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相关要点论析论文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相关要点论析论文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及相关要点论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同时使现有的居住环境逐渐复杂化,推动了人们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本文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论述了绿色建筑设计未来发展的趋势。

文章主要浅谈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意义,从中提出了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及评价标准,以及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从而针对绿色建筑设计要点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节能设计;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绿色建筑也称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

它并不是指绿色的建筑,而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一、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意义
绿色建筑能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舒适的空间建筑,同时还要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

它不仅仅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更是我国实施 21 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在发展原则上坚持可持续发展,在理念上贯彻绿色平衡,在整体设计上讲究科学,集成绿化配置、通风和采光的设计上都强调自然化,对于围护结构采用低耗能材料,在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的使用上,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
技的和谐统一。

二、我国绿色建筑的现状及评价标准
随着我国人们对建筑舒适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
增强,绿色建筑也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开发商和设计师的目光,但是绿色建筑前期投入较大,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回收成本等不足,降低了很多投资者的积极性,同时由于绿色建筑识别技术尚不完善,致使很多人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存在误解以为绿色建筑就是先进的、智能的、高成本的建筑,从而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鉴于这种情况,十分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

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较晚。

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方面, 2006年6月1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正式颁布实施。

2007年11月,由建设部组织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正式启动,用于全国绿色生态住宅的指导和评估。

国内绿色建筑的类别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

评价体系由六类指标组成,分别是: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

评价的等级分为:一星,二星,三星。

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

所有的绿色建筑都必须满足控制项的要求,不同星级的绿色建筑所需达到的一般项和优选项的数目则各不相同(见表1—表2)
表1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顶数要求(住宅建筑)
表2 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顶数要求(住宅建筑)
表1—表2
三、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并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建筑与环境之间的问题,提供给人们节能环保、健康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绿色建筑设计要在源头上控制建筑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在空间上关注建筑活动对全球生态环境、周边生态环境和居住者生活环境的影响;在时间上关注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影响,包括原材料的开采、运输与加工、建造、使用、维修、改造和拆除等环节。

绿色建筑外部要强调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充分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以及采暖和空调,减少采暖和空调的使用。

根据自然通风的原理设置风冷系统,使建筑能够有效地利用夏季的主导风向,建筑采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平面形式及总体布局。

在建筑设计、建造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要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处置,减少资源的使用,力求使资源可再生利用。

建筑节能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的基本途径是整体综合设计。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形体、朝向、遮阳方式和窗墙面积比,充分
利用自然通风,采用节能围护结构与高效环境维持设备,并在经济适宜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筑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建筑师应该从规划设计入手,在方案阶段开始对节能进行整体设计,而不仅仅是通过热工指标的计算来满足节能设计规范的要求,在设计上不但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还要体现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关心和尊重。

三、绿色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综上分析,为了达到绿色建筑的设计要求,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体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设计理念,应从以下几方面的设计要点进行入手:
3.1 绿色建筑的节地设计
建筑选址和布局要满足与环境“融为一体统一协调”的原则,应该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建设地段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条件合理布置建筑物,以利于获得充足的日照,并避开风口,既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又能减少能耗;在此基础上还应再仔细搜集、整理和分析建筑所在地的民居资料,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服务对象,提出最优化的居住模式。

3.2 绿色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
建筑行业是耗能重要产业,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比重大,并呈逐渐上升趋势。

若不解决建筑耗能高的缺点,绿色建筑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因此做好建筑的节能节材设计。

具体可参考以下方面进行考虑:
3.2.1 围护结构的设计
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可以通过提高和改善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来实现,例如通过真空玻璃等导热系数小的高效隔热材料,提高建筑外墙的热工性能;根据不同屋面形式选用不同传热系数的保温材料;外遮阳作为最有效的遮阳设施,可显著降低空调负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室内居住舒适性。

外遮阳的形式通常可分为水平式、垂直式、综合式和挡板式4种,一个好的外遮阳设计必定既能满足建筑夏季的遮阳要求,又不影响采光及冬季的日照要求。

除此之外,还应从建筑楼地面的热工性能考虑,设计良好的楼地面构造。

可以说,如何通过设计来有效地做好建筑采暖和隔热工作,并利用建筑构件调节采光方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是值得设计人员探讨的问题。

3.2.2 绿色能源的利用
绿色建筑应优先考虑使用无污染、可再生,取材范围广的清洁能源。

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分布广泛而且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是绿色建筑能源的最佳选择。

若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减少能耗降低污染物排放,从而保护环境,还能避免过度开发不可再生能源。

目前国内外经常采用的被动式采暖、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pv系统等都是对这种绿色能源充分利用的形式。

通过采取建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土壤蓄热蓄冷等措施都能有效地减少建筑制冷、采暖和照明的能耗量
3.2.3 绿色建材的选用
传统建材工业的生产加工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并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这一现象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建筑的“绿色”程度很大程度上是由选用的建筑材料决定的。

绿色建筑对建材行业的要求就是要大力推进建材生产和加工的绿色化进程,即所谓的“绿色建材”。

应选择高效经济的建筑结构和材料,如采用钢结构,高强预应力混凝土体系,尽量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和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产生污染的材料,积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无污染能源。

尽量采用可循环、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优先采用高性能绿色建筑材料,如利用工业废渣研制出来的高性能水泥便是一项性能优良的备选材料。

此外废橡胶加工而成的橡胶混凝土也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建材,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应采用这些新型绿色建材。

3.3 绿色建筑的节水设计
绿色建筑的节水首先表现在应该大力倡导使用节水型器具;除此之外还可采取以下措施:设置合理、完善的室内给水系统;合理利用市政管网余压;按照使用用途分别设置水表,并提高水表计量的准确;合理设计热水和开水供应系统;设置分质供水系统,开发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园林绿地节水灌溉设施等。

四、结束语
总之,绿色建筑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社会民生的需求,它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符合我国的国情,而要真正实现绿色设计则必须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手法和手段,同时需要有关部门推出更好的
支持节能设计的相关政策,更需要各专业人才的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黄少云.浅谈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j].山西
建筑,2008(26).
[2]汤民,戴起旦.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j].浙江建筑,2007(s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