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产品价值解读
更加丰富多变,打破行
列式的雷同格局。
•二
层
•首层:89平米 •二层:80平米 •地上建面:169平米
“对拼”——强化私家院落感,改善社区公共空间
•居室采光充分,可以形成 多重庭院,且庭院具有较好 的私密性;
•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实 现高于联排产品的价格上线 。
•新浦江城联院别墅
“合院”——化零为整,社区-邻里-私家的层次递进成为产品亮点
•集合住宅产品的核心价值
•住宅“集合”的结果是居住空间的“内”与“外”、“私”与“公”被严格的区分开来。客户购买的产品由“以户型决定的居 住使用空间”和“在社区中分享的公共空间与公共资源”两部分价值组成。集合住宅产品的价值要素:
•1、以“舒适度”为核心的功能导向户型设计 •2、利用公共空间和公共资源对于居住价值进行补充和放大 •3、对城市价值的充分表达
同时享有邻里院落和 私庭,安全感归属感 大为强化 整个合院抬高1.95米 ,又结合错层0.7米, 蓝色区整体2.85米停 车
•万科第五园
房型 建筑面积
房型
c
200
4房2厅3卫
d
200
4房2厅3卫
层数
2 2.5
开间
12.5 7
进深
10.5 14
客厅层 高 3.7 3.5
主卧层 高
—— ——
花园( m2) 50 70
•传统的联排产品大多采用“山墙并联”的方式,虽然具有较高的土地利用效率,但容易形成社区外部空间单 调呆板之感,同时也不便于邻里氛围的创造。一些TH项目中通过“错联”、“对拼”和“合院”等组合方式,可 以有效的改善社区外部空间。
•通过院墙和水系的处理,形成江南“水巷” 的意向,呼应中式风格的产品形象,较好的 弱化了线性空间的单调之感。
•礼仪性空间倾向于分化独立,以及景观空间的比重加大,是此类产品的显著特征; •同时内部空间更加“立体” ,在有限的面积限制下制造出更多的“玩味”,尽可能的营造出“别墅感受”。
类低密度住宅产品价值分析—— 2、 “有天有地”的充分表达
•“有天有地”是别墅生活的典型特征——具体是指室内外空间在多层面实现交流,并且这种交流具有私有化 的特征,即不仅“有天有地”,而且必须是“自有天地”。限于TH自身形式上的局限性,其需要通过底层花园 、入户平台、内天井和露台这些空间元素对“有天有地”的特征进行强化。
花园洋房住宅——“价值关键词”
•“情” •“生活方式倾向”萌芽
•“景 ”
•“资源意识”萌芽
•“洋 ”
•“ 私”
•“原型意识”萌芽 •“密度意识”萌芽
•“院” •“尺度意识”萌芽
•……
类低密度住宅——经济别墅梦
•类低密度住宅产品核心价值
•类低密度产品的核心价值在于初步摆脱了集合住宅的形式,几乎可以实现“独门独院、有天有 地”的生活图景——获得独立住宅的居住感受而支付相对低的价格,是该产品立足市场的根本。 •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做足”别墅生活的空间感受,这一点几乎是所有类低密度产品的共同特 性。
•3、“院落感”的价值开始体现
•一方面,由于建筑高度的降低带来楼间距的降低,组团的空间尺度更加亲切; •另一方面,社区环境的景观质量在上升,建筑立面的细节与层次也更加丰富,组团的内聚性加强; •所以,组团空间的重要性开始体现,也更容易营造院落感的社区空间体验。
•典型案例
——万科·西山庭院中整体社区的形式感与组团空间的院落感并重; ——绿城系的洋房产品标榜“先有花园,后有房子”,不追求图面形式,以空间实感动人。
•集合住宅价值分析——1、以舒适度为核心的功能导向 户型设计
•除了少数的城市豪宅产品,目前主流的集合住宅产品基本上解决的还是居住“舒适度”层面的问题。
•空间的充裕度 •空间利用效率 •空间功能分化 •空间的细节化
•居住空间的充裕度体现在户型面积的大小与居住空间的数量。主流的集合住宅户均面积分布在一个相对 有限的范围之内,面积成为衡量舒适度的关键指标,或者说,在此范围之内,舒适度对于面积的增减是 极为敏感的。 •价值提升:面积增加,居室增加……
•由于面积的限制,空间的利用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户型结构因此成为户型评价的关键。 •价值提升:户型紧凑(压缩无感知面积、消除长过道……)、户型适用(空间方正、消除异型空间、优 化开门方式……)、分配合理(主次空间面积得当、充分使用朝向和景观面、通透……)
•户型空间功能上的细分、完善与分区,是舒适度提升的重要标志。 •价值提升:干湿分区、动静分区、储物空间专门化、书房等工作空间出现、主卧区出现、中西厨出现、 主仆分道、客厅起居分离……
•联排(双拼)
•花园洋房
•多层、小高层、高层
•City
•……城市尺度、城市效率
花园洋房住宅——去城市化和去集合化
•花园洋房的价值实现是基于对普通多层产品的超越和提升。而这种超越和提升是在“建筑形式并未根本 改变”的限制条件下、向着别墅产品方向作出的一定倾斜。
•1、入户方式开始趋于“私有”
•目前市场上的花园洋房产品,可以通过建筑细节的处理让1~2层的住户获得相对独立的入口,从而打破了 集合住宅“单元”的概念,专属感有了很大提升。 •代表产品如天津万科水晶城的南入户情景洋房。
•4、造型特质从“整体”走向“细节”
•集合住宅的立面造型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体量感、韵律感、挺拔感成为形象塑造的关键; •而自花园洋房开始,建筑形象开始“碎”了——层次的丰富、形体的错落、细节的精致、材料的穿插,呈现 与普通集合住宅明显的差异。
洋房产品社区空间——关键词: 亲地、亲景、院落感
洋房产品形象——关键词: 层次、错落、细节、风格化
•上海国际住宅竞 赛
•成都万科金色家 园
•集合住宅社区强化“形式感”的N种手段
•E、旋转与律动
•北京阳光上东
•沈阳万科花园新 城
•集合住宅社区强化“形式感”的N种手段
•F、单元复制 / 母题重复
•成都博瑞光华
•深圳四季花城 •中山万科城市风 景
•集合住宅价值分析——3、对城市价值的充分表达
•如前所说,集合住宅是城市化的产物—— •一方面,集合住宅体现了对于城市效率和城市资源的依赖:地段、交通、城市配套等等城市因素都 成为产品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因素; •另一方面, 在表达城市意向方面,集合住宅也有着其他产品形式难以企及的“天生”优势,这同时也 赋予产品形象鲜明的特征:
露台( m2) 15 10
地下室 (m2)
0 0
车位
1 1
联排社区空间与产品形象意向
类低密度住宅——“价值关键词”
•类低密度产品卖得是“别墅”
• ——如何在产品形式与面积的制约下,尽量实现别墅生活的感受
•别墅产品卖得是“原型”
• ——如何在产品中通过对“原型”的再现,来激发消费者对于居住
理想的价值认同。
•2006-7-26
•3
集合住宅——“集合”的扬长避短
•集合住宅的特征:
•集合住宅是在近现代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产物,它的出现既体现了现代建筑对于技术实现性的突破,也体现 了城市发展对于效率和集约的需求。 •我们可以总结出集合住宅在建筑形式上的几个基本特征: •聚集性:由大量住宅复合成居住社区,多套住宅通常在水平方向上单元式聚集,在垂直方向重复性叠加; •秩序性:住宅的户型通常以单元的方式规律性的重复与组合,其立面造型也因此相应地表现出韵律化的特征; 社区内部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必须对空间进行合理的组织。 •共享性:住宅的公共空间、社区中的公共资源,成为集合住宅价值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也可以解释我们在市场中看到的许多现象: •——为什么在集合住宅的社区中更常见对于“规划形式感”的强化,低密度社区中相对弱的多? •——为什么集合住宅社区中大绿地、大水面具有更为突出的价值意义? •——为什么大盘往往具有更强的产品能力? •……
•集合住宅社区强化“形式感”的N种手段
•A、追求强烈和极致化的空间对比
•集合住宅产品形象示意——与各种风格的嫁接
集合住宅——“价值关键词”
•形式感
•配套 力
•“社区空间的统领力 ” •“生活效率指标”
•系统技术 •“抗氧化补救措施”
•标 签
•户型
•“迷失中的自我救赎” •“笼中魔法”
•精
•“集约与自由的新战场
装
”
•……
住宅产品的价值提升模型
•居住需求
•城市尺度
——集合住宅社区易于体现出对土地的集约利用和高、大、阔的社区空 间意向
•工业美学
——工厂化的而非手工的; ——可复制的、规模化的、韵律重复的 ——理性的、秩序强烈的; ——高技术含量的、挑战常规的 ——现代材料和创新工艺的;
•集合住宅产品形象示意——高耸挺拔彰显城市意象
•集合住宅产品形象示意——突出现代感和个性色彩
•1、“看齐独栋”的空间构成 •2、“有天有地”的充分表达 •3、兼顾私有和邻里的单元组合方式
类低密度住宅产品价值分析—— 1、 “看齐独栋”的空间构成
•在功能空间的构成上能够较为齐备地涵盖各类居住需求,可以概括为5个组成部分: •1、礼仪接待性空间。包括:入口、客厅(有时与起居室合一)、餐厅等; •2、居家活动性空间。包括:起居室、早餐室、厨房、家庭室、书房、视听室等;; •3、私密性空间。包括:主卧室、次卧室、卫生间、客房等; •4、辅助性空间。包括:洗衣室、储藏、车库、地下室等; •5、景观性空间。包括:(前、后)花园、内天井、露台等。
•High
•…… •个性化 •归属感 •舒适性 •安全度 •……
•Low
•独栋
•Single House
•自然倾向、领地倾向……
•住宅产品价值提升
•·更鲜明的个性色彩——居住空间“内涵”的深化 •·更强势的资源占有——居住空间“外延”的扩展 •·更优化的结构、更丰富的空间——居住空间“质”的提 升 •·更大的面积——居住空间“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