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中试卷说明: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kē)青荇.(xìng)漪.(yī)沦罗绮.(qǐ)B.佝.(gōu)偻霉菌.(jùn)坍圮.(pǐ)踟.(chí)蹰C.跫.(qióng)音粗糙.(cāo)猝.(cù)然宁谧.(mì)D.恪.(kè)守慰藉.(jí)隽.(juàn)永翌.(yì)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寥廓斑澜雾霭暄响B.袅娜敛裾嘻游安祥C.飘缈朦胧熨贴狼藉D.邂逅阴凉步履意蕴3 、下列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全对..的一项是: ( )A 、贰.于楚(从属二主)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动词)B 、亡郑以陪.邻(陪伴,动词)晋军.函陵(驻军,动词)C 、若不阙.秦(缺少,同“缺”,动词)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动词)D 、行李..之往来(出门带的衣物等东西,名词)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动词)4、下面括号内依次填入的一组字应是..()①科长立刻把问题反()到局里,引起了局领导的重视。
②()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③这部书虽然有缺页,可()竟是珍本。
④他说话喜欢直()了当,是一个极爽快的人。
A.应即毕接B.映既必截C.映即毕截D.应既必接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普希金是俄罗斯的伟大诗人。
他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开创者,高尔基誉之为“俄国文学之始祖”。
被誉为“抒情之王”的则是匈牙利伟大的诗人裴多菲。
B . 郑愁予,台湾诗坛最富有传统精神的现代诗人,他的诗既豪放爽达,又委婉曲折;而闻一多诗歌的重要特征却是“丰富的痛苦”,如《赞美》所表现的,正是诗人耳闻目睹的抗战以来战火连天、山河破碎的痛苦回忆。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这两部书相传均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两书的明显区别是:《国语》以国别为序,以记言取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号,以记事见长。
D . 《战国策》为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
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们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每小题3分,共6分)。
村庄离我很远,城市离我很远,金钱离我很远,地位离我很远,荣誉离我很远,我并不孤独,我的心很富有,我拥有一个海,一个始终生动、深刻、丰富的爱之海。
我孤独吗?6、诗中的“我”是怎样的一个人?选出说明最准确...的一项。
()A.一个回国探亲的远离祖国的侨胞B.一个生活在海边、长期出海的渔民C.一个保卫祖国海防的解放军战士D.一个初到海边的孤独旅行者7、对这首诗的主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表达了对祖国的无比忠诚B.表达了对信仰的无比坚定C.表达了对事业的无比热爱D.表达了对工作的无比热忱三、文言阅读理解(每小题3分,共12分)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
赵氏求救于齐。
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太后不肯,大臣强谏。
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
”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曰:“老妇不能。
”太后之色稍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
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太后曰:“妇人异甚。
”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8、下列句中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 窃.爱怜之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B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近者祸及.身C不若长安君之甚.君美甚.D必以长安君为质.约车百乘,质.于齐9.比较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今媪尊长安君之位②至于赵之为赵③媪之送燕后④亦哀之矣A ①④相同,②③相同B ①④相同,②③不同C ①④不同,②③相同D ①④不同,②③不同10.与“没死以闻”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赵氏求救于齐B封之以膏腴之地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D愿令得补黑衣之数11.下列句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触龙的小儿子舒祺不成材,为了他将来的生活,触龙请求赵太后把他安排到王宫当侍卫官。
B.赵太后对长安君的喜爱超过对后来做了燕王后的女儿的喜爱。
C.触龙认为赵太后爱女儿超过爱小儿子,其中最主要的理由就是赵太后在祭祀时一定祈祷“一定不要让她(女儿)回来”。
D.触龙希望赵太后也能够像爱燕后那样爱长安君,为他的将来作打算。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礼记·学记》)13、默写(8分)(任选4题)(1)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万类霜天竞自由。
(2),。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3)东风不来,,,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5)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6)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知。
,。
(王维《终南别业》)四、(18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16题。
流浪的二胡(1)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2)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
二胡之于江南,恰如杏花春雨之于江南一般地诗意和绵长。
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
(3)六朝金粉、王谢候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也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韵律。
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
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4)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撞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
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的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
那个叫瞎子阿炳的人,像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5)《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滔滔,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
二胡流浪着一种悲凉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
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水土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6)流浪的二胡总要催生众多流浪的心灵,催放众多流浪的花,瞎子阿炳便是一个极致。
然而在江南,在青石小弄台门深,乌瓦粉檐廊棚长遍地市肆的江南,在春草池塘蛙鼓稠,莺雏声里碧禾浓处处乡野的江南,类似因了二胡而流浪的心灵和生命又何止阿炳呢?在我的故乡,四岁失明,自幼父母双亡的孙文明,十二岁时便从故乡的曹娥江边出发漂泊江南,颠沛流离中,他的二胡响彻了大半个江南。
《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心安》,使他由一个民间流浪艺人,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讲授二胡的讲台。
而流浪了一辈子的孙文明,最终还是积劳成疾地客死于异乡上海。
从阿炳到孙文明,到江南市肆和乡野里众多生生灭灭的流浪的灵魂,都体现了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
我伤感地承认,在江南的丝竹里,二胡也许最具有悲剧性格。
(7)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
而流浪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
14.作者在文章的第(2)自然段把“马头琴”“唢呐”“二胡”放在一起来写,这是想表明一个什么样的观点?(4分)(答案不得超过20字)15..文章的标题为“流浪的二胡”,请结合全文,概括“流浪”的两层含义。
(6分)(1)(2)16.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流浪的二胡》是诗的散文,是散文诗。
语言优美形象,句式错落有致,修辞手法多样。
B.二胡在江南丝竹中最具有悲剧性格,最能表达墨客骚人、显贵官宦的不平心声。
C.“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这句话的意思是,二胡曲所表达的那种无奈、悲凉和沧桑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写照。
D.作者提到了故乡的孙文明,他走上了上海音乐学院的讲台,而使二胡民间的纯粹性得以丧失,这就是他的悲剧性。
E.这篇散文揭示了二胡的地域性、社会性和时代性,记人清晰、叙事精当、情节曲折,低沉、悒郁的感情贯串全文。
五、语言运用题:(共10分)17、将下列语段改写为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可删减词语,调整个别词语和句子顺序,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5分)我喜欢自然风光,还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更让我喜爱,也喜欢大自然的音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让我着迷,当然,那美妙动听的音乐尤其让我陶醉。
18、下面是冰心诗集《繁星》中的一首小诗,请仿造其形式,另选描写对象,编写句子。
(5分)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六、(45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告别了初中,走进了九中,你进入了全新的学习与生活。
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习内容,你一定经历了不少的故事,有不少的认识或感慨。
请以“在九中的日子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文体自选,立意自定,可从自身实际出发,记叙经历,发表议论,抒写感情等等;(2)写作时注意点面结合。
(3)字数在6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