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慢性支气管炎与喘息性支气管炎的鉴别
慢性支气管炎与喘息性支气管炎的鉴别
概述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 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 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 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症,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 病情若缓慢进展常并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甚至肺动脉高压,肺 源性心脏病。他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
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1.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 如香烟、烟雾、粉尘、刺激性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氮、氯气、臭氧等); 2.感染因素 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其他因素 免疫、年龄和气候等因素均与慢性支气管炎有关。
发作时的临床特点: 1、呈喘息性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发出阵阵哭闹; 2、张口呼吸,不能平卧,被迫坐起或跪在床上,两上 肢前撑,
两肩耸起,前额出冷汗;发作症状。 3、喘息昼轻夜重,常在烦躁哭闹时加剧、安静时减轻。 4、发作的时间不定,可由数分钟至数小时。
检查:
X线:显示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下肺野多见。
概述
喘息性支气管炎又称为哮喘性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 的支气管炎,泛指一组以喘息为突出表现的急性支气管感染。好发于深秋或 冬春季节多数,起病急,除有支气管炎的表现外,还伴有哮喘的症状,并有 反复发作的倾向。
病因: 1.感染因素 多种病毒和细菌感染均可引起。较常见的有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 毒、腺病毒、鼻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部分病例可在病毒感染基础上并发细 菌感染。 2.解剖特点 婴幼儿的气管和支气管都比较狭小,其周围弹力纤维发育不完善,黏膜易受 感染或其他刺激而肿胀充血引起管道狭窄,分泌物黏稠不易咳出,从而产生 喘鸣音。 3.过敏体质因素 患儿多有过敏体质倾向,即患儿或亲属有湿疹、食物或药物过敏、过敏性鼻 炎、荨麻疹、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凡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各种病毒、 细菌均可引发病。
预防: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有关 2、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缺氧有关 4、焦虑、恐惧与喘息反复发作有关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①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②卧位时抬高头胸部,并经常更换体位; ③指导有效咳嗽,并采用超声雾化吸入,促进排痰; ④给予止咳、化痰、平喘药物,并观察疗效。
鉴别诊断: (一) 支气管肺炎 重症支气管炎与支气,管肺炎早期有时难于区别,但一般支气管肺炎有气促、 呼吸阻难,两肺可闻固定的细小湿罗音,尤以肺底;脊柱旁、腋下为明显。 (二) 支气管哮喘 疾病多见于年长儿,有反复发生的哮喘病史,哮喘发作可与感染无关,也可 由感染诱发。一般不发热,常在清晨或夜间突然发作,应用支气管扩张剂能 迅速缓解。 (三) 毛细支气管炎 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6个月以内小婴儿。常突然起病,病 初时呼吸道症状远较中毒症状严重,表现为发作性喘憋,呼气性呼吸困难, 明显三凹征及紫绀,一般体温不高,双肺闻及明显哮鸣音,肺底部可有细湿 罗音。 另外,反复发作的支气管炎症要与支气管异物、先天性上呼吸道畸形、右肺 中叶综合征等疾病鉴别。
治疗: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婴儿须经常拍背、改变体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重者参 考毛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2.抗感染治疗 细菌性感染经验性用药,一般选用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口服或静脉点滴。 考虑支原体感染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单纯病毒感染可不用抗生素。以后 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调整用药。 3.对症治疗 发热时采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防止高热及惊厥;使用B2受体激动剂雾化 吸入,缓解咳嗽和喘息,促进排痰;口服止咳化痰药物。重症按照支气管哮 喘发作期治疗。
血常规随感染病源出现相应改变。病毒感染一般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 减少,细菌感染则升高。支原体感染或混合感染时血常规无特异表现。 需要时可以完善相应的特异性抗体检测。如支原体抗体、特异性病毒抗体等, 对合理使用抗生素、计划用药时间及疗程,判断预后等有帮助。
诊断: 1988年全国小儿哮喘会议提出评定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标准(计分法),凡年 龄<3岁喘息反复发作者计分原则: 1.婴幼儿患毛细支气管炎或喘息样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3次者2分。 2.肺部出现哮鸣者2分。 3.喘息症状突然发作1分。 4.患儿有其他过敏史1分。 5.一二级亲属中有湿疹、皮炎或哮喘患病史1分。 以上总分>5分者诊断婴幼儿哮喘喘息发作,只2次或总分≤4分者,初步诊断 为喘息性支气管炎,并继续追踪观察。
பைடு நூலகம்床表现:
缓慢起病,病程长,反复急性发作而病情加重。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 伴有喘息。急性加重系指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突然加重。急性加重的主 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可以是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1.咳嗽 一般晨间咳嗽为主,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 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清晨排痰较多,起床后或体位变 动可刺激排痰。 3.喘息或气急 喘息明显者常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部分可能合伴支气管哮喘。若伴肺气肿 时可表现为劳动或活动后气急。 早期多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干、湿啰音,咳嗽后 可减少或消失。如合并哮喘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并伴呼气期延长。
临床特点 1、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尤其是肥胖者),常有湿疹或其他
过敏史。 2、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2~3天后,表现为咳嗽加重、伴
喘息,部分患儿有呼气性呼吸困难。 3、病情大多不重,肺实质很少受累,呈低热或中度发热。 4、体格检查:两肺满布哮鸣音及少许粗湿啰音,叩诊呈鼓
音。 5、经对症治疗,一般5~7天后症状会明显改善。 6、有反复发作的倾向,但随年龄增长,发作次数逐渐减少。 7、预后大多良好,少数患儿数年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2、维持体温正常 ①鼓励多饮水,予易消化和富含 维生素的清淡饮食,必要时补 液; ②松解衣被,出汗应及时更换; ③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超过 38.5℃时予物理降温或遵医用 退热药,以 防发生惊厥。
3、减少活动,注意休息,有 缺氧症状者予吸氧。 4、健康教育 ①安抚患儿,缓解恐惧心理,减少 哭闹; ②讲解疾病知识,指导家长以积极 态度应对喘息发作; ③介绍防护方法,加强体格锻炼,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反得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