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强化学生心理素质有效方法

强化学生心理素质有效方法

强化学生心理素质有效方法
【摘要】现在,青少年学生中独生子女多,他们养尊处优,很有个性,既好强,又缺乏进取心,独立性差。

但他们头脑灵活,不拘俗套,追求新奇,需要教师正确引导,耐心教诲。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方法多种多样。

本文从励志、养成教育、关爱后进生、三个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

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就会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态度、气质等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励志;关爱;养成教育
当前,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学习懈怠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学习效果差,良莠不齐,这是令教师“头痛”的问题。

究其原因,学生心理素质差是重要原因。

那么,怎样才能强化学生心理素质呢?经过笔者多年实践,认为下列方法很有实效。

一、加强励志教育
1、上励志课,焕发激情
教师应利用一定时间给学生上励志课。

例如,教师给他们讲科学家、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甚至普通人不同寻常的故事。

小故事里往往蕴涵着大道理,这些故事里的感人情节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容易碰撞出“火花”,感化学生,高尚的东西占了上风,顿生学习激情,迅速完成学习任务。

2、励志教育贵在师生共同参与
励志教育并不是只有教师讲名人故事,教师可以讲自己奋斗上
进的有意义的故事、身边的故事,从中挖掘出“闪光点”激励学生;学生也可以讲自己好学上进的事迹、所听到见到的感人情节,感染同学,后者产生认同感,激发上进心,产生学习动力。

3、常立志,立长志
“近朱者赤”,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经常进行励志教育,就会激励学生心性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学生的心性发展是逐步的,有时还有反复,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常立志,才能立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大志。

二、班主任关爱后进生
在班级建设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不可避免地产生分化。

对于有各种困难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有各种困难的学生的转变和进步。

对于学习差的学生,班主任与之座谈,找出学习差的具体原因。

属于思想认识上的,主要由班主任做工作;哪科差,由该科任课教师“开小灶”补习功课;学习委员向各科代表布置“一帮一”任务,由各科代表负责落实。

对于不守纪律的学生,开展“一看三比加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

“一看”:就是要求他们向遵守纪律的班干部、团员看齐。

“三比”:就是比自习、比上课、比作业三方面与《中学生一日常规》的差距。

然后,根据结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对于“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加强呵护。

这类学生的特点一般是性格比较孤僻、倔强,自尊心很强,较自我封闭,有的家庭
生活困难。

班主任建立档案,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其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及兴趣、性格等。

三、注重养成教育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靠的是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

学习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1、经常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目的教育
可以是召开主题班会,也可以是有感而发;可以在学习先进人物时迁移,也可以以小事引入;可以讲大道理,也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入手。

2、加强学习方法的教育
新课程改革强调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移。

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否有成效,教师的组织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是否到位是关键。

教师经常点拨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习得法,循序渐进,最终会后积薄发,成效显著。

3、认真对待作业
做作业是一个教学环节,可以起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作用。

教师要认真检查作业,写出指导性批语。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当代教师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千方百计运用教育规律、多种知识、技能,强化、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成长,早日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