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初三数学中考复习方线段和角专题复习训练
1. 京广高铁全线通车,一列往返于北京和广州的火车,沿途要经过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四站,铁路部门要为这趟列车准备印制车票( )
A.6种 B.12种 C.15种 D.30种
2. 点A,B,C在同一条数轴上,其中点A,B表示的数分别为-3,1,若BC=2,则AC等于( )
A.3 B.2 C.3或5 D.2或6
3.已知线段AB,画出它的中点C,再画出BC的中点D,再画出AD的中点E,再画出AE的中点F,那么AF等于AB的( )
A.1
4
B.
3
8
C.
1
8
D.
3
16
4. 已知线段AB=10 cm,点C是直线AB上一点,BC=4 cm,若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度是( )
A.7 cm B.3 cm C.5 cm或3 cm D.5 cm
5. 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若∠AOC=76°,则∠BOM等于( ) A.38° B.104° C.142° D.144°
6. 学校、电影院、公园在平面图上分别用点A,B,C表示,电影院在学校的正东方向,公园在学校的南偏西35°方向,那么平面图上的∠BAC等于( )
A.115° B.35° C.125° D.55°
7. 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4倍,那么这个角的大小是( )
A.60° B.75° C.90° D.45°
8. 如图,两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O重合在一起,且OB恰好平分∠COD,则∠AOD的度数为( )
A.20° B.150° C.135° D.105°
9. 平面内两两相交的8条直线,其交点个数最少为m个,最多为n个,则m+n等于( ) A.16 B.18 C.29 D.28
10. 如图,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墨线,能解释这一实际应用的数学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如图,从甲地到乙地有四条道路,其中最短的路线是____.
12. 中午闹钟响了,正在午睡的小明睁眼一看闹钟(如图所示),这时分针与时针所成的角的度数是______度.
13. 如图所示,OE平分∠AOB,OD平分∠BOC,∠AOB=90°,∠EOD=80°,则∠BOC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
15. 如图,C,D,E将线段AB分成四部分,且AC∶CD∶DE∶EB=2∶3∶4∶5,M,P,Q,N 分别是AC,CD,DE,BE的中点,若MN=a,求PQ的长.
16. 如图,已知∠AOC=∠BOD=100°,且∠AOB∶∠AOD=2∶7,试求∠BOC的大小.
17. 如图,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OM平分∠BOD,∠MON是直角,∠AOC=50°.
(1)求∠AON的度数;
(2)求∠DON的余角.
18. 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
(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_______,点P表示的数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同时出
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R?
19. 如图,已知∠AOB=m°,OC是∠AOB内的一条射线,OD平分∠BOC,OE平分∠AOC.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1)求∠EOD的度数;
(2)若其他条件不变,OC在∠AOB内部绕O点转动,则OD,OE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3)在(2)的条件下,∠EOD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请求出其度数;如果变化,请求出其度数的范围.
参考答案:
1---9 DDDDC CACC
10.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1. A
12. 135
13. 70°
14. 70°
15. 解:PQ=1 3 a
16. 解:设∠AOB=2x,则∠AOD=7x,所以∠BOD=∠AOD-∠AOB=5x=100°,所以x=20°,即∠AOB=∠COD=40°,∠AOD=140°,所以∠BOC=∠AOD-∠AOB-∠COD=140°-40°-40°=60°
17. 解:(1)因为∠AOC+∠AOD=∠AOD+∠BOD=180°,所以∠BOD=∠AOC=50°,由OM 平分∠BOD,可得∠BOM=∠DOM=25°,又由∠MON=90°,所以∠AON=180°-(∠MON+∠BOM)=180°-(90°+25°)=65°
(2)由∠DON+∠DOM=∠MON=90°知∠DOM为∠DON的余角,故∠DON的余角为25°
18. (1) -4 6-6t
(2) 解: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R,则AC=6x,BC=4x,因为AC-BC=AB,所以6x-4x=10,解得:x=5,所以点P运动5秒时追上点R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
验、品味。
19. 解:(1)(1
2 m)°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
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2)OD,OE的位置发生变化(3)∠EOD的
大小保持不变为(1
2 m)°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