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版】2015古代诗歌鉴赏分类

【简版】2015古代诗歌鉴赏分类

古代诗歌鉴赏分类指导【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1、怀人思乡诗2、赠友送别诗3、边塞征战诗4、山水田园诗 5 咏史怀古诗6、托物言志诗7、忧国伤时诗8、人生际遇诗9、生活杂感诗 10、即景抒情诗1【“怀人思乡诗”】“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文字特征:在标题或诗句中常会出现远行、夜泊、客居、寄远、望远等词语。

常用意象:行舟、孤馆、征铎、大雁、明月、高楼、芳草、秋风、落叶、佳节、羌笛、关山等主要情感:对家乡或远方亲人的思念、羁旅之愁、漂泊之苦、对战争的厌恶、对团聚的渴望、独守空闺的孤寂之情等。

表达技巧: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

落叶【孔绍安】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理解本诗主旨的关键在“飘零似客心”一句,其中的“客心”是什么意思?你认为诗人“惊”的原因有哪些?全诗借“落叶”的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案】“客心”指游子的心意。

诗人“惊”的原因有:由落叶想到季节变化,时光流逝;由落叶飘零想到自己的漂泊生活;由落叶“惜故林”激起强烈的思乡之情。

全诗借“落叶”的形象抒发了游子思乡之情。

2【“赠友送别诗”】赠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数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尤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互赠,以表达离愁别绪。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关于送别诗的作法,《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或带思慕之情;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文字特征: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柳”、“行舟”、“劳歌”“渡口”等词语;情感特征:表达的是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描写。

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

御苑:皇家宫苑。

砧衣:捣制寒衣的声音。

①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②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参考答案】①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②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

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3【“边塞征战诗”】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边塞相关的“塞下”“边城”“烽火”“秋月”“大漠”“黄沙”“关山”“玉门关”“琵琶”“羌笛”“旌旗”“单于”“胡儿”等词语;情感特征:表达的是战士们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的气概,或杀敌报国的战斗豪情,或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或长年征战的艰辛和对家人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统治者的抨击。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第三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它对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渲染西北边疆空旷凄凉、条件艰苦、环境险恶的气氛,借以衬托远征将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

(2)点出边境的荒凉,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敌军的凶残。

第三句的金甲穿破更能衬托将士的报国壮志没有磨损反而更加坚定。

4【“山水田园诗”】古代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清风明月、野老隐者、田园风光、农家生活等。

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官场的厌恶,或表达对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喜爱,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悠闲恬静的心情,或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等。

表达技巧:或融情于景,或比喻,或拟人,或夸张,或白描,或渲染烘托,或动静结合,或虚实结合,或远近结合,或视听结合。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马致远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

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这首曲子可谓“曲中有画”,视野开阔。

除重点写“晴岚”外还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在曲中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参考答案】除重点写“晴岚”外还写了花村、草店、晚霞、山色等景色;这些景色的作用是共同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景色优美、恬静清新的“山市晴岚”(山间暮景)图。

这幅画面体现了作者恬淡平和、向往宁静的生活心态。

5【“咏史怀古诗”】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和个人的遭际,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或借古伤今。

借古抒怀多吟咏个人抱负和情怀,多表现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如李商隐的《贾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古讽今,借古人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讽谏当今之世应该防微杜渐、励精图治,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古伤今,借古人古事的前后对比,表达昔盛今衰、人生无常的感慨,如刘禹锡《乌衣巷》。

文字、意象特征:在标题中常会出现咏、怀古等字眼,在诗句中会出现古迹、古人或古事。

情感特征:或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或表达对英雄的景仰,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统治昏庸和社会时弊,或感叹世事变迁、如人生无常等。

表达技巧: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或借古伤今;有以景衬情的,有古今对比的,有侧面烘托的,有用典的。

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答: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答:同意。

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

)6【“托物言志诗”】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不但形似,而且神似。

与作者所需表达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之间有一定得相似性。

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权贵的心境。

文字特征:标题会出现咏,或者直接以所咏之物为题,如咏梅、梅花等。

情感特征:多表达作者高尚的品格和节操,或对奸邪小人的鄙视和批判。

表达技巧:整体上说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局部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

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借梅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自我形象的?【参考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7【“忧国伤时诗”的特点与鉴赏】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国难当头、奸臣当道、昏君无能的社会现实;还有祖国河山、战乱、民生、北伐、个人遭际等相关字词;情感特征:或个人、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或对时事政局的担忧,或表达建功立业、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或抒写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愤懑和哀痛。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对比衬托,虚实相生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⑴诗中“草木深”表面上是写什么,实际上又是写什么?答:表面上写自然界草木的茂盛,实际上是写都城沦陷后的破败景象。

⑵这首诗把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亲人的思念。

(表达了诗人感时伤怀,忧国思亲的思想感情)8【“人生际遇诗”】“人生际遇诗”主要是指遭遇仕途坎坷挫折的文人墨客对人生多艰、命途多舛、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作。

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情感特征:表达的或是人生多艰、命途多舛的悲叹,或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或是豁达大度、从容开阔的胸襟。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用轻松地生活小事为题材来表现严肃的人生主题,是苏轼词的一大特色。

说说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参考答案】这首词写眼前之景,寄寓心中之事。

从习以为常的生活小事中生发出明睿深刻的人生哲理:即对待人生要有旷达的襟怀,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乐观自信,不能沮丧沉沦。

这也体现了作者藐视祸患、达观自信的胸襟。

9【“生活杂感诗”】内容主要包括:对青春易逝、时光不再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对仕途失意、知音难觅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对告慰平生、欢愉人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对忠贞爱情、诚挚友谊的赞美(如:秦观的《鹊桥仙》),对生活的感悟和人生的哲理(如朱熹的《观书有感》、苏轼的《题西林壁》)等。

“生活杂感诗”的主要表达技巧是:借景抒情,描写、叙述和议论相结合。

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阕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2)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