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位数大小比较”教材分析教学思考

“两位数大小比较”教材分析教学思考

“两位数大小比较”教材分析及教学思考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下册第三单元37页的两位数大小比较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引出大小比较问题
教材37页开始就是一幅情境图(图略),图中有两个信息:一是松鼠说:我拾了46个贝壳。

二是小兔说:我拾了38个贝壳。

最后辣椒提出一个问题: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
编写意图:让学生观察画面,收集已知信息,并进行数学思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第二部分:研究问题,得出大小比较方法
接着就是两个对话框:一是“四十几个比三十几个多。

二是”从小到大数,46排在38后面,46大。

最后由学生填写46>38。

编写意图: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全班汇报,研究出十位数不同的两位数大小的规律,归纳出“十位数不同的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第三部分:观察比较,拓展大小比较空间
借助计数器,让学生观察比较两组数的大小,研究十位数相同的两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两位数与100的大小关系,拓展学生的比较空间,得出全面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编写意图:这是数的大小比较的变式,让学生探究出十位数相同
的两位数大小关系,拓展两位数大小比较的空间,进一步寻找数的
大小规律,并归纳出“十位数相同的两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及两位都比100小的规律。

第四部分:组织练习,巩固大小比较方法
练习37~38页的想想做做的习题。

编写意图:通过大小比较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
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并在练习中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教材的不足之处
教材在研究46和38大小关系时有两种思维:一是“四十几个比三十几个多”。

二是“从小到大数,46排在38后面,46大”。

但是细细推敲不难发现这两种思维的前后顺序颠倒了,为什么这样说?我
们来看数产生过程:数是因需要而产生的,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和生
活中经常要记数,记数就是数数1、2、3、4、5、6、…,人类是先发明创造较小的数,后发明创造较大的数,所以按1、2、3、4、5、6…的顺序数数,排在前面的数小、排在后面的数大,自然数的这个规律是不需要证明的公理。

要弄明白数学知识的本源,就要把知识打回到它的原型,不断追问打回本源的方法,如:比较46和38的大小,一问:为什么46比38大?答曰:四十几个比三十几个多,所以46比38大。

二问:为什么四十几个比三十几个多?答曰:因为按1、2、3、4、5、6…顺序数数,46排在38后面,所以46比38大。

三问:为什么46排在38后面,46就比38大?此时无理由回答,因为这是公理。

从上面的追问中不难发现:数的大小的最基本的思维是数序,排在后
面的数比排在前面的数大,至于“四十几比三十几大”是应用公理推断出来的:因为39后面才是40,四十几一定是排在三十几后面。

所以我个人认为:应当把“从小到大数,46在38后面,46大”排在“四十几个比三十几个多”前面,而且应当由“从小到大数,46在38后面,46大”推导出“四十几个比三十几个多”。

三、教学思考
1.情境图的出示
情境图要隐藏问题,让学生观察画面,收集画面中的数学信息,并思考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有艺术地出示问题,这样学生研究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研究他人的问题。

2.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学
(1)要让学生探究。

当出示问题“松鼠和小兔比,谁拾得多?”后,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再让同桌的同学进行充分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最后组织全班同学汇报。

(2)要深入研究道理。

数的大小比较是有其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活动经验理解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更要深入研究其中蕴藏的道理,帮助学生掌握大小比较的思维。

先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46比38大?为什么四十几比三十几多?把学生的思维逼到知识的原型,按照自然数的大小排列规律去思考,怎么比较两位数的大小,并进行适当
的推理得出简便的操作方法。

(3)及时组织练习。

当学生明白46大于38的道理、掌握比较方法之后,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如:十位数不同的两位数比较36○28、60○59,十位数相同的两位数比较53○56、78○70,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巩固两位数大小比较的思维。

(4)帮助学生感悟比较的方法。

当学生完全理解和掌握了两位数大小进行思维之后,再组织学生对各练习题进行观察和比较,寻找大小比较的规律,使学生感悟两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先看十位数,十位数大的两位数大;如果十位数相同,就看它们的个位数,个位数大的那个数大;两位数都比100小。

3.最后一道习题的处理
有的教师认为:这是开放性问题,教学目的是寻求答案的多样化,让每个学生都寻找到多个不同的答案。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道题的目的不完全在于答案多样化,针对全班同学说答案是多样化的,而针对某一个学生来说是不要追求答案的多样化,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灵活应用两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解决填数问题。

我的教学处理:
(1)研究“54>□”。

使学生掌握两种思考方法:只要54的十位数比□的十位大就行,所以□里十位上可以填4、3、2、1,个位随便是什么数;二是□里十位数填5,个位数只要比4小就行,所以个位数可以是3、2、1、0。

(2)研究“□>□”。

使学生掌握两种填写方法:一是先填左边□里
的数,用上面的方法填写右边□里的数;二是先填右边□里的数,再填左边□里的数。

□42>□”,左边方框里填十位大于4的数都可以,或十位填4,个位填比2大的数。

右边方框里填十位小于4的数都可以,或十位填4,个位填比2小的数。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汊河学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