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课件
第三节 货币的本质
▪ 西方的货币金属说认为货币是唯一的财富, 货币等同于贵金属。
▪ 西方的货币名目说认为货币是商品价值的符 号,是观念的计算单位。
▪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认为货币是固定充当一 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还是核算社会必 要劳动的工具。
第四节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 ( Standard of Value)
表现为价格
1、概念:货币可以用来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 价值的大小。
2、特点: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要是观念的 或想象的货币就可以,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用货币 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是价格。
流通手段:(Medium of Exchange)
表现为货币量
1、概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易媒介。 2、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可以是没有十足价值 的货币符号。 3、执行交换媒介的货币必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流 通中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8学时
第二讲 信用利率篇
8学时
第三讲 金融市场篇
6学时
第四讲 金融机构篇
8学时
第五讲 货币供求篇
6学时
第六讲 金融风险篇
8学时
第七讲 金融改革与发展篇
6学时
第一讲 货币篇
教学目的与要求
❖ 1.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 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化。
❖ 2.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货币的本质;能正 确辩析各种货币学说。
贮藏手段:(Store of Value)
表现为财富
1、概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 财富的一般替代品和独立的价值形态保存和收藏 。
2、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货币作 为贮藏价值,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
支付手段:(Means of Payment)
表现为货币的单方面转移
具体形式
一、实物货币(Material Currency) 二、金属货币(Metallic Currency) 三、代用货币(Substitute Currency) 四、信用货币(Credit Currency)
(一)银行券 (二)存款通货 (三)商业票据 五、电子货币(Electric Currency)
随时提取,所以构成潜在购买力)
2、中国的划分 :
M0=流通现金 狭义货币供给量M1=可开支票的存款+M0 广义货币供给量M2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
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 其他存款+M1 M3=M2 +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 定期存单
(1)银行在资金分配方面有着支配性影响
美国1970——1985年非金融企业外部资金来源:
金融机构贷款:61.9%;债券(包括商业票据): 29.8%;股票:2.1%。同一时期内,其他发达 国家中,证券融资均不足1/3,而银行融资达 55%——70%,只有加拿大的证券融资达50%。
(2)银行的行为会影响到货币的总量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
主讲:温涛 博士、教授 办公地点: 经管楼401 电话: 62172527
E-mail:
绪论 (Introduction )
一、绪论是课程的纲
○学好绪论,可以说学好了课程的一半。参观一 个城市,先站在最高处俯瞰,然后走街串巷; 了解一座建筑,先看模型,后走进每一个房间。 各起一半作用。
○绪论课的目的:了解课程的性质和在课程体系 中的地位;了解课程完整的内容体系和将要讲 授的内容;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了解课程 的学习方法;介绍课程中不讲的但是必须了解 的课程内容。
二、什么是金融
展开本课程前“弄清楚金融的界说似乎是不言 而喻的,无疑,这是一门学科中极大的问题: 一门学科,其最高理论成就往往就凝结在对于 本学科的核心范畴如何界定、定义之中”(黄 达,2001)。长期以来似乎“金融是指资金的 借贷活动或资金的融通活动,这已是被学术界 所普遍接受的观点”(江春,1999),但深入 考察发现“对金融的定义,传统金融理论和现 代金融理论是有区别的”(冉光和,2004), “存在从不同视角对‘金融’所进行的规范性 的论证”(黄达,2001),其表述粼粼种种, 重点各不相同,“直到今天,……,尚无普遍 被接受的统一的理论界定”(黄达,2001)。
17.70 47624.5 19.41
4.22
9654.60
3.94
3.41 3293.73
1.34
4.23 11853.50 4.83
2007年
资产总额 (亿元)
比重 (%)
39万亿
48.8
总计
215695.45 100 245314.23 100
79万亿
100
表1-2 2000-2006年美国金融资产构成情况
界定“金融”的概念,首先涉及的问题是由汉字 “金”和“融”组成的“金融”与英语 “FINANCE”的语义区别与选择问题。黄达和 曾康霖教授分别对二者的词义和关系,做了详细 的、权威性的讨论,其基本结论是汉语的“金融” 有宽、窄二个口径。
宽口径泛指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及相关活 动。窄口径则把“金融”界定在资本市场运作 与金融资产供给与价格形成的领域。而英语中 的“FINANCE”则有宽、中、窄三个口径。 宽口径是指一切与钱有关的活动(Financial Market,Capital Market)。不仅包含了汉 语的“金融”,而且还包括了“政府财政”、 “公司财务”、“家庭理财”等与汉语“金融” 泾渭分明的概念。
第二节 货币的形式
币材发展演变
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纸币)。
是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 某种物品来充当货币
以金属如金、银、铜等作为材料的称为金 属货币;金属充当币材采用过两种形式
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
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信用货币的形式 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不同程度的货币性对货币所作的层次分析。 1、一般划分: M1=现金+支票存款(可转账存款,又称活期存款,
包括转账信用卡的存款) M1是狭义货币,基本反映了社会的直接购买支付能
力,能对商品市场造成直接压力。 M2 =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广义货币 (储蓄存款不பைடு நூலகம்开支票,不能作为支付手段,但可
四、金融学的学科地位
全校必修课,经济学科核心课,校重点学 科,了解金融的窗口。
金融学是基础经济学和专业课的桥梁;是 掌握剖析经济问题的入门钥匙。
经济与金融的关系:邓小平指出:“金融 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 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五、为什么学习金融学
1、为什么要研究货币 (1)货币数量影响就业和产出; (2)货币数量影响通货膨胀; (3)货币数量影响金融市场; 货币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两大基本手段之
二、货币是社会计算的工具 三、西方的货币“选票”说 四、从职能角度定义货币 五、货币就是财富,且是财富的唯一形式 六、法律决定货币论 七、从控制货币的要求出发分层次定义货币 八、更本质地认识货币:货币是生产关系
第六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
货币层次(The Structure of Monetary) 指根据不同的货币定义和各种信用工具与流动资产
一。 80年代我国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还是以行政 的、计划的手段为主,这种直接调控是服务于计 划经济的,但是到了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 制的逐步确立,以直接手段为主的调控受到了严 峻的挑战。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的颁布,规定了 中央银行承担宏观金融调控的职能,在金融运 行中中央银行处于货币控制的中枢,中央银行 制定货币政策,实施金融调控,维护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 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 称,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是货币供应量,它是 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中介目标来影响最终目 标,从而实现调控目的。
1、概念: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用于清偿债务、缴 纳赋税、支付工资和租金。
2、特点: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必须是现 实的货币。
世界货币:(Currency of World)
表现为世界范围的交换媒介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情况下,世界范围的交 换媒介是贸易的基础。
第五节 货币的定义
一、货币(Money)的本质是指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特殊商品。
❖ 3.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重点掌握货币职能的 特点与作用。
❖ 4.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货币制度演 变的原因。重点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行信 用货币制度的内容与特点。
❖ 5.货币层次划分与货币时间价值的基本内容。 ❖ 6.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
教学建议
结合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学习
2、为什么要研究银行
表1-1 中国金融资产分布状况
金融企业类型 国有商业银行
2003年
资产总额 (亿元)
比重 (%)
151940.6 70.44
2004年
资产总额 (亿元)
比重 (%)
172887.9 70.48
股份制商业银 行
信托、租赁、 财务公司
证券公司
保险公司
38169.7 9100.0
7362.31 9122.84
(3)银行为整个经济提供支付网络
(4)银行是金融机构创新的发动机
2、为什么要关注国际国内金融市场
表1-3 亚洲投资者持有 美国三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MBS 情况
表1-4 1998-2007年居民金融交易帐户资金运用情况
六、课程内容提纲及学时安排
(总课时:50学时,课内外周学时:3/6)
第一讲 货币篇
第一章 货币概述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货币的起源 货币的形式 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定义 货币层次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