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手术术前术后护理
• 2、妥善固定各引流管,防止其移动所致切口牵拉痛。
• 3、胸带包扎固定切口,指导病人在翻身、深呼吸或咳 嗽时,用手按压切口部位。减少因切口张力增加或震动 引起的疼痛。
• 4、指导病人利用非药物措施,如听音乐、数数字等分 散注意力的方法减轻疼痛。
• 5、安排舒适的体位,半卧位时可在病人的头、颈下置 枕头,以促进舒适减轻疼痛。
件。
#
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
胸腔闭式引流是根据胸腔的生理特点 设计的,依靠水封瓶中的液体,使胸腔 与外界隔离。
负
压
水
储
腔
位
液
线
腔
隔离腔
#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要点
一、维持引流效能
正确连接引流装置 病人取半卧位 定时挤捏引流管,避免引流管受压、扭 曲、滑脱、堵塞 注意无菌操作,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 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 运送病人时及下床活动时的注意事项
流食、半流食,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饮食种类。鼓 励病人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易消化 的饮食,以保证营养,促进伤口愈合。 • (八)活动 • 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和病情轻重循序渐进; • 1、卧床期间进行肢体主动和被动运动,如每小时10次 腿部自主伸、屈活动,或被动按摩腿部肌肉,下肢肌 肉交替松弛和收缩,每天4次,每次10分钟,以促进静 脉回流,防止血栓形成。 • 2、术后4—6小时,生命体征平稳者,应鼓励及协助病 人离床活动,先沿床而坐、再床边站立、行走,最后 至室外活动。 • 3、活动时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出现头晕、气短、心悸 、出汗等症状;立即停止活动,以后根据病人情况逐 渐增加活动。
• 表现;术后早期发热、呼吸和心率加快,继发感染时 体温升高明显,血白细胞和中心粒细胞计数增加。
• 护理:
• 1、协助病人翻身、叩背,鼓励和协助病人有效咳嗽、 排 痰。
• 2、对咳嗽无力或不敢用力咳嗽无力咳嗽,可用胸骨切 迹 上方用手指按压刺激气管,促使咳嗽。
• 3、对因切口疼痛而不愿咳嗽者,可用双手按住季肋部 或切口两侧,以限制腹部(或胸部)活动幅度。
• ☆备皮的范围 • 肺、食管等各种手术的后外侧切口:上起手术侧颈根
部开始,包括肩、腋窝、上臂上三分之一,下至脐平 线,前至胸骨中线,后至对侧肩胛线
#
七、其他准备
1、术前1日遵医嘱做抗生素试验。 2、术前一日检查各项化验单是否齐全。 3、术前日晚测体温,如有异常报告医生。 4、术前晚根据病人需要,遵医嘱给予催眠
#
胸腔镜手术的优点
• 手术创伤小 • 术后疼痛轻 • 术后并发症少 • 美观 • 恢复快 • 不易造成明显的免疫
力下降
#
从病人准备手术至进入手术室,这一时期称手术前期 完善的手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步骤。手术
前护理的重点:评估和矫正可能增加手术危险性的生 理和心理问题,给予病人有关的健康教育,指导适应 术后变化的锻炼。
#
胸腔镜手术前护理
一、确切了解病情 1、询问病人,与病人家属交谈; 2、询问医生,向医生请教; 3、翻阅及熟悉病历材料,已确诊的疾病诊
断,还有哪些次要诊断; 4、心肺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及各项检验结果
有无异常。
#
二、心理准备—减轻焦虑、恐惧
1、认真耐心地回答病人所提出的问题,以减轻其
不安焦虑的程度。 2、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
#
四、术后并发症护理
• (一)活动性出血 • 表现:胸腔闭式引流≥200ml/h,持续2~3h以
上,且引流液呈鲜红色,病人出现呼吸困难、 脉快而弱、血压下降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各种 表现。 • 护理: • 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 2、及时通知医生。 • 3、完善术前准备,再次手术止血。
#
• (二)肺不张
四、引流管的拔管指征
术后48-72小时,引流量减少且颜色变淡 24小时引流量<50ml,或脓液<10ml 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不漏气 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
#
(五) 疼痛护理
• 1、术后24h内疼痛最为剧烈。2~3日后逐渐缓解。遵 医嘱给予止痛泵。必要时重复使用。同时观察病人有无 药物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血压下降。
意义。 3、详细介绍手术后的卧位、饮食、给氧、雾化吸
入等各种治疗护理的意义、方法、配合要点。
#
三、呼吸道的准备
1、术前戒烟2周,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2、已有肺部感染者,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3、保持呼吸道通畅,若痰液不易咳出,可行
超声雾化,观察痰液的量、颜色稠度及气 味;遵医嘱给予祛痰剂,改善心肺功能。 4、鼓励病人适当活动,增加心肺功能。 5、注意口腔卫生,以免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
#
(二)安排适合的体位 1、病人全身麻醉清醒4—6小时后,采用半坐卧位。床头
抬高30度至 45度,可减轻局部充血和水肿,同时使膈肌 下降,增加 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有效引流。 2、若有休克现象,可抬高下肢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三)维持呼吸道通畅 1、病人麻醉清醒后,每1~2h鼓励并协助其实施深呼吸、 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吸痰。 2、观察病人呼吸频率、幅度及节律,双肺呼吸音以及指脉 氧饱和度情况;病人有无气促、发绀等缺氧征象,若有 异常及时报告医师予以处理。 3、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3~6次/天,20分钟/次,稀释痰液 ,使痰液易于咳出。 4、给予病人鼻塞或面罩吸氧3~8L/min至生命体征平稳。
#
• 术后护理是指病人手术后返回病室直至 出院这一阶段的护理。目的是尽快恢复 病人正常生理功能,减少生理和心理的 痛苦与不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A、病人的搬移及卧位 B、维持呼吸与循环功能
C、维持消化道功能
D、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E、增进病人舒适
F、切口护理
G、引流管的护理
H、协助早期活动
乳糜胸
#
搬运病人中
下床活动中
#
醒目 标识
胶布 固定
#
三、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放置管道意义 及维护的相关注意事项 教会患者及家属管道滑脱的应急 措施 指导患者肢体功能锻炼
#
60cm
放置水封瓶 的木盒子
#
衔接 处1
衔接 处2
#
床 上 上 肢 被 动 运 动
床 上 下 肢 运 动
#
放置胸管侧手臂锻炼 #
#
• (四)引流管护理 • 1、胸腔闭式引流 • 2、留置导尿 • 3、留置胃管 • 4、深静脉置管
#
胸膜腔是一个位于肺和胸 壁之间的潜在腔隙
胸 膜 腔 示 意 图
#
1
胸膜腔的生理特征
• 负压,是胸膜腔的生理特征 • 正常平静呼吸时吸气压力为-0.8~-
1.0kpa(-8~-10cmH2O)。 • 呼气时-0.3~-0.5kpa(-3~-5cmH2O) • 胸膜腔负压是维持肺气体交换的重要条
#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五心具备”:热心接待、精心 护理、细心计划、耐心治疗、暖心 沟通 。
#
#
#
三、术后一般护理 (一)观察生命体征 1、血压 术后2—3h内每15分钟测血压一次,病
情稳定后改为每1~2h测量一次,并做好记录。 2、体温 术后测体温4次/天,直至体温连续3日小
于37.5°c后改为1次/天。术后病人的体温可略 升高,一般不超过38.5°c,但3日后会逐渐降 低,若持续增高,;应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3、脉搏 随体温变化;血容量不足时,脉搏可增快、 细弱、血压下降。 4、呼吸 随体温升高而加快,有时可因胸带包扎过 紧,而受影响,应先检查胸带的松紧度,适当 调整,再观察呼吸警惕肺部感染。
I、心理护理
J、出院指导
16 #
胸腔镜手术后护理
一、准备床单元 按麻醉床准备(检查床摇杆是否好用)。备齐 心电监护仪、吸氧设备(流量表、吸氧管
或吸氧面罩)、吸痰设备(负压吸引表 、医用连接管、吸痰管、冲洗盐水2瓶) 。
#
二、术后即刻护理 1、体位 评估麻醉恢复情况,应观察病人的神志、末梢
循环 情况,采取去枕平卧位或头偏向一侧,以免呕 吐物、分泌物吸入而致窒息或并发吸入性肺炎。 2、给氧 给病人面罩吸氧,监测氧饱和度,根据检查结 果调节给氧方式和浓度。 3、生命体征的观察 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 氧饱和度情况。 4、观察引流 正确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留置导尿、深静 脉导管等各引流管,保持其通畅。准确记录各引流交 接时的引流量,与手术室护士交接病人是否有胸腔冲 洗及冲洗量,以便观察术后的引流量。 5、评估伤口情况 检查切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 料脱落现象。检查胸腔闭式引流切口局部有无皮下气 肿。 6、与手术室护士交接病人 术中情况、液体、物品,给 病人保暖。
,若无禁忌,可协助其坐于床沿或站立排尿。 • 3、帮助病人建立排尿反射,如听流水声、下腹部热
敷、自我按摩。
#
• (五)深静脉血栓形成 • 表现:病人主诉小腿轻度疼痛和压痛或腹股沟区疼痛
和压痛,体检患肢凹陷性水肿。 • 护理: • 1、抬高肢体静脉输液。 • 2、忌经患肢静脉输液。 • 3、严禁局部按摩,以防血栓脱落。 • 4、遵医嘱先溶栓后抗凝治疗。
#
#
四、手术前指导
1、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和有效排痰法的锻炼,如腹 式呼吸、胸式呼吸、有效咳嗽、 可促进肺扩张, 利于术后配合。
2、指导病人手术前2~3日开始练习在床上排尿,尤 其为老年男性病人。
3、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腿部运动避免血栓形成。 4、指导病人手术侧手臂及肩膀震动练习,可维持关
节全范围运动正常姿势。 5、介绍胸腔引流的装置,告诉病人及家属在手术后
药。
#
八、术日晨准备
1、术日晨再次核对腕带及手术标记。 2、测量体温、血压、呼吸、脉搏并记录于体温单。 3、术晨遵医嘱留置胃管。 4、遵医嘱术前30分钟静脉给予抗生素。 5、嘱病人取下假牙、发卡、眼镜、首饰及贵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