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
孕妇年龄与染色体异常 年龄 合征的风险 体异常的风险
色体异常的风险
体异常的风险
21 1: 1667 1: 526
31 1: 909 1: 385
33 1: 602 1: 312
35 1: 375 1: 202
1: 141
1: 118
37 1:224
1:129
1: 88
1: 72
39 1: 136
1: 82
筛查质量管理
筛查人员,应具备从事产前诊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 基本条件
• 机构有条件进行确诊检查,如无确诊条件,则与确诊 检查单位签定合作协议.
筛查孕妇需随防.
• 孕妇签定知情同意书.
• 筛查送检单要求写年龄,孕周,体重,种族,双胞胎,糖尿 病,是否抽烟.
产前诊断
又称宫内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用各种 方法诊断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 疾病的一种手段,是由人类细胞遗传学,分子 遗传学,生物化学和临床医学实践紧密结合 的一门学科
咨询门诊就诊。建议羊穿 • 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充分告知病情,是否继续
妊娠由孕妇和家属决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妊娠期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筛查
• 筛查阳性而超声检查不能提供合理解释(如孕周不 符)则孕妇需看产前咨询门诊进一步行羊水穿刺以 除外DS 或其他染色体异常。
• 如果羊水穿刺结果正常,筛查阳性与不良妊娠结局 (自然流产、死产)仍然相关(Waller et al., 1994)
筛查的基本原则
• 实验室应提供有关经B超校正后实际阳性检 出率的信息。新的筛查方案其阳性检出率最 初是建立在对所获样本的回顾性的检测基础 之上,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方能得出实际的 检出率。
筛查的基本原则
筛查方案应提供能解释测试结果所需的信 息:末次月经,年龄,体重,种族以及相 关的家族史和产科病史。
产前筛查
通过经济,简便和无创伤的的检测方法 ,从孕妇人群中发现怀某些先天缺陷儿的高 风险者,从而采取更进一步措施-----产前诊 断,以求最大限度减少异常胎儿的出生
产前筛查目的
• 发现可能怀有先天异常儿的高危孕妇进 行产前诊断
• 使受累胎儿在产前或产后得到最佳处理 • 通过早期评估胎儿的健康情况,帮助孕
正常胎儿和染色体异常胎儿的母体血清aFP水 平有很大的重叠
唐氏综合征
• 以母亲年龄作为唯一的指标是远远不够的。 • 美国380万孕妇统计资料显示35岁以上孕妇的
DS 患儿只占31% • 国家出生缺陷监测中心 2003统计资料显示
85%的DS发生于35岁以下人群
唐氏综合征
• 1984年Merkatz等首次报道怀有染色体异常 特别是DS胎儿的孕妇的血清aFP水平偏低。
• 1973年发现NTD母血清aFP升高产前筛查成为 可能,这是首次针对出生缺陷进行产前母血清生 化指标的筛查
AFP与NTD筛查
• aFP是一种糖蛋白,妊娠早期由卵黄囊合成,
之后由消化道和肝脏合成。 • 经胎儿尿和羊水代谢 • 其功能不详 • 孕13周前在胎儿血清及羊水中稳定升高,其后
迅速下降。 • 通过渗透作用或经胎盘直接进入母体循环。妊
二级预防 避免出生,降低部分出生缺陷
三级预防 避免致残,减少疾病负担
• 卫生干预和卫生政策的优先重点正在从预防 急性传染性疾患向慢性疾病和伤残控制转变
• 在围产医学领域,出生缺陷和遗传性疾病正 在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卫生问题
• 出生缺陷干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 的参与
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产科医师的职责 预防出生缺陷的需要 挑战与机遇 风险与效益
1: 56
1: 44
孕妇年龄与染色体异常(续)
母亲 出生时唐氏综 出生时任何染色 羊膜腔穿刺时任何染 CVS时任何染色 年龄 合征的风险 体异常的风险 色体异常的风险 体异常的风险
41 1: 82 43 1: 49 45 1: 30 47 1: 18 49 1: 11
1: 51 1: 32 1: 20 1: 12 1: 8
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
前言-出生缺陷
是指婴儿出生时就存在的机体结构和功 能的异常,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使胚 胎发育过程发生紊乱而出现的先天畸形
据估计,我国主要出生缺陷经济负担为:
神经管畸形:2亿 唐氏综合症:20亿 先天性心脏病:130亿
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
措施类别
效果
一级预防 预防发生,降低出生缺陷率
•18 ---一三体时出现三低 多数实验室以 1╱270做为 CUT OFF
母血清筛查应考虑的问题:
• 孕龄:母血清AFP,E3随与孕龄增加而增加,而 HCG随孕龄增加而降低.
• 孕妇体重:随体重增加,母血清AFP,E3, HCG下 降;
• 糖尿病者,母血清AFP平均低20%, • 吸烟者HCG低20%~30%
• 1991年PAPP-A(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DS有 关
• 1994,将HCG分为a-HCG和ß-HCG分别进行检 测
• 1996年,抑制素A成为第四种血清检测指标
妊中期筛查方案
• 对象:年龄<35岁所有孕妇 • 时间:孕15-20+6周
筛查数据分析
•以母血清AFP, f-ß-HCG,uE3的MOM值,结合 年龄体重计算风险率 •DOWNS时检测数值出现两高一低,AFP↓ UE3 ↑HCG↑
筛查的基本原则
• 比筛查更重要的是让病人了解检测的性质 和目的、预测价值以及与诊断性检查相比所 具有的局限性。
• 3.不特别推荐某一筛查方案,但是,每个实 验室应能够确定其使用的方案或检测方法 DS儿 的检出率与已发表的预测值有可比性 (单用MSAFP20-25%;MSAFP、hCG和 uE3至少55-60%),经B超核对孕周后假 阳性率应在5%或以下
12周后母体血清aFP稳步增高
AFP与NTD筛查
• 母血清AFP在妊娠16周时达25ng/ml,此后 以每周增加15%的速度至妊娠30周;
• 黑人母血清AFP较白人和亚洲人高近10%; • 体重轻者AFP偏高,肥胖者AFP偏低。
AFP与NTD筛查
• 通常把AFP实际测定值标化,以MOM表 示,
• MOM指实测值与同一孕周妇女平均数之 比,并以倍数表示。
DOWN综合征
• 我国发生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主要与病例确认 能力有关。
• 产前筛查和诊断有助于病例确认,对降低发生率 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改善预后有益处。
• 应加大产前筛查的力度,提高产前诊断水平
筛查高风险的处理
• 首先应行B超检查核对孕周(以双顶径) • 再次校对风险率 • 如仍为高危:仅代表可能而不是确诊,应到遗传
筛查的基本原则
• .对于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并没有常规推荐 多指标筛查以替代为行细胞遗传学诊断而行 的侵入行检查。(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同意美 国的政策)。对于不愿承担羊水穿刺的风险 或想在决定是否接受羊水穿刺前得到更多信 息的患者,可以提供血清筛查。
筛查的基本原则
• 如果35岁以上的病人要求行DS血清筛查应 告知其所在年龄组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 • 同时应告知病人与CVS和羊水穿刺相比血 清筛查DS或其他染色体异常如47,XXX和 47,XXY的检出率降低
1: 35 1: 22 1: 14 1: 9
1: 27 1: 16 1: 10 1: 6
羊膜腔穿刺术(Amniocentesis)
是最常用的侵袭性产前诊断技术。该方 法早在50年代首先应用于临床进行胎儿性别鉴 定及胎儿Rh溶血性疾病的诊断。1966年 Steele和Breg成功的进行了羊水细胞培养及胎 儿核型分析之后,使羊膜腔穿刺术广泛地应用 于胎儿染色体疾病及先天性代谢病的产前诊断
◆是神经管闭合异常造成的无脑儿,脊柱裂 总称,发生率为2----6‰ ◆胎儿大多不能成活 ◆与孕妇叶酸,B族维生素缺乏有关 ◆亚甲基因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导致酶 活性降低有关
南北方神经管缺陷发生率(1/万)
AFP与NTD筛查
• 1972年,Brock首次报道羊水中aFP水平升高与 开放性神经管畸形有关
妇面对高危胎儿的现实
筛查指征
• 危害严重 • 发病率较高 ,人群分布明确 • 筛查阳性有进一步明确诊断方法 • 筛查方法较简易 • 筛查费用明显低于治疗费用
临床有效的筛查方案
• 母亲年龄,病史及生育史.家族史筛查 • 超声筛查 • 血清生化指标筛查 • 妊娠期感染筛查 • 遗传病筛查
开放性神经管缺损筛查
羊膜腔穿刺
• 妊娠早期羊膜腔穿刺:少于15周 • 妊娠中期羊膜腔穿刺:15周至20周
中期羊膜腔穿刺
• 传统的羊水细胞学诊断于妊娠15-20周进行 • 在实时超声引导下进行
羊水获得率为99.6%
CEMAT,Lancet 351:242, 1998
• 2%的病例需要重新穿刺
Tabor et al,Lancet 1:1287, 1986
• Simpson等认为其预测意义并不大
筛查发展方向
• 应用PAPPA,HCG结合NT厚度,阳性检出率高达 90%,
• NT为胎儿颈背部颈椎以上至颈部皮肤之间的半透 明软组织的最大厚度,
• 孕10~14周,NT>3㎜为异常,孕14~22周,以NT>6 ㎜为异常;
• 性染色体异常儿多表现为NT异常并伴有PAPP-A 下降
DOWNS筛查高风险结果的处理
• B超检查(以双顶径为标准) • 重新估算风险率 • 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 确诊为DOWNS或其他染色体异常者, 提供遗传咨询
筛查的基本原则
•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ACOG)对DS的筛查方法作如下推荐: • 1.应向35岁以下,据月经推算妊娠15-18 周的孕妇提供母血清筛查以评估DS 风险 • 2.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筛查应是自愿的。应 有多种可供选择的筛查方案并与病人讨论预 期的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