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风系统联合试运转报告

通风系统联合试运转报告

碱场煤矿一井南风井主要通风机和通风系
统联合试运转报告
矿长:
矿总工程师:
编制人:尹德成
单位:碱场煤矿一井
日期:2014年1月7日
碱场煤矿一井早期设计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由中央风井担负全矿井的通风任务;随着矿井开采范围的扩大,通风网络长,矿井阻力过大,很难满足矿井实际生产需要。

为了提高矿井的通风能力,保证安全生产,碱场煤矿一井在矿井南翼边界建立了南翼风井,现南风井主要通风机已投入使用,矿井通风方式由中央并列式改变为中央分列式。

碱场煤矿一井南风井主要通风机系统于2013年7月初完工,经过空载试运转后,由黑龙江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于2013年8月24日,对南风井2台主要通风机进行了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风机的各项性能均符合要求。

根据盛隆公司批复意见及安全技术措施要求,南风井主要通风机于2013年7月6日试运行,对南风井主要通风机带负荷运行后井下主要地点的风量进行了测定。

参加南风井主要通风机试运行的单位主要有湖南湘潭防爆矿用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工程技术大学、黑龙江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盛隆公司、碱场煤矿等。

湖南湘潭防爆矿用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主要通风机的调试、叶片调整指导,协助选择合适的工况;黑龙江煤矿矿用安全产品检验中心负责风机电控装置的调试;沈阳工程技术大学负责通风网络的解算、确定合理的运行工况、确保试运转期间通风网络的稳定可靠;碱场煤矿负责井下通风系统的调整,风量、风速的测定,以及主要通风机的操作;盛隆公司负责风机试运转的总体协调工作。

一、南风井主要通风机试运转工作已经结束,现将试运转情况报
告如下:
主要通风机主要性能参数
1、型号:FBCDZN O28型;
2、主要通风机数量:2台,1台工作,1台备用;
3、额定功率:2*500kW;
4、额定电压:6000kV;
5、额定电流:66.3A;
6、风量:88~187m3/s;
7、静压:5000~1750Pa;
8、反风方式:风机反转反风;
9、生产厂家:湖南湘潭矿用防爆集团公司。

二、南风井主要通风机试运行情况
根据沈阳工程技术大学对碱场煤矿通风网络解算报告和南风井担负风量和通风阻力计算情况,对照南风井主要通风机理论及实际特性曲线,南风井两台主要通风机风叶角度事先调整在-5°,并使用主要通风机在-5°运行。

三、南风井主扇运转前后通风系统:
南翼主扇运转前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主要通风机采用2台BD-Ⅱ-8-N O26型、一台使用一台备用。

三个井筒入风一个井筒回风,三个井筒总入风量5340m3/min(主井962m3/min、副井2866m3/min、一斜1512m3/min),回风井回风风量为5660 m3/min。

风量有效率87%,负压420mmH2O,通风最大流程为17.6公里。

运转后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

主要通风机采用2台FBCDNO28/2*500型、一台使用一台备用。

四个井筒入风一个井筒回风,四个井筒总入风量5784m3/min(主井897m3/min、副井2132m3/min、一斜359m3/min、新风井2396 m3/min),南风井回风风量为6048 m3/min。

风量有效率87.2%,负压235mmH2O,通风最大流程为6.5 Km。

四、南翼主扇运转前后通风机工况和主要地点风量如下表一:
附:表一
五、南风井主通风机与通风系统联合试运转结论
1、本次南风井风机试运行,南风井主通风机试运转与矿井通风系统调整联合试运转工作进行比较顺利。

2013年7月6日10:00点开始至16点30分结束,历时6小时30分钟。

2、南风井风机试运转后,通过两个月的观测,南风井风机负压
2330Pa,风量6048m3/min;风机电机电压6200V,1级风机电机电流为38A,2级风机电机电流31A。

比较稳定,且风机的工况点均处在风机运行曲线驼峰点右下方的稳定区域。

至今风机仍在此工况运行。

3、南风井风机试运转后,通过两个月对井下主要用风地点风量的观测和比对,风量稳定,说明通风系统运行稳定,风机运行稳定。

4、南风井主通风机机投入运行后,矿井总进风量5784 m3/min,比调整前总进风量5340m3/min,净增加444 m3/min风量;矿井总排风量6048 m3/min,比调整前总排风量5660m3/min,净增加388 m3/min 风量;矿井负压235mmH2O比调整前420mmH2O降低185mmH2O;通风最大流程原17.6 Km调整后6.5Km,缩短通风距离11.1 Km,降低了通风阻力,明显提高了矿井通风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