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英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英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欧洲篇第六章英国的新闻传播事业1.“出版自由”的口号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包含了些什么内容?答:(1)“出版自由”口号提出的历史背景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手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制度。

1644年,约翰·弥尔顿因出版书籍引起国会愤怒,被传至国会出版委员会接受质问,他在国会作了长篇演讲,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

11月,弥尔顿故意不征求书刊检察机构的同意,印刷了这篇演讲词,以示对书刊检查制度的蔑视,这就是著名的政论小册子《论出版自由》。

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农村中下层农民利益的平均派领袖约翰·利尔本1645年提出:出版自由是英国人民的天生权利。

(2)弥尔顿《论出版自由》的内容①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在当时提出了反对集权主义控制的强有力的论点。

②谴责检查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作为他的论点的基础的假定是,人们运用理性就可以辨别正确与错误,分辨好坏,而要运用这种才能,必须让人们不受限制地了解别人的观点和思想;他认为真理是肯定的,是可以表达出来的,并且只要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真理本身就能够战胜谬误而存在下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的概念。

③政府不应该参加战斗,也不应该协助其中的一方。

虽然虚假的可能取得一时的胜利,但真实的意见终会通过吸引新力量来保护自己,并通过自我修正的过程战胜其他意见而保留下来。

④在倡导自由的同时,承认自由讨论的权利可以加以限制,但是避免谈到作为这种限制的基础的一般性原则。

2.简述约翰·洛克其人及其对自由主义的思考。

答: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期的思想家、自由主义的奠基人之一、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先驱、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杰出代表人。

受家庭熏陶及学校教育的影响,洛克形成了同情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倾向。

他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辉格党的领袖艾希利的秘书、顾问和私人代表,深受其政治思想的影响。

洛克关于思想言论自由的具体观点有:(1)人的自然权利有四项内容:生命、自由、财产和惩罚权。

自由是其余一切的基础,但离开思想、意愿、意志,就无所谓自由。

只有人能凭头脑中的思想自由地说话或保持沉默,才算获得了言论或保持安宁的自由。

(2)任何人都有一种不可侵犯的自由权利,即任意使用各种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3)从道理上讲,我们不能指望任何人抛弃自己的观点,盲从于不可理解的权威,无论人们的理解怎么错误,理性是其唯一的向导。

在不同的见解中保持和平、履行人类的职责和培养友谊,对所有人有益。

3.丹尼尔·笛福在英国新闻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答:丹尼尔·笛福是英国第一个职业记者,被称为“英国报业之父”。

(1)创办杂志《评论》1703年,他因发表反对托利党迫害非国教徒的文章被逮捕,后来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1704年2月19日,笛福在狱中筹划创办了一份评论杂志《法国每周评论》。

每期8版,初为周刊,后改为周二刊,第二年改为周三刊,同时将名字简缩为《评论》。

该杂志每期都登有政治、商业和社会问题的文章,还常有副刊,一直出版到1713年停刊。

(2)笛福一生编辑或为之撰过稿的报刊大约有25家。

他力主选择大众关心的话题,写作趣味化、通俗化。

1713年以后的14年里,笛福因诬蔑宫廷罪和诽谤罪先后四次被捕,后不得不经常改变立场,周旋于自由党和保守党之间。

1719年写作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长篇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在《每日邮报》上发表,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当局主要采取哪些手段控制出版事业?答:英国革命是以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妥协告终的,因此,资产阶级报业所受的桎梏并没有完全解除,统治当局继续用多种手段控制报业。

具体手段如下:(1)征收“知识税”1712年5月16日,国会通过印花税法案,规定对报刊一律征收印花税。

该法案同时规定征收广告税和纸张税。

印花税、广告税和纸张税被统称为“知识税”。

印花税实施不到半年,报纸停刊一半。

(2)实行津贴制度随着众多政党报刊的创办及独立报业的兴起,官方报纸《伦敦公报》的主导地位不复存在。

为控制舆论,政府采取了贿赂记者和津贴报纸的办法。

津贴费用被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成为宣传经费的一部分,并逐步形成“津贴制度”。

当时著名的报人如笛福、阿狄生、斯梯尔等均接受过政府津贴。

(3)叛国法和煽动诽谤法因触犯叛国法被处决的出版人极少,而因触犯煽动诽谤法而被判刑者为数甚多。

17、18世纪有成百上千名报刊发行人、文章作者、印刷者、贩卖者被判处徒刑与罚金。

有名的案件包括:理查德·富兰克林案、约翰·威克斯案、朱尼斯匿名信案、法克斯诽谤法案等。

5.威克斯案与“朱尼斯匿名信案”大体经过如何?答:(1)威克斯案1762年,约翰·威克斯创办了《北不列颠人》杂志。

他在创刊号中主张“批评政府是每个报人的神圣天职”,这个观点后来被称为“监督论”。

他因批评国王的文章被捕,后威克斯以议员身份被释。

之后,威克斯联合被捕的48人,控诉政府非法捕人。

法院认定控诉成立,政府赔偿10万英镑。

至此,1557年开始的总逮捕状被废止了。

(2)朱尼斯匿名案1768—1772年有九家报纸连续发表10封匿名信,其中有的抨击政府和国王。

司法大臣对六人提出指控,结果五人开释,一人判刑(因他罪)。

同时,新闻自由又增添了“批评国王无罪”一项新内容。

6.密尔的《论自由》一书提出了哪些重要观点?答: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改革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论自由》一书,全面论述了封建专制的严重危害,以及言论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该书被认为是世界新闻史上为自由主义辩护并进行充分论证的经典作品。

其主要观点如下:(1)每个人在意识形态领域中,都应享有良心的自由、思想的自由、发表意见的自由。

在只涉及本人的那部分,他的独立性在权利上则是绝对的。

对于自己的身和心,个人乃是最高主权者。

只有涉及他人时,人们才可以干涉他的自由。

但也要有一个限度使个人的独立性不受侵蚀。

(2)对于思想、意见是否正确的判断,密尔认为我们永远不能确信我们力图窒息的意见是谬误;即使我们确信,要窒息它也仍是一个罪恶。

权威压制某个意见“可能是正确的”,但是权威者“不是不可能错误的”。

对任何意见的十分确定性正是人们易犯的错误之一。

(3)对于不同意见,必须兼顾双方、无所偏重,仔细辨别冲突双方的理由,才能获知真理。

(4)关于对真理压制的后果,密尔说真理的真正优越之处在于一个意见只要是正确的,不管怎么压制,总会彰显其力量。

7.英国乌托邦主义经历了哪些阶段?其代表人物有哪些名著?答:乌托邦主义又称空想社会主义,来源于托马斯·莫尔在1516年写成的《乌托邦》一书,这是欧洲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杰作,反对君主专制,要求法律简明而公正,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该书塑造了一个没有私有制、没有暴政、人人劳动、和睦共处的理想社会。

乌托邦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15~17世纪的早期乌托邦主义着重于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的描写。

代表人物除了莫尔外,还有康帕内拉、安德里亚,其著作分别是《太阳城》和《基督城》。

(2)18世纪中期乌托邦主义的特点是已经有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摩莱里和马布利)。

平等的要求已不限于政治权利方面,它也扩大到个人社会地位方面了;必须加以消灭的不仅是阶级特权,而且是阶级差别本身。

苦修苦练的、禁绝一切生活享受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这个新学说的第一个表现形式。

代表人物有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等。

(3)19世纪初期,乌托邦发展到了晚期,著名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他们的主要思想是:要立即解放全人类,用示范的办法建立理想的永恒的正义王国,欧文则已经直接从法国的唯物主义出发,系统地制定了他消除阶级差别的方案。

乌托邦主义理论虽然有一些空想成分,但并非荒诞无稽的构想。

他们的学说建立在社会现实基础上,对理想国度的描绘中,包含着许多天才的、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主张,为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8.英国宪章运动中出现过哪些重要报刊?《北极星报》的出版经过和影响如何?答:英国工人争取到工会合法地位后,进一步开展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

1836年6月,伦敦部分工人和手工业者成立了“伦敦工人协会”,1838年5月,协会公布了以争取普选权为中心内容的《人民宪章》,要求实现普选权及工人的经济权利,这就是宪章运动,1860年宣告失败。

该运动注重公开宣传鼓动工作,期间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报刊。

(1)英国宪章运动中出现过的重要报刊①《伦敦快讯》。

宪章运动在一开始就注重公开的宣传鼓动工作,“伦敦工人协会”一成立就创办了机关报《伦敦快讯》。

它执行宪章运动道义派的政策,力求把宪章制定成法律,否定用暴力实行改革。

所刊文章多是温和劝导的语气,销路不广。

②《北极星报》。

1837年11月11日由宪章派左翼领袖菲格斯·奥康瑙尔在利兹创办,编辑部成员还有哈尼、琼斯。

该报很快就成为宪章派最有威信的报纸,对宪章运动进行了全面、完整的报道。

1843年11月迁往伦敦,1852年停刊。

③《红色共产党人》杂志。

1850年6月由哈尼创办,宣传建立民主共和国,采取鲜明的无产阶级革命立场。

11月该刊连载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英译本,哈尼在周刊序言中首次指出这一著作的作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评价它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最革命的文件。

译文发表后,引起当局的恐惧,决定以追查印花税为借口迫害哈尼。

杂志改名为《人民之友》继续出版至1852年4月。

④《寄语人民》周刊。

由琼斯于1851—1852年在伦敦出版,该刊捍卫英国无产阶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