受教育程度幼儿父母的儿童观不同。
2、不同受教育儿童父母的人才观不同。
二、学前儿童家长不同的职业对其教育观念的影响:1、不同职业幼儿父一、二、3、一、立性、积极性、态度友好、情绪安定等性格特征。
民主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家长在其教育行为上注意给孩子创设理解、民主、平等、宽松的家庭环境,给孩子的发展提供兴趣与需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自由与独立,接纳孩子的行为,并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流,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尝试。
二、绝对权威性教养方式对家长的教育行为及幼儿发展的影响:家长在教育行为上对孩子实行高压政策,要求过分严厉,过多限制,缺少宽容,奉行棍棒教育,造成幼儿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自我依赖程度也较低,往往不能接纳自我,情绪不安定,极易产生恐惧和逆反心理,表现为逃避或反抗、胆怯或粗暴。
他们既依赖、顺从被人,又常常对别人反三、超四、一、家长本身特点对其教养方式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家庭中要倡导一种恩爱、和谐的夫妻关系)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对其教养方式的影响三、孩子本身的特点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1、孩子的性格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
四、孩子的年龄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3-6岁儿童母亲的家养方式在多数方面尚未出现明显分化。
其根本原因在于母亲教养方式的分化是以儿童当前的特点,发展任务及社会的要求为转移的,3-6岁儿童而言,保障生存与身体健康一直是他们的基本任务,而且幼儿期的就教育是以愉快轻松的游戏为主。
五、一4势。
24四、如何处理儿童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弄清情况,分清是非,作出恰当的判断,分析情况和问题的原因,再着手去处理、解决。
对待子女的进步或过失,要抓好“第一次”家长要特别重视对孩子第一次错误和过失的处理,抓好不放,谨慎处理,严加管教。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一、了解幼儿需求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1、了解儿童安全感需要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1、首先是安全感,孩子的安全感来自父母的和睦,2、其次了解幼儿的安全感来自于同伴和团体的信任。
3、最后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孩子的自信心)二、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家长的教育行为有哪些?答:1感觉。
心。
4答:1建立儿童成功需要的能力家长的教育行为有哪些?答:1、成功的体验对孩子来说太重要了,他是孩子建立自信必不可少的条件。
了解儿童成功需要能力强的学前儿童家长,当孩子得到成功时,父母则由衷地赞赏孩子,由衷地为孩子的梅一点进步高兴。
五、了解儿童探索需要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了解儿童探索需要的能力家长的教育行为有哪些?答:1、对孩子的一幼稚的动作,如用手掏墙角的沙泥,也给予极大的关注,并允许孩子进行这样的探索,对孩子提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各种各样问题,耐心解答,有的实在回答不出来,或查阅字典,或亲身实践,直到孩子满意为止。
六、一、2、二、三、四、影响学前儿童家长处理儿童问题能力的因素:1、片面了解、掌握情况。
2、未掌握家庭教育知识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特点的知识第八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原则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一、家庭教育的目的:人的社会化为什么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首要场所?答:1、未成年人通过家庭教育最早获得最基础的生活技能和知识。
2、未成年人通过家庭教育获得对社会的最初认识。
3、未成年人通过家庭教育逐步懂得一些最基本的社会规范。
二、反向社会化(后喻文化)三、四、一、二、加户外锻炼的兴趣和愿望。
4、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健康教育的要求:1、首先应关注孩子饮食的安全,不要给孩子吃不洁食物或变质食物,防止病从口入。
2、其次,应注意孩子游玩的安全。
3、应关注孩子大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