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故园课堂练习题(附答案)【2012优化方案练习】语文必修第三册(配苏教版)第一专题第一模块肖邦故园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要更好地理解肖邦音乐同波兰风光的联系,可以说任何地方也无法同这朴素的马佐夫舍的村庄――热那佐瓦沃拉相比了。
乍一看,这种说法或许显得有些荒诞不经。
这瘠薄的土地,这平原小道和麦草覆盖的屋顶,跟肖邦音乐所赐予我们的无限财富和充分享受又会有何共同之处呢?但是,只要我们进一步观察,就不难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②诚然,它没有那种招摇的俏丽。
但它蕴藏着许多细微的色调变化,只有久居这一带的人才会跟这里的景致结下不解之缘,才能看到这些形、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并且给予应有的评价。
③一年四季都得细心观察这些色彩。
春天,丁香怒放,像天上飘下一朵朵淡紫色的云霞;夏天,树木欣欣向荣,青翠欲滴;秋天,遍野金黄,雾缭烟绕;冬天,大雪覆盖,粉妆玉琢,清新素雅,在这洁白的背景上,修剪了枝条的柳树像姐妹般排列成行,正待明年春风得意,翩翩起舞。
这四季景色里包含的美,是何等的朴素、淡雅,然而,又是何等的持久、深沉!④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
谁若真想探究肖邦音乐的精神,理解肖邦音乐跟波兰有着何等密切的联系,谁就应悉心体会欧根•德拉克洛瓦所谓的蔚蓝的色调,它是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
…… ⑤我们恰好能在肖邦的玛祖卡曲和夜曲里找到这平原的歌声――凡是他那些直接留下了这儿时之国画面的作品,我们都能发现一缕乡音。
⑥流亡生活、高度的文化修养、痛苦的心境和肖邦对自己使命的不凡见解,使这画面复杂化了,或者说,像一层雾遮蔽了这些画面。
绚丽的大都会风光,频繁的旅行,丰富的经历,给他提供了另一种创作灵感。
但是,既然他在自己生命的末日,在那遥远、寒冷的爱丁堡又怀念起“我的家、我的母亲、我的姐妹”,我们就有理由想像,故乡的朦胧景色也回到了他的心中。
而今,我们也怀着激动的心情瞻仰这些大树,这些灌木丛和这一片清凌凌的水。
倘若此刻我们听到,或者亲自弹奏伟大作曲家临终前的最后一组玛祖卡曲,我们必能从中听到昔日国内歌声的淡淡的旋律。
由于他半世坎坷,命途多舛,也由于关山阻隔,有国难投,这一组玛祖卡曲似乎是被万种离情、一怀愁绪所过滤而净化了,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它们无疑是出自故里,跟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第①段中写“这瘠薄的土地,这平原小道和麦草覆盖的屋顶”,有什么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解析:散文中,景物的描写都是为表现文章主题服务的,要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首先应联系肖邦的音乐创作和他的爱国情怀,“瘠薄的土地”“平原小道”“麦草覆盖的屋顶”都体现出“简朴”“清寒”的特点,这正体现了肖邦音乐的特色,同时也和下文构成对比,以突出肖邦音乐的价值。
答案:为了说明肖邦故园所在地朴素的特点,同时使其与“肖邦音乐所赐予我们的无限财富和充分享受”形成对比,表现肖邦音乐的价值。
2.第③段描写的热那佐瓦沃拉四季景色之美有什么共同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朴素、淡雅;持久、深沉。
3.第④段中“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肖邦的音乐与这片土地有着共同的色调,是这片土地滋养了肖邦音乐中的乡土情结。
4.肖邦临终前的最后一组玛祖卡曲为什么会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又与那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异国的生活、坎坷的经历所产生的万种离情、一怀愁绪净化了儿时之国的画面,但在肖邦生命的末日,故乡的朦胧景色又回到了他的心中,对那片土地的情感也就熔铸进他的音乐中。
二、语言运用 5.某大学就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展开了讨论,请针对正方的说法写出反方的观点来。
正方: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责任在学校。
苗不能长成材,园丁的责任;铁不能成钢,匠人的责任;兵练得不能善武,教官的责任;大学生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素质人才,谁的责任?只能说是学校的责任。
反方: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责任在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学校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创造了很多的有利的条件和锻炼的机会,可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能不能很好地就业,关键当然是大学生自己了。
(针对正方把责任推给学校的观点,从学生自身找原因是反驳对方的关键所在,基本意思对即可) 6.用“帕格尼尼”作为首句的开头,将下列长句改成由4个短句组成的句子。
要求:保持原意,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
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一位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而又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赋演绎到极致的奇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帕格尼尼是一位世界级的小提琴家,也是一位奇人,他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而又善于用苦难的琴弦把天赋演绎到极致。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保佑(yòu)瞻仰(zān) 蕴藏(yùn) 庇护(bì) B.违禁(jīn) 多舛(chuǎn) 排筏(fá) 剔透(tì) C.掳掠(lǔ) 紊乱(wěn) 一幢(zhuàn��) 通衢(qú) D.荒诞(dàn) 簌簌(sù) 孑立(jié) 缱绻(juǎn) 解析:选C。
A项,“瞻”应读“zhān”;B项,“禁”应读“jìn”;“剔”应读“tī”;D项,“绻”应读“quǎ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对于他们,每次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每次都能引起甜密的回忆。
B.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连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
C.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弛。
D.它们无疑是出自故里,跟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解析:选D。
A 项,“甜密”应为“甜蜜”;B项,“浮想连翩”应为“浮想联翩”;C项,“神弛”应为“神驰”。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现代人可以用现代字音来读古代的书,这就________了语音变化的真相。
(2)水对动物的生存有重要意义,例如它能________动物的体温。
(3)领导干部应当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真正________民情。
A.掩饰调节体恤 B.掩盖调节体察 C.掩盖调解体察 D.掩饰调解体恤解析:选B。
掩盖,只指遮盖;掩饰,还指用手段来粉饰(缺点、错误等)。
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调解,劝说双方消除纠纷。
体恤,设身处地地为人着想,给以同情、照顾;体察,体验和观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阿巴斯就任巴勒斯坦最高权力机构主席,以色列立即抛出橄榄枝,表示愿与巴勒斯坦结为秦晋之好。
B.现在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百姓的欣赏水平也提高了,守着电视机过年的观众日渐减少,“春晚”真叫人担忧。
央视春晚都扛不住,更何况鱼龙混杂的地方春晚。
C.当韩国选手吴尚垠就要把比赛拖入决胜局时,王皓在全场观众的加油声中开始了绝地反击,将比分追至10∶10平,最后以12∶10赢得了关键局。
D.为了攻克研制火箭新型燃料的技术难关,全体科研人员殚精竭虑,反复试验,无所不用其极,终于获得了成功。
解析:选C。
C项,“绝地反击”形容在险要地方或险恶情形下向对方回击。
A项,“秦晋之好”指两姓联姻,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
B项,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D项,“无所不用其极”指做坏事的时候什么手段都使出来。
此处属于感情色彩不当。
5.下列各句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08年8月,由济南军区选派的100多名士兵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他们的出色表现受到了联合国官员的高度赞扬,给予了颇高评价。
B.中国斥资约180亿美元来处理长期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采取包括限制上百万辆汽车上路、改造数千台燃煤锅炉在内的多项措施,为奥运会打造了一个更清洁的北京。
C.政策研究室有关负责人说,政府要逐步改善社会管理职能,破除二元结构,逐步取消农村户口,执行按照居住地登记户籍管理,这是户籍改革的大方向。
D.有关报道披露,由于长期管理缺位、过度采挖,导致锡矿山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大量采空区未得到有效治理,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
解析:选B。
A项,结构混乱,“给予了颇高评价”一句偷换了主语,可改为“获得了颇高评价”。
C项,“执行”缺少谓语中心词,应改为“执行按照居住地登记户籍的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