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05章 凸轮机构-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第05章 凸轮机构-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φ4
A4
φ6
A5
φ5
A l
φ1
A1-ω
4’ 3’ 2’ 1’ 1 2 3 4
5’ 6’
d
7’
8’ 5 6 7 8B’3 B B2 B3 B 1 B’φ
4 3
120° B4
A3
A7
φ7
A6
作者:潘存云教授 设计:潘存云 90 ° 60 ° B5 B8 B7 B6 B’5 B’7 B’6
一、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绘制 1.对心直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 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r0,角速度ω 和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设计该凸轮轮 廓曲线。
7’ 8’
-ω
ω
作者:潘存云教授
5’
3’ 1’ 1 3 5 78
9’10’ 11’ 12’ 13’ 14’ 9 11 13 15
设计:潘存云
设计步骤小结: ①选比例尺μ l作基圆r0。 ②反向等分各运动角。原则是:陡密缓疏。 ③确定反转后,从动件尖顶在各等份点的位置。 ④将各尖顶点连接成一条光滑曲线。
5-3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反转原理: 给整个凸轮机构施以-ω 时, 不影响各构件之间的相对运动, 此时,凸轮将静止,而从动件尖 顶复合运动的轨迹即凸轮的轮廓 曲线。 依据此原理可以用几何作图 的方法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
3’ 2’ 1’
-ω
1 2
作者:潘存云教授
ω O
1
2 3
设计:潘存云
3
动画1 动画2
min
对于外凸轮廓,要保证正常工作,应使: rT ≤ρ
3)对心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 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r0,角速度 ω 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设计 该凸轮轮廓曲线。
7’ 5’ 3’ 8’ 9’ 11’ 12’ 13’ 14’ 9 11 13 15
-ω
1’ 2’ 3’ 12 4’ ω 3 4 5’ 5 作者:潘存云教授 6’ 6 15 14’ 14 7 设计:潘存云 7’ 8 13’ 13 12 11 10 9 8’ 12’
7’ 5’ 3’ 1’ 1 3 5 78
e
ω A
k12 90° k11 O作者:潘存云教授 k10 ° k9 90° 120 k 1 k15 k14 k13
-ω
8’
9’ 11’ 12’ 13’ 14’ 9 11 13 15
15’ 15 14’ 14 13’ 12’
13 k2 12 k 3 k8 60° k7k6 k5k4 11 10 9
2)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 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r0,角速度ω 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设计该凸轮 轮廓曲线。
7’ 5’ 3’ 1’ 1 3 5 78 8’
-ω
ω
作者:潘存云教授
9’ 11’ 12’
13’ 14’ 9 11 13 15
理论轮廓
设计:潘存云
实际轮廓 设计步骤小结: ①选比例尺μ l作基圆r0。 ②反向等分各运动角。原则是:陡密缓疏。 ③确定反转后,从动件尖顶在各等份点的位置。 ④将各尖顶点连接成一条光滑曲线。 ⑤作各位置滚子圆的内(外)包络线。
滚子半径的确定 ρa -工作轮廓的曲率半径, ρ -理论轮廓的曲率半径, rT-滚子半径 外凸 内凹 rT 轮廓正常 轮廓正常
ρ
ρa
ρ
ρ
作者:潘存云教授
rT
ρ
a
ρa=ρ+rT
轮廓变尖
rT
ρ > rT ρa=ρ-rT
轮廓失真
rT
ρ
作者:潘存云教授
设计:潘存云
ρ = rT ρa=ρ-rT=0
ρ <r T ρa=ρ-rT<0
1’
1 3 5 78
11’ 设计步骤: 10’ 9’ ①选比例尺μ l作基圆r0。 ②反向等分各运动角。原则是:陡密缓疏。 ③确定反转后,从动件平底直线在各等份点的位置。 ④作平底直线族的内包络线。
4)偏置直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 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r0,角速度ω 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和偏心距e, 设计该凸轮轮廓曲线。
设计步骤小结: 11’ ①选比例尺μ l作基圆r0; 10’ 9’ ②反向等分各运动角; ③确定反转后,从动件尖顶在各等份点的位置; ④将各尖顶点连接成一条光滑曲线。
设计:潘存云
二、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绘制 已知凸轮的基圆半径r0,角速度ω ,摆杆长度l以及摆 杆回转中心与凸轮回转中心的距离d,摆杆角位移方程, 设计该凸轮轮廓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