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用比例解行程问题

如何用比例解行程问题

如何用比例解“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是小学应用题中的难点,是升学试卷中常见的压轴题。

要想在小升初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熟练掌握行程问题的几种数学模型是必不可少的。

可是大多数同学反映一遇到行程问题就不知道从何下手,心里想画图又不知道该怎么画,尤其遇到多人多次相遇问题时,看到那么长的题就不想读了,不知道哪句话是重要的,心里总是想要是出一道字数少的题就好了,字少的题就一定好做吗?显然不是的。

不管题目的字数有多少,只要你耐心读题,读出题中的关键字,知道这道题属于什么模型,相应的方法就出来了。

而这个能力需要系统地练习。

行程问题常和比例结合起来,虽然题目简洁,但是综合性强,而且形式多变,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复杂的行程问题经常考,而且要考都不简单。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如何利用比例解答行程问题。

我们知道行程问题里有三个量:速度、时间、距离,知道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速度×时间=距离;距离÷速度=时间;距离÷时间=速度。

如果要用比例做行程问题,这三个量又有什么关系呢?(1)时间相同,速度比=距离比(2)速度相同,时间比=距离比(3)距离相同,速度比=时间的反比。

例如:当甲乙行驶时间相同时,如果V甲:V 乙=3:4那么S甲:S乙=3:4;当甲乙速度相同时,如果T 甲:T乙=3:4那么S甲:S乙=3:4当甲乙行驶距离相同时,
如果T甲:T乙=3:4那么V甲:V乙=4:3。

下面我们看一道例题来体会比例在行程问题中的应用。

例一、(八中培训试题)甲乙二车同时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

两车在距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

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这道题给了两车的速度,我们很容易得到两车的速度比。

这时我们可以用比例来做这道题。

大家要抓住三个要点:一、时间相同,速度比=距离比。

二、两车第一次迎面相遇时合走一个全程。

三、两车在距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即:两车相遇时,甲比乙多走32×2=64千米。

解:由题意然V甲:V乙=56:48=7:6即:相同时间内,甲走7份乙走6份。

两车第一次迎面相遇时合走一个全程。

我们可以把AB之间的路程分为(7+6)=13份。

两车相遇时,甲比乙多走1份是32×2=64千米。

AB之间的路程为13份,AB之间的路程为13×64=832米。

这时这道题就变得很简单了。

如果不用比例做这道题,还有别的做法吗?下面我们看以下几种做法:
方法二:两车相遇时,甲比乙多走32×2=64千米。

出现距离差属于追及问题,而这道题是相遇问题,我们可以把相遇问题转化成追及问题。

每小时甲比乙多走56-48=8千米。

距离差÷速度差=
追击时间。

64÷8=8小时。

即相遇时间为8小时。

所以相遇时间×速度和=距离和(56+48)×8=832千米
方法三:在行程问题中常用到列方程解应用题,大家要注意培养自己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这对你今后中学的学习很有帮助。

那么这道题我们就用列方程解一下。

解:设两车相遇时间为X.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56X-48X=32×2
8X=64
X=8
(56+48)×8=832千米
答:AB两地相距832千米?
行程问题是综合题目,这也是大家觉得它难的原因。

很多题目看似行程问题,但本质不是行程问题,大家要学会判断。

请看下面这个简单的例子:甲乙两人从一400米环形跑道A点同时出发,同向行驶,甲每分钟行80米,乙每分钟行50米,问多少时间后甲乙两人第一次在A点相遇?
分析:有同学一看到甲乙两人从一400米环形跑道A点同时出发,同向行驶。

问多少时间后甲乙两人第一次在A点相遇?就想这
一定是一道追击问题,甲追上乙时,甲比乙多行400米,距离差是400米,速度差80-50=30米,所以追击时间是400÷30=40/3分钟。

这是错误的做法。

经过40/3分钟,甲行驶的距离:80×40/ 3=3200/3>400所以甲乙两人相遇不在A点,题目要求多少时间后甲乙两人第一次在A点相遇,不但要相遇,还要在A点。

这道题其实是数论的问题。

解:400÷80=5,甲每5分钟回到A点,甲到达A点的时间是5的倍数。

400÷50=8,乙每8分钟回到A点,乙到达A点的时间是8的倍。

甲乙两个人同时到达A点的时间是5和8的公倍数。

5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40。

所以40分钟后甲乙两人第一次在A点相遇。

学习行程一定要循序渐进,大家从四年级开始就学习行程问题,每年学得都不一样,现在到了六年级,是时候回过头来总结一下了,从最基本的开始,系统学习,确保把每一个知识点学透。

相信每一个同学都能把行程问题学好。

No pains no gains ,Anything is p ossibl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