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梁预制与安装首件工程施工方案XX集团有限公司XX合同段项目经理部二0 年月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编制原则 (3)三、工程概况 (3)四、施工组织 (3)五、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5)六、工期安排 (15)七、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15)八、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18)九、环境保护措施 (18)十、高温季节、雨季施工安排 (19)T梁预制与安装首件工程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成渝高速公路复线(重庆境)F合同段工程施工图纸》。
2、国家、交通部、建设部、重庆市现行设计、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有关文件。
3、我项目部对施工现场实地勘察、调查、测量资料。
4、我项目部积累的成熟技术、科技成果、施工工艺方法及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5、我项目部可调用到本合同段工程的各类资源。
二、编制原则1、遵循招标文件、设计文件、施组条款、质量标准等规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条款进行施工组织、运作,确保工程达到合同要求。
2、以保质量、保安全为指导思想,针对现场各部位的实际情况作相应的管理措施。
三、工程概况(一)、工程范围及规模成渝高速公路复线(重庆境)CY-TJ6合同段起止里程为K31+400-K37+600,线路总长。
本合同段工程有20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梁共70片。
其中K36+670跨线桥上部结构采用2×2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14片,K37+505跳蹬河中桥上部结构采用4×20m预应力混凝土先简支后连续T梁,T梁共计56片。
并在两桥台处设置80型伸缩缝,在两桥台设置GJZF4 300×300×76的板式橡胶支座,其余桥墩均设置GJZ300×500×69板式橡胶支座。
(二)、技术标准1、技术标准:六车道高速公路;2、计算行车速度:120公里/小时;3、设计荷载:公路-Ⅰ级;4、桥面宽度:34米。
(三)、开展预制T梁首件工程的目的1、通过首件预制施工确定T梁施工工艺,摸索合理的施工组织工序,确定合理的人员配备情况。
2、通过首件预制,抓住首件工程的各项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指导后续批量生产,及时预防和纠正后续批量生产可能产生的各种质量问题。
四、施工组织(一)、本工程主要人员表(表4-1)表4-1施工主要负责人配备表(二)、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4-2)表4-2 施工主要机械设备表五、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一)T梁预制1、T梁预制施工流程见图5-1。
图5-1 T梁预制施工工艺流程2、台座制作⑴、台座采用30cm厚C30砼,尺寸与20mT梁梁底等宽等长;⑵、台座表层为保证无掉角缺棱现象在上部两侧帮衬4*4角钢;⑶、距梁端80厘米处预留移梁穿绳孔洞;⑷、孔洞至端部为调平层调节基座,基座高度根据线路纵坡及预埋钢板长度确定;⑸、在支座中心线前后各1米范围内台座基础加深50厘米,防止T梁张拉后台座下沉;⑹、台座表层下10厘米处每间隔1米预留拉杆孔洞;⑺、台座表面设置向下的二次抛物线反拱,中间反拱值取1厘米;⑻、台座表面平整密实,预制梁前表面打一层蜡,以利脱模;3、钢筋作业与制孔管道安装⑴、钢筋的加工、接头、钢筋骨架的组成及安装、质量标准应符合设计要求。
⑵、按设计图纸要求T梁梁肋纵向钢筋可采用搭接接头,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倍搭接钢筋的直径;桥面板的横向钢筋在湿接头处预留长度不小于10倍钢筋长度,采用搭接单面焊街头;横隔板的横向钢筋在湿接处的连接采用搭接双面焊,焊缝长度不小于5倍钢筋直径。
⑶、波纹管的定位钢筋须在骨架成形后点焊固定,要求尺寸准确、焊接可靠。
定位钢筋的间距直线段不大于1m曲线段不大于。
定位网孔的尺寸偏差不大于6mm,定位网孔的净空比波纹管外经大2~3mm。
⑷、梁肋的钢筋在台座上直接绑扎,翼板部分钢筋采取在立模后绑扎。
⑸、钢筋的保护层,按设计要求厚度制作强度不低于梁体强度的水泥砂浆垫块,振动密度,充分养护。
垫块的厚度偏差不大于1-2mm。
安装时,垫块与钢筋扎紧,绑扎铁丝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垫块成梅花形安装,排列整齐。
⑹、预应力束孔道分别采用外径67(5股、6股)、77(7股)毫米的波纹管(负弯矩钢束采用扁型波纹管成型)。
⑺、波纹管进场或在现场卷制后应分批进行检查和验收。
使用前还应逐根检查其外观质量,波纹管表面应完整、无明显起皱、不允许脱扣开裂、无明显变形。
⑻、波纹管的接头采用旋入套接法。
接头套管为直径比被波纹管大5毫米的波纹管,长为250毫米,每端旋入长度不少于120毫米。
在接缝处应用聚乙烯胶带或电工胶布缠包,避免水泥浆渗入管内。
波纹管的端头(包括接头处和插入锚下喇叭管内的端头)应平顺,严防内卷给以后穿束造成困难。
⑼、在施工中,须避免碰撞、挤压和烧伤波纹管。
如有变形或空洞须修整和缠包。
必要时更管波纹管。
⑽、为避免波纹管变形和少量漏浆而造成的穿束困难,可在波纹管里穿入抽拨胶管或钢绞线,其外径比波纹管的内径小3~5毫米。
在砼初凝后,终凝前抽出。
4、模板⑴、模板全部采用钢模。
模板上配置侧振,因此,要求要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⑵、模板主要由底模、端模、侧模、、上下拉杆、顶紧装置等组成。
⑶、模板制造应编制工艺,采取措施。
减少焊接变形,严格控制截面尺寸。
模板接缝平顺,板面平整,转角光滑,连接孔准确。
⑷、模板制成后,必须经过整体组装,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⑸、钢模制造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1要求。
表5-1 钢模制造的允许偏差⑹、模板的吊点位置、吊装方法应合理,不得使模板产生变形。
⑺、侧模应平整存放,不得重叠堆码。
⑻、立模前,模板应检查、修整、板面涂刷脱模剂。
底模、侧模、所使用脱模剂的品种和颜色应一致。
不得使用易污染、使砼变色的油料作为脱模剂。
⑼、模板拼装时,应根据预制梁片的几何尺寸和模板图,仔细核对梁长、梁宽、预制束孔道、梁体预埋件是否与设计图相符。
模板安装完毕后,应进行全面检查合格,经会签后方能浇筑砼。
⑽、模板安装应符合表5-2要求:表5-2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⑾、拆模及其修整①、梁体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才能拆除侧模。
②、拆卸模板应使用专门的工具和吊点偏担,模板应脱离砼面,与翼板有一定距离后才能起吊,防止撞击翼板。
拆模时不得猛撞猛敲,避免模板变形和损伤梁体砼。
③、模板拆下后应将灰浆清除干净,有变形破损者及时修理、调整。
④、拆模时,随侧模的拆除,梁体两端外侧要妥善支撑,确保梁体的稳定。
5、混凝土⑴、配合比①、梁体砼标号为C50,其配合比由试验确定。
②、应选举几个不同塌落度的配合比,以满足不同部位,不同工作条件的施工需要。
③、灌注梁体砼的塌落度宜为9~11厘米。
从出机到入模偏差不得超过3cm。
④、砼配合必须经主管工程师批准后才能投入使用。
⑤、梁体砼应根据认可的配合比,由试验室下达施工配合比通知单进行配料拌制。
不得随意更改。
⑵、砼拌制开盘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①、本次灌注砼所需的集料、水泥等原材料必须准备充足。
②、机具设备整备完好。
③、水电供应充分保障。
④、计量设备校验达到规定精度。
⑤、劳动组织完善,做好技术交底。
⑥、前后的各种准备工作已完成。
模板、钢筋、波纹管、各种预埋件等作业已检查合格,办完签证手续。
⑶、砼拌合①、砼生产时,各级骨料都必须经过严格水洗。
②、外加剂掺入必须严格遵守配合比用量。
③、砼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
自全部材料(包括水)装入搅拌筒起至开始出料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
④、拌配后的砼严禁任意加水。
如塌落度损失过大,可加入与原水灰比相同的水泥浆重新搅拌。
⑷、砼浇筑①、每灌注一片梁应制取试件不少于4组。
其中2组标准养护,作为梁体砼质量检查的依据,其余2组试件随梁养护,作为拆模、张拉、承受荷载等阶段强度的依据。
②、盛装砼的罐(斗)应经检修,活门开启方便,关闭严密,不得漏浆。
使用前应将罐内灰渣、杂物清除干净,并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③、运输道路应平顺,减少颠跛,并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和倒运次数。
避免砼离折、漏浆、泌水、和塌落度损失过大。
④、夏季高温天气应采取隔热、降温措施、冬季严寒天气应采取保温防寒措施。
⑤、灌注前,模板内应保持干净,不得有泥土、木屑、胶皮、废纸等杂物。
⑥、砼灌注采取斜向分层,逐渐推移,一次灌注完成。
分层厚度不大于30厘米,斜面坡度约1:4。
灌注时从梁一端开始。
向另一端灌注至另一端约3-6米时,改从反方向灌注。
以确保梁体锚下区域的砼质量。
⑦、砼灌注须连续进行。
如因故灌注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砼的出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间断时间由砼的硬化速度和振动能力经试验确定。
⑧、砼入模应缓慢、均匀摊开,不得集中一处猛烈倾倒。
避免冲击波纹管和堆集过厚,使之难以振捣造成蜂窝、空洞。
⑨、砼灌注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波纹管和预埋件等的情况。
当发现在松动、移位、变形、漏浆等现象应及时处理。
⑸、砼捣固①、梁体混凝土的震捣以附着式震动器为主,插入式振动器和平板振动器为辅。
②、振动器应分段,分区域划分若干组接线,集中控制,并做好接地装置。
③、灌注马蹄形部位的混凝土时,开动相应部位的振动器。
混凝土灌至腹板以上,不得开动侧振,应使插入式和平板振动器,严禁空振模板。
④、振动器不得长时间的连续运转,应采取间断式的振动,每次开动20~30秒钟,停5~10秒钟后再开动。
⑤、混凝土的振动时间严格控制,以混凝土不再下沉,无气泡上升,表面平坦并有薄层水泥浆范出为准。
⑥、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其移动距离不得大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倍。
⑹、养护①、梁体混凝土灌注完毕,梁面整平(无需抹光)后及时加塑料薄膜或湿麻袋覆盖,经常撒水使混凝土保持充分的潮湿状态。
②、钢筋混凝土养护用水不得使用污水。
③、使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潮湿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
模板拆除后应继续洒水养护。
养护期间应避免骤冷骤热,要勤洒水或蓄水或采用喷水等方法养护。
④、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对梁体混凝土进行洒水养护。
应采取冬季施工方法蓄热保暖措施。
(二)、T 梁预应力张拉、注浆1、T 梁预应力张拉、灌浆工艺流程见图5-2。
图5-2 T 梁张拉、注浆施工工艺流程2、预应力的施加 (1)、施加预应力当梁体养生时间大于等于7天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时,方可施加预应力,张拉程序如下:0 初应力(con σ) con σ(持荷2min 锚固)注:con σ为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包括预应力损失值。
张拉千斤顶采用穿心式千斤顶,两端张拉,双控校核。
张拉时两端千斤顶升降压、划线、测伸长、插垫等工作保持基本一致。
将钢绞线理顺后装上工作锚具。
锚具不得有缺损和裂纹,钢绞线一一对应地穿入锚孔中,不得交错绞结。
上工作夹片:工作夹片应确保无破损,齿牙无残缺,否则应更换不合格夹片。
安装好的夹片,其尾部应大致平齐。
千斤顶就位:锚环对中后,安装工具锚,工具锚的锚孔应与工作锚的锚孔一一对应,使千斤顶中的钢绞线也处于顺直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