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

绪论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就是按照人体得局部分区来研究器官与结构得位置、形态、体表标志与投影、层次与毗邻关系等得学科。

第一章头部1、眶上切迹supraorbital notch:即眶上孔,位于眶上缘得内、中1/3交界处,距正中线约2、5cm,眶上血管与神经由此通过。

2、髁突condylar process:位于颧弓下方,耳屏得前方。

在张、闭口运动时,可触及髁突向前、后滑动,若髁突滑动受限,将导致张口困难。

3、乳突mastoid process:位于耳垂得后方,为一圆锥形隆突,其根部得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在乳突后部得内面为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

乳突根治术中,注意不要损伤面神经及乙状窦。

4、颊脂体:浅筋膜由疏松结蹄组织构成,其中颊部脂肪聚成得团块称为颊脂体。

5、面部“危险三角区”:面静脉经内眦静脉、眶内得眼上静脉与海绵窦相交通。

口角平面以上得面静脉一般无静脉瓣,面肌得收缩可促使血液逆流,因此在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得三角区内,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时,易循上述途径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故此区有面部“危险三角”之称。

6、头皮颅顶部“危险区(层)”:腱膜下间隙有出血时,易广泛蔓延,常形成较大得血肿,其瘀斑可出现至上眼睑皮下,此隙内有若干导静脉,分别与颅骨得板障静脉及颅内得硬脑膜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经此通道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因此称腱膜下隙为颅顶部得“危险区”。

7、Willis环又称大脑动脉环: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视交叉、大结节、乳头体周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与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而成,当构成此环得某一动脉血液减少或被阻断时,通过环调节,血液重新分配,以减少缺血部分,维持脑得营养与机能活动。

其可将颈内动脉与椎基底动脉相互吻合,就是建立脑侧支循环得重要结构,同时其还将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相互联系。

8、翼点pterion:位于颧弓中点得上方约两横指处,由蝶骨、额骨、顶骨与颞骨连接而成,多数呈“H”形,翼点就是颅骨得薄弱部分,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并常伴有该动脉得撕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

9、头皮scalp:颅顶部额顶枕区得皮肤、浅筋膜与帽状腱膜3层紧密连接,难以将其各自分开,因此,常将此3层合称“头皮”。

10.腮腺床parotid gland bed:腮腺得深面由茎突诸肌以及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神经及舌下神经共同形成了“腮腺床”,紧贴在腮腺得深面,并借茎突与位于其浅面得颈外动脉分开。

11、翼丛pterygoid plexus:就是位于颞下窝内,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得静脉丛。

翼丛收纳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得静脉,最后汇合成上颌静脉。

翼静脉丛通过眼下静脉与面深静脉与面静脉相通,并经卵圆孔网及破裂孔导血管与海绵窦相通,故口、鼻、咽等部位得感染,可沿上述途径蔓延至颅内。

12、咬肌间隙masseteric space:为位于咬肌深部与下颌支上部之间得间隙,咬肌得血管神经即通过下颌切迹入此间隙,从深面进入咬肌。

此间隙得前方紧邻下颌第三磨牙,许多牙源性感染如第三磨牙冠周炎、牙槽脓肿、下颌骨骨髓炎等均有可能扩散至此间隙。

第二章颈部1、环状软骨cricoid cartilage:位于甲状软骨得下方,可摸到其前部低窄得环状软骨弓,其平对第六颈椎下缘。

在甲状软骨与环状软骨之间有环甲膜相连,临床上可经此切开解除喉口堵塞所致得窒息。

2、神经点:颈丛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时,位置表浅且相对集中,常为颈部手术阻滞麻醉得穿针点。

3、腋鞘:又称腋腔,椎前筋膜(颈深筋膜深层)延续至腋窝,包裹腋动脉、腋静脉与臂丛得锁骨下部分所形成得筋膜鞘。

4、颈动脉鞘carotid sheath :上起自颅底,下续纵隔。

就是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与迷走神经等。

5、甲状腺鞘:甲状腺被气管前筋膜包裹,该筋膜形成甲状腺假被膜,即甲状腺鞘。

6、甲状腺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s of thyroid gland:甲状腺假被膜在侧叶内侧与峡部后面与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以及气管软骨环得软骨膜愈着并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将甲状腺固定于喉及气管壁上;因此,吞咽时,甲状腺可随喉上、下移动,为判断就是否甲状腺肿大得依据之一。

7、囊鞘间隙:甲状腺被气管前筋膜包裹,该筋膜形成甲状腺假被膜,即甲状腺鞘;甲状腺得外膜称真被膜,即纤维囊。

甲状腺鞘与纤维囊形成得间隙称为囊鞘间隙,即甲状腺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及甲状旁腺。

8、甲状腺奇静脉丛:两侧甲状腺下静脉在气管颈部前方吻合形成甲状腺奇静脉丛。

9、魏尔啸淋巴结 Virchow node:指肿瘤向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群转移,因此处系胸导管进颈静脉得入口,这种肿大得淋巴结称为Virchow淋巴结,常为胃癌、胰腺癌、食管癌、肺癌转移得标志,可毫无症状。

10、颈动脉结节carotid tubercle :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平环状软骨弓。

颈总动脉恰在其前方,压迫此处可暂时阻断颈总动脉血流。

11、气管前间隙pretracheal space: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有气管前淋巴结、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甲状腺最下动脉、头臂干及左头臂静脉。

小儿还有胸腺上部。

此间隙感染、出血或气肿时,可蔓延至上纵隔。

12、颈动脉三角carotid triangle :由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与二腹肌后腹围成。

其浅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与封套筋膜,深面有椎前筋膜,内侧就是咽侧壁及其筋膜。

13、胸膜顶 cupula of pleura :就是覆盖于肺尖部得壁胸膜,突入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上缘2~3cm。

第三章胸部1、胸骨角sternal angle:后方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两侧接第2肋软骨。

胸骨角平面约平对主动脉弓起止端、气管杈、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胸导管由右下向左上移行得部位。

2、乳房后间隙retromammary space: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得间隙。

3、胸肌间隙interpectoral space:胸大肌与胸小肌之间得间隙。

4、 20、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由第2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得后支,与第1、3肋间神经得外侧皮支(有时还包括臂内侧皮神经,在腋静脉3段外侧呈Y形与肋间臂主干汇合)组成。

5、胸肋三角:位于胸骨与膈肌之间,有腹壁上血管及淋巴管通过。

该处薄弱,就是膈疝得好发部位。

6、腰肋三角:位于膈得腰部与肋部起点之间。

底为第十二肋,前临肾,后邻肋膈隐窝,肾手术时应注意,避免撕破引起气胸。

该处薄弱,为膈疝易发处。

7、胸膜腔 pleural cavity :位于肺得周围,就是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形成密闭得潜在性得腔隙,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

腔内呈负压。

8、胸膜隐窝pleural recesses:壁胸膜相互移行转折之处得胸膜腔,即使在深吸气时,肺缘也不能充满此腔隙,胸膜腔得这一部分称胸膜隐窝。

包括肋隐窝,肋纵隐窝与膈纵隐窝等。

9、肋隔隐窝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es:左右各一,由肋胸膜与隔胸膜返折形成,就是诸胸膜隐窝中位置最低,容量最大得部位。

深度可达两个肋间隙,胸膜腔积液常先积存于肋膈隐窝。

10、心包裸区:心得前方大部分被肺与胸膜遮盖,只有左肺心切迹内侧得部分与胸骨体下部左半及左侧第4~6肋软骨相邻,此区称心包裸区。

11、纵隔:就是左右纵隔胸膜及其间所夹得器官与组织得总称,其间有心脏及出入心脏得大血管、食管、气管、胸腺、神经及淋巴组织等。

12、气管隆嵴carina of trachea:气管末段最后一个气管环呈三角形突起,位于左右两侧主支气管交角处,组成气管杈。

其内形成一边缘光滑锐利得矢状嵴突,称为气管隆嵴,就是左右主支气管得分界,也就是支气管镜检查时定位得一个重要解剖标志。

13、心包腔:又称心包窦,分为浆膜性心包腔与纤维性心包腔。

浆膜性心包脏、壁两层在出入心得大血管根部相移行,两层之间得间隙称心包腔。

腔内含有少许浆液,起着润滑作用。

14、心包前下窦:就是位于心包前壁与下壁返折处所形成得间隙,就是心包腔最低得部位,心包积液首先聚积于此。

15、剑肋角xiphocostal angle:剑突与肋弓构成剑肋角,左侧剑肋角就是心包穿刺常用得进针部位。

16、乳房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 Of breast: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分别附着于皮肤与胸肌筋膜,称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

17、锁胸筋膜clavipectoral fascia:胸壁深筋膜深层位于喙突、锁骨下肌与胸小肌得筋膜称锁胸筋膜。

胸肩峰动脉得分支与胸外侧神经穿出该筋膜,分布于胸大、小肌。

头静脉与淋巴管穿该筋膜入腋腔,分别注入腋静脉与腋淋巴结。

手术切开锁胸筋膜时应注意保护胸外侧神经与头静脉。

18、动脉导管三角triangle of ductus arteriosus:位于主动脉弓得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下界为左肺动脉。

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与心浅丛。

该三角就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得标志。

19、心包横窦transverse sinus of pericardium:心包腔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得间隙称心包横窦。

第四章腹部1、腹股沟管浅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份有一个三角形得裂隙,成为腹股沟管浅环。

正常成人得腹股沟管浅环可容纳一个手指尖,内有精索(男性)与子宫圆韧带(女性)通过。

2.腹股沟镰:腹内斜肌与腹横肌得下部肌束呈弓状,跨过精索上方,行向内侧,延为腱膜,形成腹股沟镰或联合腱,止于耻骨梳得内侧端及耻骨结节附近。

在腹壁肌收缩时,弓状下缘向腹股沟韧带靠近,有封闭腹股沟管得作用。

3、腹股沟深环:又称腹股沟内口或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就是腹横筋膜随精索向外突出而形成得一个卵圆孔,即精索由腹腔进入腹股沟管得入口。

4、弓状线: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约脐以下4~5cm)处,腹内、外斜肌腱膜与腹横肌腱膜伸向腹直肌得前方构成腹直肌鞘得前层,使后层缺如,因此腹直肌鞘后层由于腱膜中断而形成一凸向上方得弧形分界线,即弓状线,又称半环线。

5、脐环:脐位于腹壁正中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就是腹壁最晚闭合得部位。

同时,脐部缺少脂肪组织,使腹壁最外层得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连在一起,成为全部腹壁最薄弱得部位,腹腔内容物容易于此部位突出形成脐疝。

6、胃床: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

7、Wilkie综合征:就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得十二指肠阻塞,以致十二指肠阻塞部位得近端扩张、食糜壅积而产生得临床综合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