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底盘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底盘维修课程标准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汽车底盘维修课程标准
1. 前言
1.1 课程性质
《汽车底盘维修》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核心课程,是汽车类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与汽车紧密相关的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是学生接触专业的启蒙课程。

本课程主要以底盘结构的基本理论为基础,融合了底盘各系统的基本知识和维修工艺,培养学生具备汽车底盘各部件正确拆装和检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是学生掌握汽车底盘修理的操作技能、技巧;正确使用机、工、量具;增强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达到本工种中级技术等级水平,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汽车发底盘维修》设计思路为: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完整的汽车制造、服务等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对象,组织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相关理论知识均与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有密切联系,并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144。

以基于工作过程得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汽车维修检验工职业资格标准,以维修过程中常用的维修方式为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

通过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设计、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等,保证了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培养。

2. 课程目标
第一,通过工作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汽车运用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底盘各部件的拆解与装配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包括底盘各总成的清洗、解体,零件的清洗、检验、修理,总成的装配调试等。

第二,通过学习,应能掌握底盘各部件的拆装工艺流程和调试技术要求,会正确使用和保养机工量具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

第三,通过工作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本专业高素质技术工人所必须具备的底盘各部件的拆装工艺流程和调试技术要求,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

2.1 知识目标
●掌握汽车底盘各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能进行汽车底盘各部件的拆装、检测、零部件检验;
●能进行汽车底盘动力线路图的识读和分析;
●能进行汽车底盘各部件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遵守安全、环保等法规。

2.2 技能目标
●熟练使用底盘机械维修通用工具、专用工具;
●能够完成一般汽车底盘各部件机械系统故障的检查作业;
●能够按照5S要求对汽车底盘各部件机械系统进行检测、故障诊断、维修以及检查验收;
●能够掌握现代轿车底盘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相关技术规范;
●能够正确使用各种工具、量具和设备(如万用表、故障诊断设备)对汽车底盘机械系统进行故障诊断。

2.3 素质目标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
●具有与客户沟通,处理客户建议和要求的能力;
●遵守汽修企业管理制度、遵守安全生产规范和具有一定组织管理与协调工作的能力;
●具有团结协作的能力;
●具有精益求精、诚实苦干的品质。

3. 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要求
4. 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①本课程教材编写应打破传统的学科式内容体系,构建以任务引领和职业能力培养以及职业标准为依据的课程内容体系,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

②对于设计本专业岗位的实践活动,教材应以岗位的操作规程为基准,并将其纳入其中。

③教材提倡图文并茂,增加直观性,随同教材配备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多媒体素材库等,便于组织教学和有利于初学者引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持续性。

4.2教学建议
①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演示和互动,采用知识描述(动画),操作技能(实操视频)、互动训练(虚拟实训)和岗位实训教学模式。

②每个项目活动后都有小结,练习和测评来检验学习成效。

4.3教学评价
积极开展考核模式的改革,考核重点由原来的知识记忆向知识运用转变,由单纯理论考核向理实一体考核转变。

考试采用笔试、现场答辩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

重点内容包括:
①对汽车底盘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②对汽车底盘系统在汽车上的实际应用能力考核;
③对汽车底盘系统故障检测和维修能力按照中级汽车维修工的标准考核;
④对填写工单、检修记录表等环节按照企业的规范性和有效性考核;
⑤对组织纪律和操作安全规范进行考核。

对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提出差异性考核,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积极肯定学生的突出方面。

4.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开发相关的学习辅导书、使用说明书、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台架,开发仿真软件和诊断系统。

充分利用这些成果用于项目教学,以期不断改善教学效果。

4.5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其它说明
由于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学中要创设教育情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尽可能安排更多工位,要求实验实训室具有挂图、投影、多媒体、仿真、实物等常规教学手段。

相关实训设备、检测仪器、工量具等按每组不超过10人配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