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形成
在寿光流传着一句话“没有买不到的菜,没有卖不掉的菜”,充分说明了寿光蔬菜的需求情况。
寿光是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乡”,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寿光蔬菜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经过近20余年的发展,寿光的蔬菜产业已经形成了集群。
利用波特的钻石理论,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机遇以及政府六个方面分析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可以发现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以上六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寿光蔬菜中心的形成属于农业产业集群。
即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中心,相当数量的相关企业和关联支撑机构,由于具有共性或互补性而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相对集中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群体。
简单地讲,农业产业集群就是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业关联产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聚集。
一、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农业产业集群由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生产资料企业、知识生产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等部分组成。
因此,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可以分为寿光蔬菜生产基地(农户)、蔬菜龙头企业、农业生产资料企业、种子及种苗公司、中介服务组织、科研培训机构以及政府等七个部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农业生产资料企业和种子及种苗公司是蔬菜生产的上游企业,为蔬菜生产
基地及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和种子。
蔬菜龙头是蔬菜生产基地的下游企业,蔬菜生产基地是其原材料供应者。
科研机构主要进行蔬菜种子的研发、试种和推广以及栽培技术的改良和发明,培训机构主要培养蔬菜栽培人才。
中介服务组织为蔬菜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服务。
政府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主要是对蔬菜生产基地、加工流通企业、科研培训机构、中介服务组织等主体提供财力上的支持,并为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
1.生产要素
(1)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
寿光地处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中南部土地肥沃,地下水丰富,降雨量608毫米,年光照时数2610小时,无霜期达195天,非常适合蔬菜的种植和生产。
(2)具有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和悠久的蔬菜种植历史。
(3)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表现在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方面。
寿光地处山东半岛中部,渤海
莱洲湾南畔,海岸线56公里,济青高速公路横贯东西,青羊铁路纵连南北,距离济南、青岛国际机场各150公里,距北京550公里左右,可直达周边许多国家和地区,紧靠国家二类开放口岸羊口港,海陆交通便利。
寿光市也非常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了寿光蔬菜信息网、寿光蔬菜网等,同时,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建立了电子拍卖大厅,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
(4)人力资源优势。
一般的劳工和半熟练的劳动力属于基本生产要素,而拥有技术、知识的人才则属于高级生产要素。
一是寿光有大量的蔬菜科技人员,据统计,截止到2005年,寿
光市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农民技师共13211 人,其中高级农民技师38人,中级技师401人,助理技师486人,初级技师12286人,这些人才主要是蔬菜种植方面的能人;二是有大量的著名专家的支持,自1997年起,寿光市聘请了科技部、农业部、中国农科院等单位的几十位著名专家担任寿光市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技术顾问,对寿光市的蔬菜产业标准化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
(5)技术引进和创新优势。
寿光市对国外技术的引进体现良种及培育良种的仪器设备上,寿光市先后与台湾、香港、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瑞士、荷兰、以色列等2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经过试验示范后推广优良品种200多个,使国外品种占到了50% 以上。
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寿光市加强了自主创新的研究工作,先后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中荷(中国与荷兰)科技推广中心。
2.需求条件
需求条件是指该种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的市场需求。
寿光市自1984年在九巷村成立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后,成功地解决了寿光蔬菜的销售问题,1984年寿光市蔬菜批发市场的年交易量和交易额为1. 57亿公斤和5509万元,1988年增加到了5. 54亿公斤和32148万元,市场带动型的蔬菜产业集群初步形成,2005年相同指标则分别增加到了35亿公斤和32亿元。
加上各乡镇的专业批发市场,寿光所有蔬菜批发市场的交易总量达到120亿公斤,交易额达到100亿元。
目前,寿光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和蔬菜集散配送中心。
3.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发展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与相关支持性产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生产资料产业的发展对寿光蔬菜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支持作用。
寿光市为推动蔬菜良种的科研创新,先后与国内高校和国外著名种子公司合作,加大蔬菜良种的科研创新力度。
一些世界著名的种子公司如先正达、瑞克斯旺等在寿光安家落户。
同时,化肥、农药、竹竿、竹器、钢筋、农膜等专业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为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4.生产组织结构、经营战略和竞争
寿光蔬菜的生产组织结构可以归结为四点:一是蔬菜的生产以农户小规模家庭式经营为主要模式,企业的生产基地较少;二是专业批发市场和生产中介组织建立了农户与批发商之间的联系,解决了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不对称性,保证了蔬菜的销售;三是蔬菜局负责蔬菜生产标准的制定和标准化生产,蔬菜检测中心及各乡镇的蔬菜检验所负责蔬菜品质的检验,保证了蔬菜的质量;四是通过种子企业、各种培训机构、示范园区和专业协会促进了技术的扩散和创新。
经营战略和竞争方式。
寿光蔬菜生产采取了“大市场、大流通、差别化”
的经营战略,蔬菜的生产主要以外销为主产品多销往国内的大中型城市。
建成了全国最大设施最全管理完善的蔬菜批发市场,开通了寿光至北京、上海、南京、新疆、哈尔滨、内蒙、海南等地的多条“绿色通道”,与10 多个国家和国内300多个城市建立了产销网络,实现了“大市场、大流通”。
5.机遇
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影响。
先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进行多种经营,农民对农业生产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开始改变单一的粮食种植结构,由于寿光具有悠久的蔬菜种植史和适宜蔬菜生产的良好自件,寿光开始不断扩大蔬菜生产,蔬菜产业集群开始形成。
此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收入特别是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蔬菜品种和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以进一步促进寿光蔬菜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和扩张。
6.政府的作用
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市场失灵的领域。
在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市场失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二是蔬菜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
针对以上信息不对称性,寿光市政府,首先,从总体上对蔬菜的发展做区域和产量规划;其次,进行批发市场建设,拉近农户和市场的距离,增加了农户对市场信息的了解。
在基础设施方面,寿光市则重点投资建设了乡村公路网,为蔬菜的流通提供了便利;对于蔬菜生产的公共服务,寿光市政府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蔬菜研究院,健全了农业科技推广网络。
政府的作用对于工业企业集群的发展而言可能是个变数,但是,对于农业产业集群来说,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和多功能性,存在更多的市场失灵现象,因此,我们认为政府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
三.结论
1.对于农业产业集群来说,生产要素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产业特别是种植业的发展需要适宜的土地条件和气候条件,这就要求各地在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时,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状况,统畴规划,选择具有特色的产业,初步形成规模经营,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这对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具有关键
的作用。
2.需要条件永远是产业集聚形成的决定因素,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可言。
没有市场,一个产业很难得到发展。
3. 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发展对农业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的发展可以降低集群的交易成本,促进农业种植技术的扩散,其发展随着农业产业集群的不断成熟,对农业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发展将起到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产业结构和竞争策略愈发重要。
现代市场经济中,科学的产业机构和积
极的竞争策略能够让一个产业在竞争过程中不过优化和升级,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并且能在一定时机进行产业转型,确保产业不会被淘汰。
5.政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农业产业集群中,好的政策支持对于农户来
说一针强心剂,能够加快产业发展,给产业集聚的形成过程中加入“催化剂”
成分,使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中会:《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
[2]高文岩,孟宪忠:《论新形势下中国农业产业集群的选择》,《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2期。
[3]石拥军,袁春新,唐明霞:《浅谈龙头企业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中的作用》,《现代农业科技》,2005年第12期。
[4]宋玉兰,陈彤:《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探析》,《新疆农业科学》,2005年第6期。
[5]马建会:《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广州暨南大学。
[6]甄翠敏,丁日佳:《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分析》,《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3期。
[7]曾宪影:《产业集群发展机理及其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第11期。
小组成员:林汉垚 2011103205 郭伟 2011103207谷守亮 2011103217 郝臻 2011103209
李梦龙 201110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