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粤剧简介

广东粤剧简介

广东粤剧简介
广东粤剧,汉族地方戏曲,原称大戏或者广东大戏,源自南戏,自公元1522年~1566年(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广西出现,是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的表演艺术。

粤剧每一个行当都有各自独特的服饰打扮。

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

到了清朝末期,知识分子为了方便宣扬革命而把演唱语言改为粤语广州话,使广东人更容易明白。

粤剧名列于公元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内。

公元2009年9月30日,粤剧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肯定,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剧花旦造型:
广东粤剧: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不久,积极挖掘优秀剧码、继承粤剧传统,在艺术上也全面革新,而且培养了一批新艺人。

公元1958年,广东粤剧院正式成立。

公元1960年和公元1962年先后创立广东粤剧学校和广东粤剧学校湛江分校。

在粤剧历史上,是第一次有了培养接班人的综合性专业学校。

同时期电影开始蓬勃,粤剧吸引力大减。

可是后来创作的粤剧电影重新把粤剧带入电影院,使粤剧重获昔日光辉。

当时著名的粤剧电影有“蟹美人”、“龙王三宫主”、“黄飞虎反五关”、“万里琵琶关外月”、“四郎探母”、“宝莲灯”、“双仙拜月亭”、“红娘”、“夜光杯”、“千面美人鱼”、“香罗冢”等等。

20世纪50年代末,香港的粤剧形势不妙,当时红伶芳艳芬因为结婚而退下来,薛觉先、马师曾、红线女离开香港,连红透半边天的新马师曾都不大热衷于演出。

幸好后来麦炳荣和凤凰女组织班霸“大龙凤剧团”,有谭兰卿加入,并由林家声担当小生,演出很多著名剧目《百战荣归迎彩凤》、《刁蛮元帅莽将军》、《三夕恩情廿载仇》《彩凤荣华双拜相》、《凤阁恩仇未了情》等。

不久,陈好逑与林家声另立新班“大龙凤剧团”。

及后新的剧团纷纷迭起,包括羽佳的庆红佳剧团、何非凡的非凡响剧团、林家声的庆新声剧团。

《三夕恩情廿载仇》小生花旦造型:
广东粤剧很受群众欢迎,不但深受广东人喜爱,而且深受云、桂人民和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人的喜爱,是中国最先走向世界的剧种,可见其魅力四射。

如今,粤剧剧目已多达一万一千多个,堪称世界之最。

它结合广东本地民间曲调,吸取弋阳腔、昆山腔、秦腔、徽班等地方戏曲的优点,逐渐发展形成,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等地。

粤剧演出:
粤剧唱腔:以梆子、二黄的板腔体为主,曲牌体为辅。

同时保留了南音、粤讴、木鱼、龙舟、板眼等广东民间腔调。

伴奏器材分管弦乐和打击乐两种。

管弦乐以高胡、二弦、扬琴等乐器为主,打击乐则有沙鼓、卜鱼、高边鼓、大钹等。

粤剧乐器:
粤剧的角色行当:为末、生、旦、净、丑、外、小、夫、贴、杂10大
行,后来简化为“六柱制”,即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帮花旦、丑生、武生。

粤剧的表演粗犷、质朴。

好的演员一般都具有耍筋斗、滑索、踩跻、运眼、甩发、髯口等绝活。

粤剧花脸:
粤剧名剧名曲非常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