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 第三专题 综合测试卷(B)

高考语文 第三专题 综合测试卷(B)

第三专题综合测试卷(B)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题满分为120,答题时间为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的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打夯.(hāng)逃遁.(dùn)田塍.(téng)搭讪.(shàn)B.惦.(diàn)念眷.(juàn)顾静谧.(mì)喧嚣.(xīào)C.憎.(zèng)恨烟垢.(gòu)骨骸.(hái)寥.(liáo)落D.矫.(jiǎo)饰颠簸.(bǒ)濡.(rú)染奇诡.(guǐ)2.下面给出的词语,字形完不全正确的一项是()A.稍息翘首聒噪鞭笞B.杀戮恬淡糜废婉转C.仓皇折本沧海谥号D.悲怆匀调俊伟僻静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最近,一权威网站发布消息,称电子邮件已跃升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

②什么叫魅力?在当下的语言环境中,它和“吸引力”一词大概是同义词。

或许你会反对我这样解释,但你如果去看一看现代作家们对这一词的使用,或者去网上浏览一下,就知道这样解释,尽管这样解释是不对的。

③培养公民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有关的教育活动,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A. 媒体无可非议只有/才 B.媒介无可厚非只要/就C.媒介无可厚非只有/才 D. 媒体无可非议只要/就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从统计上来的数据看,旅游者主要考虑的还是费用以及景点的知名度,一些秀色可餐....但品牌不响的景点几乎无人问津。

B.2006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到了39.2万人,这叹为观止....的数字雄辩地证明了知识的价值。

C.为帮助受洪灾地区人民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7月22日,广东公安边防总队深圳特检站官兵纷纷慷慨解囊....,为灾区人民捐款5.5万元。

D.曾跟凯莉合作的歌手罗比·威廉姆斯(Robbie Williams),早前推出最新单曲《Rudebox》,有乐评人将此曲批得一文不值....,更形容为最差歌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继李白、杜甫之后,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为宋元明清直到近代的诗人们继续发扬广大。

B.回到故乡,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小时候住过的山区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袅袅的炊烟,那熟悉的乡音。

C.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不容易翻译好,它要求翻译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

D.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观点受到广泛的批评,我认为是对的。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B.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C.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的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

D.离得远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7.依次填入下面两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建筑是凝固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分,泾渭分明。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_________,_________。

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③压迫着人们的心灵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二、现代文阅读(33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1 题。

(15分)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

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

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

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

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

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

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

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

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

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

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

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8.试结合第一段内容回答:为什么旅游景区的美是失血的美,它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4分)答:9.画线句子中,(1)“那种失望”指什么?(2)为什么说“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4分)答:(l)(2) 10.第三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3分)答:11.联系整个语段,概括说明作者笔下的故乡对人精神世界的影响(4分)答:(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

(18分)月是故乡明季羡林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

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②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

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③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④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很多。

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

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

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⑤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

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

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

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⑥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

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方,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

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

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

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

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⑦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

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

风光无疑是绝妙的。

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

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

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⑧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

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惘怅,有留恋,有惋惜。

流光如逝,时不再来。

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⑨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三日(选自《季羡林散文》,略作删改)12. 文章第②段在行文上的作用是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3. 作者在第④、⑤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3分)请按先后顺序填写。

作者写这些童年趣事的用意是什么?(3分)童年趣事:数星星→捉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从写法和目的两方面回答。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文章的第③④⑤段与第⑥⑦⑧段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默写与鉴赏(12分,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

(6分)①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

(刘皂《渡桑乾》)②,。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游子吟》)③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

(宋之问《渡汉江》)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又呈吴郎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杜甫草堂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充饥。

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

这姓吴的一来就在枣酰叠氮四周插上篱笆。

老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计劝告吴郎。

(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劝告吴郎的?你觉得诗中的劝告有什么特点?(4分)(2)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四、综合运用(14分)18.请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