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杭州市建兰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建兰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建兰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碧云天,黄叶地。

苏堤就如一条青黄相间的绒带,默默地伸向水烟迷蒙的湖心,轻柔而至的微风在天地间酝酿___(①A.niàng B.liàng)成一首轻灵的诗,一叶孤舟就像这诗中的主角,在澄清____(②A.dèng B.chéng)的水面上飘浮着;远处淡淡的烟霞,仿佛青灰色轻绡,(③xiāng)____嵌在逶迤起伏的远山上,与辽阔的云(④xiāo)____应和____(⑤A.hè B.huo)着,让人心生怜意。

对于眼前的西湖秋景,我很难找出一个恰当的形容词,不是春的娇媚,不是夏的粗犷____(⑥A.guǎng B.kuàng),不是冬的憔悴,是什么?我说不上来,我只觉得眼前的画面静(⑦mì)____极了,悠远极了,高洁极了。

这画面中蕴含着许多还没有为我所理解的丰富的奥(⑧mì)_____。

二、选择题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全球新冠危机,中美两国所展现的立场获得了世界完全截然不同的评价。

B.这两本成语词典各得其所,一本重视溯源,一本例句丰富,特色都很鲜明。

C.教师节,小兰送给李老师一大束鲜花,李老师欢喜地说:“多漂亮哪,令人美不胜收!”D.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曾经人来人往,这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有河的城市是幸福的。

沿着河边的小路漫步,阳光暖暖的柔柔的,绿树、蓝天、碧水,一切美丽而宁静,静得听得见阳光跌落在水面上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夜幕低垂,长天云淡,远山若黛。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河堤石阶上坐满了悠闲的人,石子路上不少老人漫步,不时有孩子穿旱冰鞋飞驰而过②一只蝶靓靓地飘过来,翅膀只轻轻地一抖就把阳光划开,抖落了一地的唐风宋韵③华灯初上,滨河一岸灯光,远远近近,深深浅浅,而那波光粼粼的,温婉如玉④野花仿佛一首首精致的小令,浅浅的淡淡的,平平仄仄A.①④③②B.②③④①C.②④③①D.①②③④三、情景默写4. 古诗文默写。

(1)分门别类辑诗文。

下面是小兰同学以“诗歌的主题”为专题整理的古诗文词,在所学课文《<论语>十二章》中各选两句连续的诗文名句,填写在横线上。

(乐观豁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题5. 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①《_________》(填作品名),这部志人小说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②_____________(填国籍)作家海伦·凯勒得到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不因盲聋而放弃学习,最终还成为了教育家和慈善家。

③_____________(填作家)双腿瘫瘓,一直在和病魔抗争,并写出了半自传式的小说《务虚笔记》。

6. 阅读下面语段,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内容。

经典名著的内容往往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___________在小说《_____________》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人名)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他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苇塘中部队的供给,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手无寸铁,独自一人,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读来让人拍案叫绝又令人肃然起敬。

7. 根据阅读积累,选择与下列名著相对应的名家评论,每处两项。

(1)《朝花夕拾》(_______)(_______)(2)《白洋淀纪事》(_______)(_______)A.自有风格,深情赞颂冀中平原父老乡亲;坚守使命,从容描绘战争年代风云变幻。

B.充满温情童趣,以简洁的文字描述往事;洞察人情世故,用犀利的笔锋批判现实。

C.重提旧事,朴素叙述中渗透作者真挚感情;记录生命,洗练文笔中饱含笔者深长韵味。

D.诗意荷塘,用无邪文字勾画新时代的未来;白描手法,以文学之美表达普通人的心愿。

五、现代文阅读8.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五猖会①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

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

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

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

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

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

然而也并无确据。

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

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②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莱,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

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③“去拿你的书来。

”他慢慢地说。

④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

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

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⑤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⑥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⑦“给我读熟。

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⑧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⑨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⑩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

“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11)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

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

母亲、工人、长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12)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13)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14)“不错。

去罢。

”父亲点着头,说。

(15)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

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16)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

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7)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18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五月二十五日(有删改)【小题1】在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文中“我”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

A____________→B忐忑担心,被浇冷水→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 回忆往事,诧异批判【小题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

(指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

(揣摩句子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小题3】有人认为文章第(16)段画波浪线的部分是赘笔,没有必要写,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说明理由。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父亲的“野”孩子冰心①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A你的孩子,大了哪里还会野呀!”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②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一手训练出来的。

因为我从小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

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

”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垂后面,有一颗聪明痣。

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

”我自己看不见我左耳垂后面的小黑痣,但是我至终没有扎上耳朵眼!③不但如此,连紧鞋父亲也不让穿。

(甲)有时我穿的鞋稍微紧了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一瘸地走。

父亲就埋怨母亲说:“B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就把剪刀和纸裁的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的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个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

④那时候,除了父亲上军营或军校的办公室以外,(乙)他一下班,我一放学,他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

海军学校有两匹马,一匹是白的老马,一匹黄的小马,是轮流下山上市去取文件或书信的。

⑤我们总在黄昏,把这两匹马牵来,骑着在海边山上玩。

(丙)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小心翼翼跟在后面。

记得有一次,我们骑马穿过金钩寨,走在寨里的小街上时,忽然从一家门里蹒跚地走出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娃娃,他直闯到白马的肚子底下,跟在后面的父亲,吓得赶忙跳下马来拖他。

不料我座下的那匹白马却从从容容地横着走向一边,给孩子让出路来。

当父亲把这孩子抱起交给他的惊惶追出的母亲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父亲还过来抱着白马的长脸,轻轻地拍了几下。

⑥在我们离开烟台以前,白马死了。

我们把它埋在东山脚下。

我有时还在它墓上献些鲜花,反正我们花园里有的是花。

从此我们再也不骑马了。

(选自《童年杂忆》,选文有删改)【小题1】选文写了“我”与父亲之间哪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题2】小兰以旁批的形式对(乙)(丙)两处的画线句做了赏析,请你学习后,对(甲)处画线句进行赏析。

【小题3】小兰想为同学们朗读这篇文章,但却难以读好人物的语言。

请你根知识卡片朗读的时候除了要发音吐字准确、清晰,还要注意朗读的整体感情基调与声调语气,并根据具体内容与表达需要确定重音、轻读、停连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