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论语十八则
《易经》《春秋》并称“
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认孔 为子 “思 仁想 ”的 就核 是心 ““ 爱仁 人” ”,
孔子门徒群像
(一) 子曰:“富而可求也, 虽执鞭之士,吾亦为 之。如不可求,从吾 所好。”
【经典原意】
孔子说:“如果财富可以通过正道取得,即使是 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财富 无法通过正道取得,那就还按我的喜好去做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 可以学习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 看到他的缺点就引以为戒。”
(五)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颜回
孔子说:“颜回多么有修养啊!一竹筒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 巷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和愁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快乐。 颜回多么有修养啊!”
善始善终:最早出自《诗•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民国初 年活跃 在北平 八大胡 同中的 红妓女
凤 仙、 小 桂合
影。
江冬秀
《王制》
出自《礼记》是指古 代君主治理天下的规章制度,内容涉 及封国、职官、爵禄、祭祀、葬丧、 刑罚、建立成邑、选拨官吏以及学 校教育等方面的制度。
规矩
秩序
公输班为楚造云梯之械,成, 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 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孔子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 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 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 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 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子曰:“知之者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奇心
孔子说;“对于学问道德,懂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为外 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对待各种言论,都能不觉得 不舒服;七十岁,即使随心所欲,也不会越出规矩。”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十思”是“积德义”的具体内容
孔子
2 .“十思”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谦冲自牧,虚心纳下,慎始敬终,知人善任。
3
.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成 语
居安思危:出自《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指处于安逸的 环境里,要考虑可能出现的危险和困难。
焦裕禄
(二)
【经典原意】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道
德像爱好美色那样的人。”
(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经典原意】
孔子说:“能够做到在温习旧知识过
程中,有新的体会和发现,就可以当 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经典原意】
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 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 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 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源不深 望流远 根不固 求木长
思国安 积德义 德不厚 思国安
臣知不可 而况明哲
伐根 求 木茂 塞源 欲 流长
人君当重 居大 不念安危 奢俭
源远流长
根 深 叶 茂
居安思危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凡元首 承天命
分析问题
善始,繁
克终,寡 虽
取易
守难
董以严刑
振以威怒 免不怀仁
终
怨不在大
恭不心服
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 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 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 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 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文章结构:
人君当思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提出问题
为什么思 思些什么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提出问题
求木长 固根本 欲流远 浚源泉
所宜深慎
诚能十思 垂拱而治
戒奢侈无度 (第1、2条)
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 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惧
戒骄傲自满(第3、4条)
为度,忧懈 而敬终
戒纵欲懈怠(第5、6条)
戒偏听偏信(第7、8条)
人尽其能 垂拱而治
惧
戒随意赏罚(第9、10条)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问 题:
1 .“十思”与第一段的 观点有何联系?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 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 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 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 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 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 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 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休 息
刘 邦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 谋。”
孔子说:“花言巧语足以败坏人 的道德,小事不能容忍,就会坏 了大事。”
萧 何 月 下 追 韩 信
胯下之辱与韩信
《容忍与自由》
胡适
要点:
1. 新文化运动与胡适。
2. 容忍与年纪。 3. 容忍与雅量。
新文化运动与胡适
“新文化中旧道德之楷 模,旧伦理中新思想 之师表。” ——蒋中正
颜回与过劳死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范仲淹
断 齑 画 粥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 在其中。那些用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富贵,对我来讲 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六)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使 它丧失主帅;但一个男子汉, 却不能强迫他改变志向。”
见公输班。
新 教
加尔文
信仰与身体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宇文士及
李世民与魏征
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
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徵神色不
移,上亦为霁(止)威。
隋· 李密
李世民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 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 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垂拱而治:出自《尚书•武成》:“谆信
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垂拱:垂 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
正本清源:最早出于《汉书· 刑法志》“岂宜惟思所以清原正本之论,
删定律令”,后来明确见于《晋书· 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 源”。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源头上清理。意思是从根本上整顿, 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载舟覆舟:出自《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
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民众犹如水,统治者犹如舟,水可 以承载舟,亦可以倾覆舟。也就是说老百姓可以拥戴统治者,也 可以推翻统治者。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
择善而从: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追随,引申为做事或学习。指 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贪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 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 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经典原意】
孔子说:“富裕和尊贵是人人都希望得到的,不用正当的 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会接受;贫穷与下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不 用正当的方法去脱离它,君子就不会摆脱。 君子如果抛弃了仁德,又怎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 时间违背仁德的,就是在紧迫时也一定会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 颠沛流离时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大学语文
孟昭泉主编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论语》十八则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 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
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 《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
事,而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
则正好与此相反。”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
工 作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饱足,居住不寻求舒适, 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以有道德的人为标 准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 它为乐。”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彻夜不 睡去思考,没什么益处,不如去学 习。”
(四)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 者,好古,敏以求之 者也。”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什么部懂的人, 而是喜欢古代的东西,勤奋努力地去追 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