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补益药介绍

补益药介绍


3.六味地黄丸
• 组成:熟地24g、山萸肉12g、山药12g、茯苓9g、 泽泻9g、丹皮9g。
• 用法:炼蜜为丸 • 功用:滋补肾阴 • 主治: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盗
1.四君子汤
•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 用法:水煎服 • 功用:益气健脾 • 主治:脾胃气虚证:形体倦怠,短气乏力,声低
懒言,纳少,大便不调。舌淡苔白,脉细或缓或 虚。
四君子汤
• 方解 • 人参:甘温,益气健脾,为君药 • 白术:健脾燥湿为臣药 • 茯苓:健脾渗湿为佐 • 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 方歌(略) • 参考资料(略)
证。 • 用法用量:6~15g,水煎服。 • 使用注意:反藜芦。
2.4 何首乌
• 性味归经:甘、涩、微温,归肝、心、肾 经。
• 功效:补血乌发、填精补髓、润肠通便、 解毒消痈。
• 主治:肾精亏虚、血虚肠燥、疮毒诸证。 • 用法用量:6~15g,水煎服。 • 使用注意:本品滑肠,大便溏泻者慎用
3.补阴药
托毒排脓。 • 主治:肺脾气虚及气虚水肿诸证 • 用法用量:10~15g,水煎服。 • 使用注意:生用托毒排脓、蜜炙补气升阳。
1.3 党参
•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脾经。 • 功效: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 主治:肺脾气虚证。性味归经:甘、微苦、
微温,归心、肺、脾、肾经。 • 用法用量:10~30g,水煎服。 • 使用注意:反藜芦。
补益药介绍
凡具有补虚功效,以补气、血、阴、阳 为主要作用,治疗各种虚症的药物称为 补益药。
• 补气药 • 补血药 • 补阴药 • 补阳药
补益药分类
1.补气药
• 定义:凡具有补气功效,以补气为主要作 用,治疗气虚证的药物。
• 适应症: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中 气下陷、气不摄血等。
1.1 人参
1.4 白术
•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
安胎。 • 主治:肺脾气虚、表虚自汗、胎动不安诸
证。 • 用法用量:6~12g,水煎服。 •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忌用。
1.5 甘草
•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 功效:益气健脾、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2.四物汤
• 组成:熟地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 • 用法:水煎服 • 功用:养血调经 • 主治:血虚血滞证: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
无华,月经不调。舌淡苔白,脉细或涩。
四物汤
• 方解 • 熟地:滋阴养血,为君药 • 当归:补血活血,为臣药 • 白芍:养血敛阴为佐 • 川芎:活血行气,亦为佐药 • 方歌(略) • 参考资料(略)
3.2 麦冬
•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心、肺、胃经。 • 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 主治:燥热伤肺、阴虚消渴、阴虚火旺诸
证。 • 用法用量:6~12g,水煎服。 •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慎用
3.3 枸杞子
•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肝、肾经。 • 功效:益精补肾、养肝明目、润肺止咳。 • 主治:肾精亏虚、肝血不足、肺阴虚诸证。 • 用法用量:6~12g,水煎服。 •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慎用
• 定义:凡具有养阴生津功效,以滋养阴液、 生津润燥为主要作用,治疗阴虚证的药物。
• 适应症:咽干口燥、便秘尿黄、五心烦热、 潮热盗汗等病症。
3.1 沙参
•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 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 主治:燥热伤肺、胃阴不足诸证。 • 用法用量:10~15g,水煎服。 • 使用注意:反藜芦,恶防己。
3.4 百合
• 性味、热病阴伤诸证。 • 用法用量:6~12g,水煎服。 • 使用注意:清心生用,润肺炙用
4. 补阳药
• 定义:凡具有温补阳气功效,以补助人体 阳气为主要作用,治疗阳虚证的药物。
• 适应症:形寒肢冷、面色恍白、神疲自汗、 阳气欲脱等病症。
•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心、肺、 脾、肾经。
• 功效:益气固脱、健脾润肺、大补元气、 益气安神、生津止渴。
• 主治:元气虚脱及气虚诸证 • 用法用量:5~10g,水煎服。 • 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
1.2 黄芪
•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 • 功效: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止汗利水、
证。 • 用法用量:水煎服,6~10g。 •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
十三.补益剂
定义: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养 气、血、阴、阳等作用,治疗各种虚症 的方剂,称补益剂。属于八法中的补法
补益剂分类
• 补气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 • 补血剂:四物汤、生脉散等 • 补阴剂:六味地黄汤、炙甘草汤等 • 补阳剂:肾气丸、右归丸等
用生地黄,养血填精用熟地黄。
2.2 当归
• 性味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 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 主治:血虚、血瘀及肠燥便秘诸证。 • 用法用量:5~15g,水煎服。 • 使用注意:本品滑肠,大便溏泻者慎用
2.3 白芍
• 性味归经:酸、苦、甘,归肝、脾经。 • 功效:滋补肾阴、填精补髓。 • 主治:补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诸
4.1鹿茸
• 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肝、肾经。 • 功效:补肾壮阳、强筋健骨、固冲止带。 • 主治:肾阳不足、肝血亏虚、冲任不固等
证。 • 用法用量:研末冲服或入丸散剂,1~2g,
分三次服。 •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及外感实热者忌用
4.2 杜仲
• 性味归经:甘、温,归肝、肾经。 • 功效:补肾助阳、强筋健骨、安胎。 • 主治:肾阳不足、肝肾亏虚、肾气不固等
解毒。 • 主治:肺脾气虚、痈疽疮疡等证。 • 用法用量:3~10g,水煎服。 • 使用注意:反甘遂、大戟、芫花。
2.补血药
• 定义:凡具有补益血液功效,以补血为主 要作用,治疗血虚证的药物。
• 适应症:面色无华、心悸怔忡、失眠健忘、 头晕耳鸣、月经量少、月经后期等。
2.1 熟地黄
•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肝、肾经。 • 功效:滋补肾阴、填精补髓。 • 主治:肾精亏虚、血虚诸证。 • 用法用量:5~15g,水煎服。 • 使用注意:清热凉血用鲜生地,滋阴生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