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效益分析(4)
(ZF)
成本效益变化的计量—市场价值法
第三章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
复合贴现率
社会时间偏好率与资本社会机会成本加权平均 w=h1*r+h2*s
w=复合贴现率 h1=国民收入中用于投资的比例 h2=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 r=私人资本平均实际收益率 s=社会时间偏好率
第三章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
MNB1 12 p-c
p=16-0.4q, c=4, r=0.10, Q=40
MNB2
(p-c)/(1+r)
10.91
λ 00 10 20.476 30 40
第三章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
生产率变动法 疾病成本法/人力资本法 机会成本法 有效成本法 预防成本法 置换成本法 重新选址成本法 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ZF)
动态效率 假定某非再生资源,需求曲线线性、固定 pt=a-bqt, pt 为t年价格,qt 为t年开采数量 t年开采qt的总效益为需求曲线下的面积 TBt=∫qt0(a- bqt)dq = aqt-(b/2) qt2 t年开采qt的总成本为TCt=cqt 如果总蕴藏量为Q,Q=Σqt
第三章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
(ZF)
拉格朗日方程 Σ(aqt-(b/2) qt2-cqt)/(1+r)i-1+λ(Q-Σqt) 如果Q低于Σqt ,则如下关系必须满足 (a-bqt-c)/(1+r)i-1-λ=0 Q=Σqt
第三章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
(ZF)
两个时期的资源利用 (a-bq1-c)=λ (a-bq2-c)/(1+r) = λ λ=边际使用者成本 边际使用者成本是边际外部成本的一种形式 代表由于当代人使用某种资源而后代所损失 的福利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 私人成本=从事该项活动的当事人所承担的成本 外部成本=私人活动给他人造成了损失,但并不为私人所 承担的成本
边际社会机会成本=边际私人成本+边际外部成本 掌握某种活动的社会成本,需要彻底的调查研究
天保工程 三峡工程
第三章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
(ZF)
无风险或低风险的长期借贷利率
如:信誉良好的政府的长期债券的利息率
第三章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
社会时间偏好
受两个因素影响 个人纯粹时间偏好 收入增长引起的边际价值的下降
s=p+u*g s=社会时间偏好率(社会贴现率) p=纯时间偏好率(2%?) u=随消费增长边际效用递减率(1-2%?) g=人均消费预期增长率(根据收入和人口增长率测 算)
第三章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
社会贴现率的确定
通常是使用经验值,或当前的银行利率等。 贴现率太高,则会有利于经济效益,低估环境 效益
常见的社会贴现率的估计方法
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 社会时间偏好 复合贴现率
第三章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
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
长期资本收益率
适用于投资于私人部门、规模相似的项目 包含了平均风险,不适用于无风险的公共投资
第三章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
基本框架
静态 动态 福利变化的计量原理
(ZF)
第三章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
(ZF)
在拥有多种选择时,理性人挑选净收益最大 的选择 净收益=收益-损失=效益-成本 如果有两种方案,A和B,理性的人选择了A, 意味着:净收益(A)-净收益(B)>0 [B(A)-C(A)]-[B(B)-C(B)]>0
第三章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
将未来价值转换为现值的方法,叫贴现(折现) 转换因子,叫贴现率(折现率)r 贴现率代表人们的时间价值 今天的1元钱,在明年同一天按照r比率增值 同理,明年今天的1元贴现到今天,相当于1/(1+r) 元 N年后的1元,相当于今天的1/(1+r)n元 从0-n年连续净效益之和,可表示为 NPV=Σni=0Bi/(1+r)n
第三章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
静态效率:
(ZF)
在特定时点,对若干方案进行选择的经济学标准
ຫໍສະໝຸດ 效益可以由某一资源的需求曲线来表述 图示 成本=机会成本,用供给曲线来描述 图示 净效益=总效益-总成本 净效益最大 帕雷托最优
第三章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
(ZF)
社会成本:社会存在某种活动时所承担的总成本
社会效益:一项活动所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增 加,用社会支付意愿来刻划
社会支付意愿=社会预期好处=边际社会效益 边际社会效益=边际私人效益+边际外部效益 边际社会效益=社会需求曲线
第三章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
(ZF)
动态效率:跨越时间的成本效益分析 不仅考虑成本效益,还要考虑时间对成本效 益的影响 把项目发生影响的时期内的所有的成本效益 加总进行比较 计算时间价值,将未来价值转化为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