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谈谈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谈谈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
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小学生入
学后,就语文学科而言,摆在他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口头语言
的基础上尽快地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

阅读教学则是最直接、最重要地掌握书面语言的教学形式和实践活动。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阅
读教学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阅读教学是识字的重要途径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累计常用汉字3000个,其
中2500个左右会写。

而在低年级就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
其中800―1000个会写。

可见,低年级的识字量已占总识字量的53%―60%。

语文这一门学科具有工具性,语文素质的提高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均有深远的影响,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加深对阅读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

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是对的,但必须提早阅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让学生“在读文中识字”。

我们不能脱离阅读教识字,纯粹为识
字而识字的教育方法,再也不能适应新的语文教改潮流。

讲解课文是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识字、阅读、作文训练的有机结合。

一字、一词,只有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做到字不离篇,才能使学生更确切地理解意思。

例如“散”字,它有“分开”、“分结”、“排谴”等意思,组成“散步”是随便走走的意思。

而在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

这句话中,是把水比作人,像人散步,形容小溪的水自由缓慢地流动的情形。

这样,学生不仅理解,而且也懂得了它的用法,对提高读写能力都大有好处。

二、阅读教学能够提高听、说和写的能力
阅读教学,凭借词、句、段、篇,着重进行理解书面语言的训练。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阅读文件、报纸;教学活动中,需要阅读课文、资料;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阅读来加强理解和记忆。

阅读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阅读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阅读可以使我们积累词汇,熟悉句型,规范口语,能培养正确、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说话习惯。

阅读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重要形式。

另外阅读还是教学的重要形式。

文章是作者描写现实、反映生活、抒发感情、寄托理想的物质载体。

作者叙述一件事情,描写一个人物,说明一个问题,论述一个道理,都是在作者的精心准备下,通过
阅读来表达文章中所流露出的感情;阅读作品是一种感化、熏陶,读好一篇文章会心荡神弛,情思横溢,如饮甘露,浑身清新豪爽,给人以无
穷无尽的力量。

特别是青少年时期,从阅读活动中得到的宝贵教益,
对一个人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生活信念,振奋进取精神,激发斗争意志,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而且逐
步理解和积累词语,认识用句子表达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确定
中心,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怎样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并且从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提高认识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

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在我们的课文中,有大量景美、情深的课文,对于这些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景,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入情入境,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

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很明确,那就是引导学生主
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

据我所知,很多老师都有一些好办法引导学生积累,如采蜜本、美词佳句本等,效果很不错。

三、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

“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极为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进行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保证,自主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

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爱读的书籍,本身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

而学生由封闭式读书转为开放式阅读,本身又极大激发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大力推动课外阅读,让学生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从而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更强烈的读书欲望,最终
形成习惯。

课外阅读把追求学问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动,有助于实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的目的。

总之,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前自觉地预习课文,课堂专心听讲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喜欢阅读课外书籍,有一定好学的钻劲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学生就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正确的阅读方法,就会提高阅读效率,就会获取丰富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