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怎样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 父亲在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欣慰时,又在为儿子即 将远离而伤感,这是不善于表达而又难以掩饰的父 爱的流露。
二、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意思。
• 作者写文章时,为了凸显中心,增强文章 的感染力,常常会采用一些艺术表现手法, 使某些句子意在言外,达到含蓄委婉,耐 人寻味的效果。这些句子往往是文章的点 睛之笔,对其深层含义的把握,我们应从 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 来分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请看《初 冬月》中的一道题:
• ⑥月光如橙色而淡泊的液体,山川景物浸在月色里,天 国般的宁和。独处月下,平和而安宁的心灵,在接受月 光睿智的审视,人生一瞬,人生是美好的,人的心灵也 应该是美好的,我们的所作所为应无愧于这美好的世界, 无愧于这美好的月光;美好的心灵才能照进美好的月光, 心灵美好的人,才敢于独自静静地面对这美好的月色而 灵魂安宁。
四. 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抓住修辞方 法,思考其运用的效果或目的。
• 有时,作者为了造成特殊的效果,常常在 文章中有意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对于这样 的句子,如果仅从语法与句式的角度来理 解,就不能真正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所以在理解以上这些句子的时候,我们必 须根据修辞的规律来理解,才能正确地掌 握作者通过这些句子所要表达的深层意思。 下面我们举《访兰》中的一道题为例:
• 题目解析:句子中运用比喻“就像盆景中的兰草”,其表达 的效果是说明了兰草是空谷的幽物,依靠的是天地自然的原 气,展现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旦离开自然,就降低了自 己的品格。而人也是一样,如果一味庸俗,又怎么能保持自 己的本性?两相比较,我们即能得出答案:
•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不失 真性,不庸俗。
• ……每当那个时刻,她都能化入剧情之中,而不 “走神”于自身命运的吟唱吗? 给整台演出所献 的花篮,虽然也含有她的一份,但那整把的鲜花,
是只献给主角的。我心中有个冲动,演出结束后,
单给她,这资深的舞娘,献上一大束丰满的百合
花。我把望远镜递给旁座的朋友,请他注意那位 宛转于舞台暗区的资深舞娘,[甲]他先是莫名惊 诧:“看她作甚?”及至看清了,咂舌道:“天
•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 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 得出答案。
一、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
• 对文中任何一个句子的理解,都应该 是在句与句、句与段、句与篇的联系 中去分析认识的。如果把句子从具体 语言环境中抽出来,与文章的整体脱节, 就句论句,就不能真正理解文章内容, 也不能真正理解句子 。
• 所谓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 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 层意思。
• 问题的主要形式有: • 上文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 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 揣摩文中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 (9)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 两几个钱就能买支转个不停的小风车。去隆福寺买几个 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春天,大院的天空 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穷孩子也能用秫秸 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 大摆。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 典型题例:结合上下文,品味第(9)段中“大摇 大摆”一词,说说这个词都写出了什么。
• ⑤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通知书交到父 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 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我分 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 他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 ⑥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 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 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笑一笑,但不知怎 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 典型题例:“第4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 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 这句话的理解。”
• 题目解析:如果单由第5段来看,答案显然归纳不 出。但是溯回至第4段,我们发现父亲在极为拮据 的生存状态中仍念念不忘儿子的学业,最后竟然卖 掉了家里的毛驴替儿子交纳学费,父爱之深,可见 一斑。再往后看第7段,父亲本已说好不送儿子上 学,结果还是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风尘仆仆地从百 里之外赶了回来,一个劲地说着“老觉着不放心呢, 回来看看,看看!”这种言行的变化进一步强化了 父爱的伟大,也使我们明白父亲的伤感其实是来自 于父子相别时的感慨与牵挂。经过对上下文语言环 境的分析,我们很容易就得出题目答案:
• 题目解析:本文是一篇记人散文,作者满含深情地 回忆了初中时一位老师如何以他的人格魅力教育着 我们。在文中他说:“对我们这些学生来说,老师 就是我们学习做人的一本活教材。老师所说、所做 的,几乎成了我们的行动指南。”由此可见老师的 影响力之深。相比之下,“印”字自然比“留”字 更能体会这一点。所以答案应为:
• 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 草,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的啊,孩子!人活在 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 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
•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 我一直未敢忘却过。
• 典型题例:“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就像盆 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 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 典型题例: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文中 加横线句子的理解。
• 题目解析:阅读《初冬月》之后,我们很容易发 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在第6段:人生一瞬,人生是美 好的,人的心灵也应该是美好的,我们的所作所 为应无愧于这美好的世界,无愧于这美好的月光; 美好的心灵才能照进美好的月光,心灵美好的人, 才敢于独自静静地面对这美好的月色而灵魂安宁。 而本题的题眼也正是“人不惜月月自明,吾辈该 如何把握这一缕月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我 们即能得出答案:
• 在文章最后一段中:那个下午,老师的鞠 躬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里。成为一名教 师以后,我一直把老师那几个抱歉的鞠躬作 为衡量自己对待学生和做人做事的准则,并 成为我人生中一笔最宝责的财富……
• 典型题例:“那个下午,孙老师的鞠躬一直深深地 印在我的记忆里”,将句子中的“印”换成“留” 好不好?为什么?
哪,这老天鹅,还舍不得退出舞台,跳个什么劲 儿吗!”我接过他递回的望远镜,觉得透心地凉, 不是朋友错了,不能怪他刻薄,甚至于,他那真
实的直觉与非功利的直率,恰恰道破了人生、人
性、人际的某些底蕴。可是我想哭,不独为那资
深舞娘,也为了天下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人生, 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 典型题例: 第三段末“也为了天下许许多多 诸如此类的人生,当然,也包括我自己……” 一句蕴含了作者什么的愿望?
• 不好,“印”字突出孙老师的鞠躬给“我”留下 了深刻的记忆,不可磨灭,用“留”字则显得平淡。
一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要联系文章的中 心内容和主旨,思考其含蓄的言外之意。
例如《胡同文化》最末句“再见吧,胡同。”纵观全文,第一到 第四段是说北京胡同的特点,数量多,环境安静。可是,第五到 第十二段说的全都是胡同文化——即“北京人的生活,北京人的 思想”的特点,由此可知,全文主要内容是说胡同文化,而且, 作者在叙述描写这些特点中运用的是一些或令人可笑的口语、或 过时了的俗语格言或令人反感的事例、或贬义色彩的词语。因此, 我们就知道,作者对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是持调侃嘲笑讽刺不满 的态度,由此再联系文章的“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 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这一个表明作者观点的主旨句, 进一步思考,我们就可以推知,这句话后还省略了一句“再见吧, 胡同文化。”因此,我们在理解句子的含义时,要善于联系文章 的中心内容,思考句子后面是否还有被省略了的含蓄的言外之意。
• 题目解析:从全文的社会背景来看,除了作 者自己之外,大多数人显然只顾着去追逐热 点人物和焦点人物,比如我的朋友就咂舌道: “天哪,这老天鹅,还舍不得退出舞台,跳 个什么劲儿么!” 而作者更希望整个社会能更 多地去关注生活中的平凡人物,由此入手, 我们很快就得出本题答案:
• 但愿生活中众多终生敬业的普通人也能被 人关注。
五 、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联系文章中人
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思考作者 在句子中想要告诉读者哪些信息。
• 在分析特定句子的深层含义之前,先概括一篇文章中 人物的思想品质,评析其中的人物性格,有利于我们理 解句子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并从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 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举《老北京的小胡 同》中的一道题为例
二、 理解句子的含义,要联系文章的社会背
景、文章中人物的身份和思想,思考作者在
句子中想要告诉读者哪些信息。
• 例如《世间最美的坟墓》,“后事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 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 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 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 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联系托尔斯泰是生活在基督教盛 行的社会中的一位家资丰厚的伯爵和世袭大贵族,是一个世界 著名的伟大的文学家,人们就可以感受到托尔斯泰墓是出人 意料的普通、朴素。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没有十字架” 联系托翁生前揭露基督教虚伪的言行,人们就可以知道托翁 是一个彻底与宗教决裂的叛逆,从“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 人们就可以知道托翁彻底与贵族家庭决裂、做一个平民的决 心是多么坚决,从“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人们就可 以知道托翁是一个不追求声名的品质高贵的伟人,从“后 事……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人们就可以想象,托翁对 自己生前的追求,是多么地坚定——至死不渝。
• ⑦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 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 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 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 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 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