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日本武士道精神
日本走上军国主义穷兵黩武的道路之后, 被扭曲了的武士 道又经历了一次畸变。武士道作为封建制度的宠儿, 却在日益法 西斯化的国家军队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 成为帝国主义侵略 扩张的工具。为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 日本需要用武士道去激励 士气, 巩固军队, 也需要用武士道去禁锢和统一国民的思想, 为 此 , 他 们 开 足 宣 传 工 具 的 马 力 , 打 着 “拯 救 日 本 ”的 幌 子 , 强 行 灌 输 “皇 国 论 ”、“大 和 魂 ”、“为 天 皇 尽 忠 ”等 思 想 。 武 士 道 本 来 就 是 武士争雄天下, 崇尚杀戮的非人道伦理观, 把军刀当作勇敢与地 位的象征。特别是“武士道, 就是对死的觉悟”, 这种思维方式与 狭隘民族主义和扩张政策相结合, 就把非人性和反人道发挥到 极端, 变为虐杀狂和自虐狂。其实武士道在刚出现的时候, 它的 本意还是好的, 只是到了后来才被人用到了歧路上去了, 同时也 就让周围的人对它产生了强烈的反感。
参考文献 [1]李泉岳,宋继和,范宝臣.论日本武士道[J].日本学刊, 1987, ( 06) [2]高 小 岩.浅 析 日 本 的 武 士 道 精 神[J].日 本 问 题 研 究 , 2006, ( 02) [3]张 万 新 .日 本 武 士 道 .1998.3.1 [4]王 凌 皓,高 英 彤.日 本 武 士 道 的 生 成 、作 用 及 影 响[J].外 国 教育研究, 2003, ( 05) [5]新渡户稻造.《武士道》.商务印书馆出版, 1993.2
武士道作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 它吸收的是儒教和佛教 的某些表面的东西而不是它的真谛, 儒教和佛教的思想中不能 满足武士道的那些东西, 都被日本民族固有的神道教充分提供 了 。神 道 教 的 信 念 基 础 就 是 不 分 是 非 。因 而 武 士 道 在 人 格 上 容 易 导致极端的两重性: 自狂而又自卑; 信佛而又嗜杀; 注重礼仪而 又野蛮残暴; 追求科学而又坚持迷信; 欺压弱者而又顺从强者等 等。
— 93 —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仰来倡导, 但作为一种精神文化, 它对国民的影响往往总是超越 时代和经济基础, 因而不可低估。
三 、武 士 道 的 特 点 武士道的最大特点首先在于它不是一种单纯的信仰, 而是 一种必须身体力行的实践道德。日本的武士地位很高, 他们驰骋 沙场, 为国效力, 宁死不屈。但战争总有胜利和失败, 胜者自然高 兴, 可对于败者来说, 他们会自愿接受处罚, 由自己用长刀捅向 自己的腹部, 然后再由旁人将头砍去, 自始至终, 自杀的人和旁 观者都会跪着, 结束后, 周围的人会向自杀者致敬。对于我们来 说这种做法有些太过于残忍, 但对于日本武士来说, 这是维护自 己荣誉的一种方式, 如果失败了不这么做, 一定会受到别人的唾 弃和鄙视。 武士道的另一特点是无条件效忠君主。对君主的忠诚观念 凌驾于其他所有伦理之上, 将无私献身作为武士的最高义务和 最终行为。因而, 武士道既是“忠”的宗教, 同时也是“死”的宗教, 从 军 事 意 义 上 说 惟 有 “忠 ”和 “死 ”最 能 体 现 彻 底 精 神 。 四 、武 士 道 的 两 面 性 【优 秀 的 一 面 】 武士道的目的与西方中世纪的规章很相近: 为战士设定生 存的理念, 将他们由受雇杀手的地位加以升华。真正信奉武士道 的 武 士 崇 尚 正 直 、坚 毅 、简 朴 、胆 识 、礼 节 、诚 实 、忠 诚 等 种 种 美 德。只要武士忠于天职, 就能得到荣誉。这种不计代价维护个人 荣誉的信念, 使得武士不会避开堪称无谓的自我牺牲。忠诚是武 士规范中最严格的教条。对武士而言, 背叛等不正当的行为是绝 对不被容许的。他们无条件地执行命令, 极端地服从, 重视整体 利益。武士道精神在面对忠孝不能两全的抉择时, 一定是选择忠 义, 就连做母亲的也以为君王牺牲自己的孩子为荣。 【残 忍 的 一 面 】 “叶隐”的著述者山本常朝 ( やまもとつねちょう) 一家的典 故, 也是令人发指。山本常朝的异母兄山本吉左卫门, 依父亲山 本神右卫门的指示, 5岁时就得斩杀狗, 15岁时斩杀死罪者。武士 大众, 14、15岁开始实习斩首。如此使得武士从小带刀成长, 养成 斩杀人不在乎的精神。武士道的本义, 如日本战前教育敕语所教 谕 , 以 “义 勇 奉 公 ”为 最 高 原 则 , 这 是 武 士 为 “奉 公 人 ”的 心 里 准
由 此 , 我 们 可 以 看 到 , 日 本 人 把 中 国 的 文 化 、中 国 的 民 族 主 义学去後用来培养其国民的爱国尚武精神, 用作迅速推动日本 改革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甚至还用作侵略中国和亚洲其他 国家的“精神力量”, 而我们却没能用我们自己的文化, 我们自己 的民族主义来保护我们的民族以至于屡次遭到外敌的侵略和奴 役 。每 个 中 国 人 都 应 该 有 所 思 考 。武 士 道 的 基 本 精 神 其 实 是 来 源 于中国的, 但同样的精神内核在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不同的地方 发展, 近两千年后, 结果却是两种巨大差异和尖锐对立的文化。 究其原因, 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实质上重“知”而不重“行”, 我们的 道德体系停留在语言和文字层面, 而并未真正深入我们的思想 和精神, 儒家道德作为几千年来国民膜拜的精神支柱, 它是否从 未深入整个民族的骨髓?
通过以上论述, 我们可以发现, 武士道早期的理论来源应是 中国儒家思想的“忠”。因为对于统治阶级来说, 也许“忠”才是他 们所需要的, 忠于国家、忠于主人。 由于统治阶级的倡导, 武士 道精神成为日本武士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 旧型武士道只是超越理性和不辨是非只倡导为主献身的武士 道, 代表人物是宫本武藏(みやもとぶさし)。
科技信息
人
[ 摘 要] 本文从武士道的起源, 形成, 发展, 特点及其两面性四方面进行说明, 进而论证武士道精神。 [ 关键词] 武士道 军国主义精神 叶隐
前言 武士道精神在日本绵延了一千多年, 是日本民族特有的道 德 体 系 。自 11世 纪 产 生 始 ,它 已 成 为 日 本 封 建 社 会 居 于 主 导 地 位 的道德规范,统领着日本, 成为日本的民族精神。有资料证明, 后 来它演化成为军国主义思想。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 日本制 定了全面侵华的方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乎成了日本法西 斯主义侵略兽行的同义语; 战后, 日本陷入经济大萧条, 又是这 种精神的指引, 使得日本取得了经济的腾飞。这使曾受日本军国 主义侵略之苦的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不禁思索 : “日本究竟是个 怎样的国度? ”要了解日本,不仅要摸清其历史发展轨迹,更重要 的是从中探究日本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 提炼出影响日本民族 精 神 的 关 键 因 素 — — — 武 士 道 。 武士道从字义上理解是武士在其职业和日常生活中必须遵 守 的 “道 ”。 最 初 它 被 称 为 “武 士 之 习 ”、“兵 之 道 ”或 “弓 矢 之 道 ”。 武士素来以武士道为最高准则。所谓武士道就是武士的道德和 行 为 规 范 。 真 正 信 奉 武 士 道 的 武 士 崇 尚 正 直 、坚 毅 、简 朴 、礼 节 、 诚实、忠诚等种种美德。受到武士道精神影响的武士 , 在考虑自 己的行动时, 根本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生死对一切来说, 还 在其次, 怎样让自己的行动发挥效用才是正道。 日本著名教育家新渡户稻造认为, 武士道的渊源来自三方 面: 佛教— ——给予武士道以平静的听从命运的意识, 对不可避免 的事情泰然处之, 恬静的服从; 道教— ——教导武士对君主( 上级) 绝对的忠诚, 对祖先虔诚的尊敬和对父母无条件的孝行, 包含了 日本民族精神中的爱国心和忠义; 儒学思想— ——主要是孔孟的 教诲, 是武士道道德教义最丰富的源泉。孔孟的冷静, 仁慈, 智慧 的处事哲学提供了武士作为统治阶层的职业道德; 君臣, 父子, 夫妇, 兄弟, 朋友的五伦之道又为其提供了日常生活的基本道德 准则。 武士道精神可以简单概括为义勇, 仁礼, 名誉, 忠义, 克己 等。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为严格的教诲, 卑劣的举动和狡诈的行为 是武士最忌讳, 最不屑一顾的; 勇是敢作敢当, 坚韧不拔的精神, 诸如刚毅, 不屈不挠, 大胆, 镇定自若, 勇气等品质都属于勇; 仁 是恻隐之心, 爱, 宽容, 同情, 怜悯是人的精神中最高尚的东西; 礼是接人待物要殷勤而郑重; 诚是信实和诚实, 高于礼之上; 名 誉则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的明确自觉, 是“人本身不朽的 部分”; 忠义是对上的服从和忠诚, 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 那么, 武士道又怎么会发展成为肆杀无辜的军国主义精神 呢? 这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也许, 我们能从它的起源和发 展历程中得到一些启示。 一 、武 士 道 的 起 源 一般认为, 武士道起源于日本镰仓幕府( かまくらばくふ) , 也就是封建社会开始占据优势的时候。随着贵族与武士之间争 权夺利愈演愈烈, 从富农中产生出的地主武士凭借扎根社会底 层的优势, 从而在权利统治机构中一路攀升成为权利阶层。当武 士依靠各自紧密的主仆关系向超越贵族的权力之路迈进的时 候, 武士中最上层的统治者因害怕有人犯上作乱而制定出了许 多的行为准则来拘束、捆缚武士。这些行为准则逐渐发展 , 最终 形成了后来的武士道。换句话说, 武士道, 其实就是封建武士的 道德规范。最初, 它还是倡导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名誉的。但
备, 说来非常残酷不人道。举例说, 佐贺锅岛藩第四代吉茂, 年轻 时非常粗暴, 他的家臣中有不讨其喜欢的, 即将此人之妻的坏话 写 在 扇 上 , 交 给 近 侍 说 “你 把 此 扇 让 他 看 , 再 将 那 家 伙 做 何 反 应 呈报”。此家臣看了扇之后, 并不知道是谁写的, 即把此扇撕破。 近侍即将此呈报。吉茂公曰: “将主人书写的东西撕裂, 乃是无礼 者。令他切腹。”在武士道的世界 , “切腹是武士道最忠义的表 现”。山本常朝也说, 武士应尽的忠义, 是以殉死为最高。令人震 撼的武士道精神。大家都看过在二战时候的电影, 日本人集体自 杀的场面, 而事实上也是如此, 是什么促使他们宁死也不肯投降 呢, 答案只有一个“武士道精神”。相比之下, 在那个时期的中国 却出现了无数的汉奸与几百万日伪军, 这也是中国当时挨打的 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