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用药的观察及护理
其他
(一)、磺脲类
常用药物
第二代 格列本脲(优降糖、Glibenclamide、Glyburide) 格列齐特(达美康、Gliclazide、Diamicron) 格列吡嗪(美吡达、Glipizide、Minidiab) 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Glipizide XL) 格列波脲(克糖利、Glibornuride、Glutril) 格列喹酮(糖肾平、糖适平、Gliquidone、Glurenorm) 第三代 格列美脲(亚莫里、Glimepiride、Amaryl)
23
(一)、磺脲类
副作用
⑴低血糖症。这是磺脲类降糖药最重要,也是最危险的一种副作用。任何一种磺脲类降糖药都有可能 引起低血糖症,作用越强引起低血糖的可能性就越大。从降糖的角度来说作用强者是好药,但从引起 低血糖的角度来看,它又不那么好了。
⑵体重增加。磺脲类降糖药使用后,胰岛素分泌量增加,糖分就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在血糖下降 的同时,如不注意饮食调节和适当的运动,可能使患者的体重增加。
⑵消化道反应。表现为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口干、口苦、腹胀、腹泻等,降糖灵引起胃肠道症状的可能 性比二甲双胍大,其程度也比二甲双胍严重。
⑶肝、肾损害。对于肝功能不正常,转氨酶升高的糖尿病患者,或是肾功能不好,尿蛋白持续阳性,甚至血 中肌酐和尿素氮等堆积、升高的患者,双胍类降糖药有使肝、肾功能进一步变坏的危险,最好不用。
• 糖尿病前期指血糖检测结果偏高,但尚 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人群。包括空腹 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IGT)
诊断为糖尿病前期—胰岛功能已有损伤
• 当患者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时其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已损失过半,
且随着病程延长而继续下降。
细胞功能(%)
诊断为糖尿病
100 80 60
40
20 0 -12
(二 )、 双胍类
有以下病症的糖尿病患者,应禁用双胍类降糖药:
(1)伴有肝肾功能损害、慢性胃肠病、消瘦及有黄疸病的人 (2)孕期及产后的女性糖尿病患者 (3)服用双胍类药物后,有严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者 (4)有严重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等)的糖尿病患者 (5)嗜酒及长期服用西米替丁的患者。
一般,用黄脲类的药只用其中的一种,不可能用两种同样的黄脲类的药用在一个人身 上,而且开始用药都是用小量的开始,因为黄脲类的药能够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胰岛素 分泌多了以后,假如血糖本身不太高,它可以引起低血糖,所以开始小量,然后监测血糖, 控制要是不理想,慢慢加量,所以这是黄脲类的用药是这样一个用药原则,黄脲类用药一 般是在饭前半小时用药,适合于不胖的人用。
双胍类适用于II型、肥胖的患者 双胍类药主要不刺激胰岛素分泌,它的作用主要是让身体里 面的胰岛素在细胞水平的利用上能够提高,所以双胍类药不会引 起低血糖。双胍类的用药由于它对胃肠道有点刺激,所以刚开始 用药的时候,一般主张一顿饭吃一半,把药送进去,这样做减少 对胃的刺激,或者吃饭了以后立马把药吃进去。
29
(二 )、 双胍类
四大副作用
⑴乳酸性酸中毒。双胍类降糖药,尤其是降糖灵的最严重的副作用就是乳酸性酸中毒。当降糖灵的剂量大于 每日150毫克时,就会使体内乳酸的生成量有所增加。老年人,或者年龄虽然不太大,但心血管、肺、肝、肾 有问题的糖尿病病患者,由于体内缺氧,乳酸的生成增多,而其代谢、清除发生障碍,容易发生乳酸性酸中 毒,这类患者如服用较大量的降糖灵,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性就明显增大。
3.避免饮酒,以免引起类戒断反应。
25
(二 )、 双胍类
常用药物
二甲双胍(降糖片、格华止、迪化糖锭、 美迪康、Metfomin)每天2-3 次,每次0.25-0.5 g,饭后服
苯乙双胍(降糖灵、 phenformin)现已逐渐淘汰
(二 )、 双胍类
作 用 机 理
1.促进外周组织利用葡萄糖 2.抑制葡萄糖异生 3.降低肠道葡萄糖吸收 4.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5.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集聚
(三)、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适应症
经饮食、运动治疗未能达标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对餐后高血糖者效更佳。 (1)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 此类药物适用于 2型糖尿病患者。 但下列患者禁用: (2)1型糖尿病患者; (3)伴有肝肾功能严重受损的糖尿病患者; (4)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副作用
偶见低血糖反应,肝功损害及过敏性皮疹
4倍
7倍 40%
• 终末期肾衰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占 糖尿病患者低位截肢的危险度比非糖尿比 非糖尿病患者高
40%
King H,et al. Diabetes Care 1998,21:1414-1431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向人们呼吁:
重视糖尿病,刻不容缓!
糖尿病如何治疗?
目前的医学水平无法完全治愈糖尿病
诊断后年数
-10
-8
-6
-4
-2
0
2
4
6
Adapted from UKPDS 16: Diabetes 1995: 44:1249-1258
长期高血糖引发各种并发症
并发症发展至严重阶段, 可导致死亡!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无声的杀手
• 糖尿病患者患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的危险度 比非糖尿病患者高 • 高血压患者如伴有糖尿病,死亡率比不伴 有糖尿病患者高
(一)、磺脲类
作 用 机 理
1、促进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2、增强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 肌肉等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3、促进肝糖原合成,减少肝糖的产生; 4、降低血小板的粘附与聚集,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调节脂代谢,改善动脉硬化和微血管病变。
磺脲类适用于II型糖尿病,不胖的患者
9.7%
5.50% 2.5%
2002
2011
未来还会有多少人发展为糖尿病?
• • • • 全球糖尿病人年增长率平均为10% 目前每天新增病例3000人1 50岁以上是发病高峰年龄 目前糖尿病发病有年轻化倾向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 代谢性疾病。主要是因胰腺不能正常产生胰岛素或身体不能正常利用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高于正常的一种综合征。
(四)、a-糖苷酶抑制剂
代表药:
拜糖平(阿卡波糖)
作用机制
该药几乎不被吸收入血,在肠道内发挥作用,抑制小 肠上皮细胞表面的a-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和吸 收,降低餐后血糖幅度,使餐后血糖曲线比较低平。长 期应用减轻葡萄糖毒性,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也有助 降低空腹血糖。尤其 适用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饮食者。
2. 吡格列酮 (曲格列酮)(艾汀) 是作用最强的胰岛素增敏剂。它可以使人体内的胰岛 素得以充分的利用。它还能显著降低病人血浆中游离 脂肪酸的浓度。而游离脂肪酸对胰岛β细胞具有脂毒 性。故有保护胰岛β细胞的作用。临床研究证明,曲 格列酮可以明显改善肥胖患者及糖耐量减低患者机体 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延缓或防止其向2型糖 尿病转变。
(一)、磺脲类
适合服用磺脲类降糖药治疗的患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⑴经饮食和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仍不好的患者。 ⑵有一定胰岛素分泌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为对于已经没有胰岛素分泌能力 的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磺脲类药几乎没什么作用。 ⑶体重正常或者偏轻的患者。
不适合于以下情况:
1.1型糖尿病。 2.妊娠及哺乳期。 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轻度肾功能不全只能使用糖适平、诺和龙,不能使 用其他磺脲类降糖药。 4.糖尿病病人发生严重感染、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及手术期间。 5.糖尿病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期间。 6.已出现严重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肾脏病变,或糖尿病性视 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肾脏病变进展迅速时应采用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 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物,可能使体重进一步增加,一般首 选双胍类降糖药或糖苷酶抑制剂。
28
(二 )、 双胍类
四种情况可放心使用
⑴经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血糖仍未降到满意水平者。
⑵肥胖的高血糖患者。因为这类患者服用这类药物不会使体重进一步增加,而且还有点 减低体重的功效,有人甚至认为双胍类降糖药可用于糖耐量损害者及肥胖的治疗。 ⑶可以与磺脲类降糖药、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二酮类和胰岛素合用,加强降糖力度。 同时可以加用双胍类降糖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⑷年龄不太大、肝肾功能问题不大,而且没有发生酮症危险的患者。
适应于基础血糖正常的患者
• 起效快,服药后立即可以进餐,在餐后1小时血 糖高峰时,刺激分泌的胰岛素也同时达到高峰, 能有效地控制餐后高血糖。而且,该药作用时 间短,当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后,该药的作用已基 本消失,此时胰岛素分泌的量也相应减少,这就 避免了下餐前低血糖。 服药剂量:从小剂量(每天1片)开始试用,根 据血糖监测情况逐渐加量至血糖正常。作为餐 时血糖调节剂,能快速短效促胰岛素分泌,使 血中胰岛素水平不会太高,适合餐后血糖高者。 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两种。
治疗原则:
严格控制 血糖水平 达标
保护胰岛 β细胞功 能
预防并延 缓并发症 的发生发 展
常见的用药: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
磺脲类:适用于II型糖尿病,消瘦的患者
双胍类:适用于II型、肥胖的患者 苯甲酸衍生物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适应 于基础血糖正 常的患者 α-糖苷酶抑制剂:适用于饭后血糖高 噻唑烷二酮类 (格列酮类):适合肥胖患者
1型糖尿病多 见于儿童 2型糖尿病多 见于中老年
妊娠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 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特点
青少年多 见
发病较急, 症状明显
容易发生 急性酮症 酸中毒
多为免疫 介导发生
口服药治 疗无效
需终身胰 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的特点
成年人多见, 但目前有年 轻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