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营造策略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营造策略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及其营造策略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了心理因素在教育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所说:“一
门教育学科,除了教师之外必须包括儿童的心理学。

”事实上,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作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既能影响学习者的情感与意志,又能促进学习者的认知与创造力。

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呢?本文将探讨这个问题,并提出一些营造策略,以期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和帮助。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所谓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指在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语言、行为等交流方式所建立的心理环境,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情感气氛
它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情感气氛好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和需求,使他们感到被尊重、被理解和被肯定。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感到安全和舒适,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2、意志气氛
它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意志交流。

意志气氛好的课堂上,学生会感到有动力和勇气去完成任务,教师则能够引导学生树立“付出有回报”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

3、认知气氛
它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认知交流。

认知气氛好的课堂上,教师会倾听学生的疑问和观点,尊重学生的思考和创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教师还能通过调整课程、教学方式等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二、营造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策略
1、倾听和理解
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具备倾听和理解学生的能力,这是构建情感气氛的前提。

在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批判性语言和负面情绪,尊重学生的意见和看法,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被尊重和被理解,从而提升情感气氛。

2、建立信任
教师要争取成为学生的信任对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可以通过一些小小的关注,如在学生课间休息时和他们进行简单的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鼓励他们发表个人意见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关心他们的,并且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和支持,从而建立信任。

3、鼓励和关注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虑,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鼓励和关注,以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也可以激起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给予责任感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赋予学生更多的责任感、自主权等,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进一步加强自我觉察和自我控制能力。

5、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该善于营造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例如通过互动类游戏、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交流,从而创造出良好的认知气氛。

6、提供反馈和建议
教师应该在交流和交互中及时给出反馈和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加客观和理性地观察和评价自己,走向更高的认知境界。

三、结语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一种人际交互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营造。

营造课堂教学心理气氛需要教师在学科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与认知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
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从而使得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立足于社会的舞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