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论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
单位:河东区友爱道小学
作者:李丽
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需要认真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教育措施使学生全面发展,尤其是如何使学生的个性与心理素质得到发展。

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认为通过实施心理教育,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什么是心理教育呢?我们认为凡能促进学生个性与心理品质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都叫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应该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中去。

在学校教育中,教学所占用的时间最多,是对学生发生影响最为深远的活动,也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中心环节。

因此,教学理当更充分地体现心理教育的思想。

如果教学活动不包含积极、主动的心理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没有对学生心理与个性品质发展的足够关注,那这种教学以及整个学校教育就无法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要。

课堂教学要体现心理教育的思想,以此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具体讲,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快乐学习,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充满精神生活的过程
快乐学习的实质,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边的积极性都受到激发,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都有一种积极情感的投入,教师教得积极,学生学得投入,学生的整个精神力量都受到了激发。

在教学过程中,伴随学生获得知识的是愉悦的情感体
验以及获得知识后的自豪和神圣感,这种情感本身就是健康心理的表现。

快乐学习并不意味着学习是一个“轻松”、无压力的随便的过程。

在快乐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同样有压力、有焦虑、有烦恼,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情感体验的主流是快乐的,在学校生活中,他们的主导心境是愉快的。

二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主宰课堂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使他们不会学习,不会独立去获得知识,这是我们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大顽症。

事实表明,学生不会学习,是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缺乏学习自信心的重要原因,这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妨碍学生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主控制学习进程,它的心理教育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学会了学习,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胜任感、操纵感,产生一种我能学好的自我效能感,这种情感体验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正是健康心理与个性的基本特征。

2.会自主学习的学生更能体会到学习的欢乐,他们有更强的学习兴趣,更丰富的认知上的理智感。

这种自主学习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好心情、好体验,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学生学会学习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思考者和真理的探索者。

学生在“亲自”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自我效能感和胜任感。

让更多的
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成功者,就是让更多的学生走上了心理健康之路。

提高他们的学习本领,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就是从深层次上抓好了心理教育。

例如:在学习成语故事《亡羊补牢》中,学生初读课文后,让他们自己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比如:那个人为什么丢羊、丢了一次后为什么又丢了第二次、最后为什么不再丢了?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深入理解,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后,学生会有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作为教师来说,让学生学会学习应力求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教育观念。

不要认为只有优秀学生,只有重点学校的学生才能学会学习。

这种学习观是错误的。

事实上,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学会学习,都能不同程度地在不同层次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

只有参与,才能学会。

3加强对学生学习的个别指导。

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风格和个性是千差万别的,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天赋、自己的个性特点把自身的学习潜力发挥出来,在学习中有所作为,这样的教学才能成为促进学生心理与个性品质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

三正确鼓励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主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内部动机,适当给予鼓励,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中,对学生多奖励的心理价值
就在于,它能够给学生带来成功感,给知识的学习带来趣味感,给学校生活带来意义感,因而奖励就无可争辩地具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独特价值。

在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下,奖励的依据主要是学生的考分和学习上的成功者,这样多数的中差学生就很少有受到奖励的机会,如果多数学生不能或很少得到奖励的机会,这种教育就是一种失败的、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为了体现心理教育的思想,教师在使用奖励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为每个学生“找到”使他受奖励的机会。

教师要解放思想,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值得奖励的地方,例如,正确或部分正确地回答了一个问题,在理解问题或做作业的过程中进行了新的尝试;与过去相比,学习哪怕有了微小的进步等。

这些都是值得奖励的行为。

2.奖励方式多样化。

不要一说到奖励就是发奖状、大会表扬、发奖品,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对值得肯定的学习行为说几句赞赏的话,面对他们微笑,这些都包含了奖励的含义。

例如:班里一个平时不爱动脑筋回答问题的学生,在我讲课文《丑小鸭》时,非常同情丑小鸭的不幸遭遇,当有问题“其他鸭子这样对丑小鸭对吗?”,他举手正确回答了这个问题,并说出了道理。

我抓住这个机会对他进行表扬,并鼓励他只要爱动脑筋,就能把问题回答出来。

虽然是几句简单的表扬,却增强了他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在以后的课堂提问中,我发现他举手的次数明显增多了。

3.让所有学生轮流作班干部。

让学生当班干部是一种有效的奖励方式。

在作干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学习领导才能,学到独立与自信。

事实上,让学生作班干部是使学生的心理品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好方式。

对此,每个学生应该机会均等,这种机会如被少数学习好的学生垄断就是不正常的。

例如:我让班里每个学生轮流做两天班长,有些平时纪律较差的学生,在担任班长这两天非常守纪律,当看到其他同学不遵守纪律时,会加以制止与劝说,由于自己有了体会,促使他们改正自己的缺点。

四让学习评价具有激励性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经常性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非常重要的手段,这种手段同时也发挥着促进和维护心理健康的功能。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评价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评价要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二是评价要从多个方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三是评价要有激励性,要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正确的学习评价具有以下心理教育功能。

1.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

正确的学习评价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欢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正确积极的学习评价能够给学生带来成功感,从而增强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心。

3.正确的学习评价不仅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看到自己学习的长处和潜力,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积极地评价自己,使他们在个性上变得成熟起来。

为了促进学生心理与个性的发展,教学中对学习的评价应做到以下两方面。

1.评价应该是全过程的,而不应该是只重结果的。

由于学生天赋上的差异,认知方式上的差异,环境、家庭与教育的差异,学生在学习成绩上肯定是千差万别的。

我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评价学生应重在学习过程,重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力发挥的程度。

只要学生作出了努力,只要学生有不断进步的愿望,他们都应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积极的评价。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优良个性的形成,而不仅仅是为了最终成绩。

2.评价方式必须多样化以适应教育的需要。

百分制只是若干评价方式之一,而不应使之成为或几乎成为唯一的评价方式。

在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上应加大等级评定、评语描述和某些心理测量的份量。

心理教育是一种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渗透到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教育,学生心理与个性的发展状况怎样,最终是学校各方面教育形成合力后的一种结果。

它要求教师应懂得心理教育的意义、心理教育的主要原则以及心理教育的具体方法。

我们要自觉地实施心理教育,尤其是通过大量日常的教学活动来实施心理教育,使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