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实务 (6)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实务 (6)
第六章 珍视就业机会 |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权益与法律保障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录用不公平、 法律意识淡薄等方面的问题,造成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比较普遍,本文旨在让 更多的大学生了解有关劳动就业的一般常识与法律问题,帮助大学生化解就业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全方位 维护大学生就业中的合法权益,为大学毕业生成功顺利就业助一臂之力。
三、诚信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
诚信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条件。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 设实施纲要》,提出了20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诚信便是 其中的规范之一。现在的用人单位也越来越重视“诚信”。 无论跨国企业还是国内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标准中,诚信始 终被放在第一位。 诚信是个人职业化必备的前提。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找 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所有的人都必然走上社会,成为职业人。 诚信既是职业化的前提,也是社会化的要求。 大学生的择业诚信,是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能够本着诚实 守信的原则,诚实地向用人单位展现个人的学习成绩、奖惩 情况以及个人的实际能力等,同时严格履行合约、践行诺言。
诚信对于个人和社会意义重大,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更是大学生成就事业的立身之本。诚信应贯 穿于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始终,涉及考试、学术、贷款、情感、就业等各个方面。但目前部分大学生 却出现了诚信缺失的不良现象,且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不但影响了大学生群体的形象, 也影响到了学校的声誉,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诚信度。
第六章 珍视就业机会 |
第一节 诚信就业
郝某,某工学院毕业生,平时爱玩,不学习,成绩很差,表现也不好。毕业在即,他发现班上成绩好的 同学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单位,自己却屡屡失败。于是他就把已经做好的自荐材料,进行了大的改动:把不 及格的成绩改成了优秀,伪造了大学英语四级证书,还堂而皇之地成为了校级三好学生、学生党员。华丽的 伪装的确使他光彩卓著,顺利地和一家知名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后来,单位接到郝某的学籍档案后,马上 发现了造假的本质,郝某被退回原毕业学校,并被追究相关责任。此案例说明,自荐材料一定要实事求是, 切莫弄虚作假。“信则人任焉”“民以诚而立”。
一、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的表现
一是求职材料弄虚 作假
A
二是面试虚夸个人 能力。
B
三是就业协议随意 违约。
C
二、诚信对于大学生的意义
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恪守诚信是 每个大学生应当具有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之一。诚信的人必 将受到人们的信赖和尊重,从而享有做人的尊严和发展事 业、服务社会的机遇。每一个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都 应该认真地分析评价一下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把诚 信这两个字刻进我们心灵的深处,用一生的言行去实践它。 只有我们诚信的修养提高了,我们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 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个宝贵的 人生机遇,让自己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实务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Practice for College Students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 。
——塞涅卡
目录
1
第一篇
就业准备篇
2
第二篇
就业实践篇
3
第三篇
职业适应篇
4
第四篇
就业实务篇
1 就业实践篇
第四章 大学生就业方法与技巧 第五章 大学生就业一般流程 第六章 珍视就业机会
一、毕业生就业权益及保护政策
(一)生活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生活救助权益及保护
凡高校毕业生因患病等原因短期无法就业且生活困难的,由高校毕 业生户籍迁入地的民政部门参照当地“低保”标准,给予临时救助, 其享受临时救助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一年。一年后家庭生活仍有困 难的,按有关规定申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或其他社会救济。对于滞 留高校尚未办理户籍迁移的高校困难毕业生,民政部门对其生活救 助申请将不予受理。
(六)被推荐权益 毕业生享有被推荐权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①如实推荐,即高校在对毕业生进行推荐时应实事求是,根据毕业生本人的实 际情况向用人单位进行介绍、推荐,不能故意降低或随意提高对毕业生在校表现的评价;②公正推荐,即学校对毕业生进行 推荐应做到公平、公正,应给每一位毕业生就业推荐的机会,不能厚此薄彼。公正推荐是学校的基本责任,也是毕业生享有 的最基本的权益;③择优推荐,即学校根据毕业生的在校表现,在公正、公开的基础上,应择优推荐,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 生时也应坚持择优录用原则,真正体现优生优分、学以致用、人尽其才,这样才能调动广大毕业生和在校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毕业生认识到,在就业过程中只能凭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来取胜。
一、毕业生就业权益及保护政策
(三)高校毕业生签约权益及保护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应由 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三方共同 签署后才能生效。该协议书具有一 定的广泛性和权威性,是学校制定 就业方案、用人单位申请用人指标 的主要依据,对签约的三方都有约
束力。
(四)获取信息权益
毕业生获取信息的权益包括三方 面的含义:①信息公开,即所有 用人信息应向全体毕业生公开; ②信息及时,即毕业生获取的信 息必须是及时、有效的,而不能 是过时、无利用价值的信息;③ 信息全面,即毕业生有权获得准 确、全面的就业信息,以便对用 人单位全面了解,从而作出符合 自身要求的选择。
(二)高校毕业生失业登记权益及保护
毕业半年以上未能就业并要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持学校证明到 入学前户籍所在城市或县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劳动保障部 门所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街道劳动保障机构应免费为其提供就 业服务。对已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城市、社区可 组织其参加临时性的社会工作或社会公益活动,也可让他们到用人 单位见习,并给予一定报酬。对于因患病等原因短期内无法工作并 确无生活来源者,由民政部门参照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给予临 时救助。
一、毕业生就业权益及从学校接受就业指导。学校应成立专 门机构,安排专门人员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 包括向毕业生宣传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有关 方针、政策;对毕业生进行择业技巧的指导; 引导毕业生根据国家、社会需要,结合个人实 际情况进行择业,使毕业生通过接受就业指导, 准确定位,合理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