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一诊模拟测试地理试题

2021届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一诊模拟测试地理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1届高三一诊模拟测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照年龄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那个人的年龄数值。

下图为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图(含预测)。

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可知A. 发达国家的年龄中位数高于发展中国家B. 2015-2050年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幅度增大C. 1980-2015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比印度快D. 2015-2050年瑞典人口老龄化现象减轻2.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人口性别比变大B. 人口出生率降低C. 国际人口迁移D. 城镇化水平提高3.为应对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下面可行的对策有①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促进就业②调整人口政策,鼓励适龄女性生育③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④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下图为某苹果产区略图,据此完成4-6题。

4.图示区域①位于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高原上②地势西低东高③ 黑土广泛发育④ 流水侵蚀地貌分布广泛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5.苹果树喜凉喜光,在图示区域种植存活率高,所产苹果个大、色艳、细脆、香甜,主要原因是①海拔高,气候较温凉②挂果期昼夜温差大③ 夏秋季节多阴雨天气,光照弱④ 黄土层较厚,土壤肥力高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6.大面积的苹果栽培,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主要表现是A. 增加木材蓄积量B. 护坡固沟C.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D. 减少农药污染下图中数码分别示意我国和欧洲某山地南坡与北坡植被垂直带谱。

读图回答7-9题。

7.关于各数码示意的坡向及两山脉所在地主要特征的推测,可信的是A. ①②两坡所在山脉位于我国B. ②坡是南坡,也是背风坡C. ③坡紧邻我国的准噶尔盆地D. ④坡是阳坡,也是迎风坡8.下列关于雪线和植被分布特征的判断,合理的是A. 造成①②坡雪线低于③④坡的主导因素是降水B. 影响①②坡与③④坡基带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C. ②坡植被带上线高于①坡的主要原因是②坡降水多D. 与③坡相比,④坡有针叶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热量9.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海拔区的积雪冰川融化加速,导致高海拔区气温发生变化,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增强太阳辐射的吸收,加速气温升高B. 减弱太阳辐射的吸收,减缓气温升高C. 减弱太阳辐射的反射,减缓气温升高D. 增强太阳辐射的反射,加速气温升高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推测,正确的是A. 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B. 夏季丙地的降水多于丁地C. 河流沿线地带多裂隙发育D. 甲地附近易开采出石油或天然气11.春分日,人们在乙地看到日落时,太阳位于A. 西北方B. 西南方C. 正西方D. 正南方二、非选择题:第36~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菲律宾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火山众多,有灌溉设施的农田只占耕地面积的57%,水稻是其重要的农作物之一。

2018年6月,赤口河泵站灌溉项目(由中国政府贷款支持建设)在菲律宾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位于吕宋岛北部两个稻米主产区之间。

中国和菲律宾政府合作成立了中菲农业技术中心,共同开展农业技术合作,培育出适合菲律宾土壤、气候的热带杂交水稻品种西岭8号。

西岭8号不仅单产高,而且在抗旱、抗涝、抗倒伏、抗病虫害等方面也展示了较强的优势。

上左图为菲律宾地形及位置简图,上右图为吕宋岛北部巴纳韦高山梯田景观图。

(1)根据菲律宾地形特点,推测其耕地分布和面积特点。

(6分)(2)结合该地热带杂交水稻的特点,分析菲律宾气候及天气特征。

(6分)(3)吕宋岛北部的巴纳韦高山梯田是菲律宾古代奇迹之一,说明地形与该景观形成的关系。

(4分)(4)指出中菲合作对菲律宾农业的有利影响。

(6分)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西段,流出昌马峡后堆积形成冲积扇。

历史上,疏勒河在昌马冲积扇上主要有西北径流、正北径流、东北径流三条宽浅的水道,冲积扇边缘曾经沼泽广布,沼泽边缘地带是农耕区。

而后人们筑堰将疏勒河水完全引入东北径流,此后经疏勒河分洪过去洪水的多次冲刷,冲积扇形成了累计十道自南向北的沟槽,其扇边缘沼泽大幅萎缩,风沙活动增强。

20世纪以来,扇缘农业生态恶化,有学者建议,在昌马冲积扇扇顶引疏勒河水向各沟槽分流。

图为疏勒河昌马冲积扇及周边区域地形图。

(1)位于干旱区的昌马冲积扇边缘曾经沼泽广布,说明其水分来源。

(6分)(2)十道沟槽形成后,沼泽大幅萎缩且风沙活动增强,对此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10分)(3)你是否赞同在扇顶引疏勒河水向各沟槽分流?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8分)(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

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所答第一题评分。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滑雪是一种冒险、时尚、新潮的户外项目。

近年来,受2022年北京冬奥会影响,河南省南阳市等多地建设滑雪场。

滑雪旅游是依托雪资源,集趣味性、参与性、刺激性于一体的具有休闲、旅游、健身、度假、娱乐等功能的体育旅游产品,满足了消费升级后的旅游者的新需求,让冬季旅游更加火热。

分析滑雪场地的建设对南阳市旅游开发的影响。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20世纪80年代,热带、亚热带有害植物薇甘菊入侵广东省林区,并逐渐蔓延。

薇甘菊是菊科多年生草植物或灌木状攀缘藤本,喜光好湿,生长旺盛,繁殖能力极强。

薇甘菊种子体积小且数量大,茎节可随处生根无性繁殖,具有落地生根、遇土即长的特性,其一个小节每年大约累计生长1000米,具有缠绕和覆盖其他植被的习性,素有“植物杀手”之称。

分析广东省林区薇甘菊入侵天然林的原因及危害。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 C2. B3. D4. C5. A6. B7. B8. A9. A 10. C 11. B二、非选择题。

36.(22分)(1)菲律宾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2分)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和河谷地区,以及坡度较小的低山丘陵;(2分)面积小、占国土面积比重小。

(2分)(2)该地水稻具有抗旱、抗涝、抗倒伏的特点,因此该地气候具有全年高温,分雨旱两季;(2分)降水季节变化大的特征;(2分)多大风和暴雨天气,气象灾害多发。

(2分)(3)该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少,人地矛盾突出,需要在坡地上开垦耕地;(2分)该地降水较多,梯田能够减少坡地水土流失,保水保肥。

(2分)(4)有利于提高菲律宾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稻米产量;完善水利灌溉基础设施,促进农业旱涝保收;有利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有利于保障粮食供应安全;有利于提高农业收入。

(6分,3点即可)37.(24分)(1)冲积扇顶部沉积物粒径大,地表水下渗量大,扇缘地下水埋藏浅,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分补给;夏季冰雪融水补给量大,疏勒河水位上涨,宽浅的水道漫流补给;农耕区农田退水补给。

(3点共6分)(2)沟槽为沼泽水分外泄提供了通道,加速水分排泄;沟槽冲刷侵蚀,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补给减少;沼泽植被退化,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加剧沼泽萎缩。

流域内气候趋于干旱,风速增大;沼泽干涸后,地表裸露干燥,多疏松沉积物,易被侵蚀;沼泽萎缩,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加剧地表土壤沙化,沙源丰富。

(任意5点10分)(3)赞同。

扇顶部位疏勒河水量相对较大,具备引水条件;扇顶海拔较高(地势南高北低),可实现自流,成本较低;可增加沟槽沿途水分供应,调节局地气候;可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为扇缘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水源。

(注意任意4点得8分)不赞同:位于干旱地带,河流流量较小,可引水量有限;减少东北径流的水量,玉门市生产生活面临用水不足;东北径流沿途水量减少,对气候的调节功能减弱,趋于干旱;水流分散导致蒸发加剧、下渗量加大,加剧水资源浪费;沿途地下水位上升,引发土地盐碱化。

(不利条件必答,不利影响任意3点得6分,共8分)43.(10分)『旅游地理』有利影响:可以丰富当地的旅游资源,利用滑雪场的新奇性吸引游客;(2分)可以配套开发其他旅游项目,创造经济效益,提高投资回报率;(2分)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分)不利影响:滑雪场建设耗资较大,会影响当地其他旅游资源的开发;(2分)在南阳建滑雪场,需人工造雪,日常维护的费用高,难以实现长期效益。

(2分)44.(10分)『环境保护』原因:广东省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光热条件好,降水充足,适合喜光好湿的薇甘菊生长。

(2分)危害:薇甘菊种子小且多,茎节可作无性繁殖,易扩散,繁殖快,生长迅速,能够快速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2分)枝叶藤蔓缠绕并覆盖其他植物冠层顶部,抑制了其他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继而导致其他植物枯萎死亡;(2分)薇甘菊入侵天然林,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发生变化;(2分)破坏动植物食物链,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