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练习(含答案)1.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
读图回答下题。
(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面辐射B.二氧化碳C.臭氧D.人类活动(3)下列关于该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对流运动为主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0℃2.在平静无风的海面、大江江面、湖面、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处偶尔会在空中或“地下”出现高大楼台、城郭、树木等幻景,这种现象被称为海市蜃楼。
当底层空气密度高、上层密度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影像,即“上现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低、上层密度高时,在实际景物下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倒影,即“下现蜃景”。
据此完成下题。
(1).下列关于蜃景的说法,合理的是( )A.夏季的湖面可能出现"下现蜃景"B.夏季的沙漠可能出现"上现蜃景"C.冬季的暖流上空可能出现"下现蜃景"D.夏季的柏油路面可能出现"上现蜃景"(2).当“上现蜃景”出现时,底层空气( )A.对流运动强盛B.易出现逆温层C.等压面下凹D.水平气压梯度力大3.2013年11月18日,印度尼西亚的两座火山先后爆发,其中一座喷出的火山灰高达8000米。
据已学知识完成下列两题。
(1)依据材料可知,这次火山灰物质飘浮在大气的垂直分层中的(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2)该层的主要特征有(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天气复杂多变③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④厚度基本相同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2014年7月17日23时左右,马来西亚MH17航班,在乌克兰靠近俄罗斯边界坠毁。
机上载有283名乘客与15名机组人员,298人全部遇难。
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1)一般认为飞机在平流层中飞行是较为安全的,那么该客机在飞行中的安全高度为( ) A.10千米以内 B.13千米以上 C.50千米以上 D.3000千米以上(2)据统计,多数失事飞机基本上发生在对流层,以下解释最可能正确的是(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B.这一层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空气密度最大C.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导致飞行环境不稳定D.该层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5.飞行航向是指飞机在空中所在位置的经线由北端顺时针测量至飞机纵轴前方延长线之间的夹角。
下图为北京时间2020年2月5日22时43分某国际航班从我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飞往该国首都的飞行信息实况记录图(空中飞行航向总体在180°-220°之间)。
据此完成下题。
(1).推测该国的首都国际机场可能是( )A.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B.加拿大渥太华国际机场C.澳大利亚堪培拉国际机场D.俄罗斯莫斯科国际机场(2).该国际航班飞行到甲地上空后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改变飞行航线B.提高机舱温度C.遭遇云雨天气D.防止飞机失重6.“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大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
读图,据此完成下题。
(1).“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A.空气对流增强B.热量交换变缓C.水汽蒸发加快D.地面风速增强(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7.近年来,滑翔伞运动成为国内年轻人追捧的极限运动之一。
滑翔伞需要借助自然上升气流达到滑翔与滞空目的,下左图示意了滑翔伞运动的部分自然动力原理,右图是我国某大型滑翔伞训练基地(30°N,120°E附近)地形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如左图所示,在右图中甲、乙两地驾滑翔伞滑翔和滞空需要借助不同的上升气流,其中( )A.乙地上升气流白天比夜晚强烈B.甲地气流不会受人类活动影响C.在乙地主要借助热气流上升D.在甲地主要借助山脊气流上升(2).图中滑翔伞训练基地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合这项运动,因其( )①起飞场位于山谷,地形较低平开阔②三面环山,风向较稳定③起飞场高度适中,与山麓落差约370米④全年气候暖湿适合训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8.读“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其方向是________。
(2)若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①与③的关系是________。
(3)实际大气中的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_______。
此图表示的地区在________半球。
(4)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A;(2)C;(3)D。
解析:(1)图中大气层高度位于12km—50km之间,可知该大气层为平流层,该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该层大气的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但在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只有①曲线符合。
故选A。
(2)结合上题及所学知识可知,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是因为臭氧吸收紫外线。
故选C。
(3)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平流层上部热、下部冷,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无对流运动。
排除A、B、C项。
读图分析①曲线可知其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0℃。
故选D。
2.答案:(1).C;(2).B解析:(1).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
C项,冬季暖流底层气温高,密度低,上层气温低,密度高,可能出现“下现蜃景”。
A项,夏季白天湖面气温较低,密度高,上层气温略高,密度低,可能出现“上现蜃景”。
故A项错误。
B项,夏季的沙漠底层气温高,密度低,上层气温低,密度高,可能出现“下现蜃景”。
故B项错误。
D项,夏季的柏油路面底层气温高,密度低,上层气温低,密度高,可能出现“下现蜃景”。
故D 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故选C。
(2).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
当“上现蜃景”出现时,底层空气密度高、上层密度低。
B项,此时上层空气可能气温高于底层空气,形成逆温层。
故B项正确。
A项,此时底层空气密度高,对流运动弱。
故A项错误。
C项,底层空气密度高,气温低,等压面上凸。
故C项错误。
D项,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同一水平面气压差。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故选B。
3.答案:(1)A;(2)A解析:(1)对流层的平均厚度为12千米,在低纬度对流层的厚度为17~18千米,中纬厚度为10~12千米,高纬厚度8~9千米。
由材料分析可知,喷出的火山灰高达8000米,由此判断火山灰主要分布在对流层,故选A。
(2)在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这主要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
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该层的对流运动显著。
近地面的水汽和固体杂质通过对流运动向上空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因此对流层天气复杂多变。
对流层的厚度与纬度有关,不同纬度,对流层的厚度不同。
因此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故选A。
4.答案:(1)B;(2)C解析:(1)平流层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利于飞机飞行,中纬度地区对流层的高度范围为10~12千米。
故选B。
(2)对流层因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因此不利于飞机飞行,故选C。
5.答案:(1).A;(2).C解析:(1).本题考查对飞机飞行航向的判断,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通常飞机起飞后多在平流层飞行,飞机到达平流层前需要穿越对流层。
由于对流层在不同的纬度带高度不同,一般而言,低纬度地区对流层平均高度最高,中纬度地区次之,高纬度地区最低,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位于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在10-12km,在飞行的后半程飞行高度不断升高,且超过12km,说明这架航班的目的地应位于低纬度地区,再结合该航班空中飞行航向总体在180°-220°之间,飞机向西南方向飞行,所以可推测该国首都国际机场最可能是马来西亚吉隆坡囯际机场。
故选A。
(2).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对飞机飞行产生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读图可知,该国际航班在到达甲地上空后飞行高度迅速上升主要是由于甲地区上空的前方对流云团厚,为避免遭到云雨天气的干扰,给飞机造成安全隐患,飞机被迫爬升到云层上部。
故选C。
6.答案:(1).B;(2).B解析:(1).“冷岛效应”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大气结构稳定,会使绿洲地区热量交换变缓,B对。
气流稳定,年降水量减少,地面风速减弱, A、D错。
下面温度低,水汽蒸发减慢,C错。
故选B。
(2).读图,图中甲、丁、丙三地的绿洲面积小,“冷岛效应”不明显,A、C、D错。
乙地位于图示西部地区,绿洲面积大,“冷岛效应”最显著, B对。
故选B。
7.答案:(1).A;(2).C解析:(1).从图示可知,甲地为平地,只能借助热气流上升,乙地可以借助山脊气流上升。
甲地为平地多为耕地,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乙地为山地,白天吹山风,上升气流比夜晚强。
故A正确, BCD错误。
故选A。
(2).滑翔运动要求大气稳定,起飞高度要适中。
练基地的自然条件应该在大气稳定地区安全,高度适中,不一定全年适合,起飞点应位于高处。
由图可知,图中滑翔伞起飞点海拔高度是410米,山麓地带的海拔高度是50米左右,其落差大约是370米。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答案:(1)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2)平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3)成一夹角;北(4)N;N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风速之间的关系。
图中①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②与等压线成一夹角,从高压指向低压,应是风向;③与风向垂直,应为地转偏向力;④与风向方向相反,应是使风速减小的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