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年高考复习:小说阅读解题范例

2012年高考复习:小说阅读解题范例

2.注意分析小说情节设计的技巧
A.注重节奏.如智取生辰纲
B.巧合.如麦琪的礼物
C,串连.跨越时空组织材料,如血的故事
D并联.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如智取生辰纲
E突转.或柳暗花明或风波骤起.如如保护人
F.悬念,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如祝福.
3.情节的结构:A注意弄清情节的主线与副线的关系,如药;B注意几种线索:事情演变过程,如〈巴尔塔萨的一个特殊的下午〉;人物活动,如《怪人》;具体物件,如《第九车箱》;C情节的详略处理.如怪人.
要采用总分式结构组织语言,先亮明观点,再分述理由。
二.人物类
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要了解小说的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的舞台,性格产生的土壤)
2.要了解小说描写的情节(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
3.应重视分析人物的语言(言为心声)
4.注意分析人物的动作(思想支配行动)
5.要分析好人物的肖像(能反映人物性格,如孔乙已的外貌衣着)
.2011浙江卷11题。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注意分析情节对表现人物/主题思想以及对整个故事情节构成的作用
A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
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B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无
C对整个故事情节构成的作用--------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
小说阅读解题范例
题型及思路
例题及答案
经验与体会
一.情节类
*关于情节设置的原则:
1.千变万化,曲折动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符合生活逻辑
3.符合人物性格
4.和人物心理相结合.
*关于情节的题型:
1.注意分析小说情节运行模式:
A基本式,开端_发展_高潮-结局,如面包
B.摇摆式,在发展部分迭宕起伏,如优哉游哉
C.悬尾式,欧.亨利手法.如保护人
3、从他的一系心情可以看出,他对小包的占有是相当动心的,尽管有犹豫,但那也是暂时的。(2分)
1.1概括人物性格要注意人物的身份地位思想品格,要选用形容词,最好是成语。重点抓住人物在情节中为人处事的态度。从答题思路上看,本题两问均宜采用总----分-----总式的句群结构。
1.2【误区警示】探究题是一种个性化阅坊。必须有理有据。但是,不要脱离文本,更不要背离主流观点作答。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往往就体现在探究题上,我们不要为思维创新而创新。
3.由语言看人物
4.由动作行为看人物
〈晚秋〉18.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7分)
示例一:瓦萨卡不会将这个包据为己有。1分
因为:A、尽管自己也得了病,他首先想到的是妻子,这瓦萨卡虽然贫穷,但是他有一颗善良的心。2分
6.要分析好人物的心理(展示内心世界)
7.要注意细节描写(能以小见大)
8.要分清哪些性格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是次要的从属的.选出最本质的作主线把其它的统帅起来.
1.由环境(主要指社会环境)看人物
〈巴尔塔萨〉14.小说的结尾部分2011苏13.孟弗之于蒋姓学生、萧子蔚与澹台玮的对话场景,对比鲜明,请从学生形象和对话情境两个方面加以分析。(6分)
3.“内容”包括情节、人物、主题,“形式”包括结构、语言、技巧,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4.【试题解析】
本题是要求探究小说结尾部分安排的作用。提到“作用”,考生会很快就想到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如果从这两个方面分析也可以,题目要求的就是两个不同的角度,但过于粗疏。因为这是篇小说,关于小说结尾安排的作用,套路化的解答就是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安排、主旨表达三个方面回答,如果还有场景安排方面的作用的话,也可以分析。
7.由细节描写看人物
〈才子赵树理〉18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举两例加以评析。(6分)
【参考答案】①他在一篇稿子的页边批了一行字:“排版,校对同志请注意,文内所有‘你’字,一律不准改为‘妳’,否则要负法律责任。”赵树理在一个寻常字眼的使用上,不盲从,并郑重其事地在文稿中批字强调,凸显赵树理较真、坚持己见的性格。
.(4)〈怪人〉小说主要由加乌乔“烙牛”和马乌罗“救童”两个片段构成。你认为哪个片段更精彩?请谈谈你的观点,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8分)
【试题答案】观点一:加乌乔“烙牛”的片段更精彩。
①展示了加乌乔们的生活风情,凸显了其强悍、乐天的性格,强化了作品的地域文化内涵;②构成了理解主人公马乌罗的性情和英雄壮举的氛围和基础;③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烘托手法等,逼真呈现了烙牛过程,感染力极强。
.〈晚秋〉18.小说的高潮是中年男人捡走了小包。如果这个人物没有出现,瓦萨卡会不会将小包据为己有?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7分)
示例二,瓦萨卡会将绿包据为己有(1分)
1、他生活处在最艰难的境地。急需一笔钱给他妻子和自己看病。毕竟身体是第一位的。失去了健康,也就无法真正的维持生计。(2分)
2、他觉得与这个女人是两个世界的人,也觉得她的钱财来得容易。他不会对一个富有的人产生怜悯。(2分)
观点二:马乌罗“救童"的片段更精彩。
①展示了马乌罗勇于牺牲的英雄壮举,完成了主人公的形象塑造;②作为小说的点睛之笔,表达了作品讴歌人性之美的主题;③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等,一步步推向高潮后戛然而止,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观点三:两个片段同样精彩。
①都是小说的华彩段落,前者是铺垫,后者是高潮,共同完成了主人公的塑造;②二者相辅相成,通过“烙牛”的加乌乔们和“救童”的马乌罗形象的相互衬托,丰富并深化了主题;③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对比和烘托等多种手法,精细传神,画面感极强,一头一尾,交相辉映。
依据情节设置的原则答题
语言表达上采用对比句式,内容上注意前后照应。
3.情节的结构线索和详略处理
1.〈怪人〉3小说为什么对马乌罗“烙牛”的具体过程不着一字?请简要分析。(6分)
【试题答案】①前文已对如何“烙牛"作了详尽细致的描写,此处不必重复;②塑造马乌罗形象的重心是后文“救童”一段,.其“烙牛"仅是铺垫,应该略写;③可腾出笔墨来写平日的马乌罗,与前后文的紧张叙述形成对比,舒缓了节奏,使行文张弛有致。
.〈巴尔塔萨〉1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6.由心理描写看人物
〈晚秋〉17.简要概括瓦萨卡发现小包后经历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答案】刚看到绿色小包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当准备靠近小包时,心里一阵紧张;但走了两步,心怦怦跳动;当发现别人捡走小包后,开始心里一阵慌乱;不久又站在原地发呆,最后如释重负,变得轻松,呼吸也变得自如。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巴尔塔萨〉1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5分)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一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庞贝,台球房醉酒。(事件发展脉络)
示例二期待好价钱,信守与庞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主人公心里变化脉络)
3.【试题立意】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评价鉴赏)。
答:学生形象:本在应征之列却为了个人的创作计划不去应征的蒋姓学生与不在应征之列但放弃开拓新学科主动志愿应征的澹台玮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自私,一个无私;一个胆小,一个勇敢;一个忧己,一个忧国,二人形象跃然纸上。
对话情境(属社会环境):孟弗之对蒋姓学生不去应征持反对态度,蒋姓学生却反唇相讥,师生关系很不融洽;萧子蔚对澹台玮放弃学业感到惋惜,而对他志愿应征又持支持态度,师生相互尊重,师生关系很和谐。对比也很鲜明。
1.对情节意义的理解,要注意说话人的意图,要听其言观其行。
解析:A项彭先生的爱情故事是悲喜剧,不是生动曲折,张医师让彭先生讲故事是为了劝大家验血型。B、“不惜牺牲亲情,以至于以死抗争”错,秀鸾说过如果不答应,她宁可去死的话,但没有这样做,也没有牺牲亲情
2.情节的作用,从情节/人物/主题三方面考虑,一般答一条,重点答两条,没有就不答。注意术语:铺垫/衬托/叠加。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来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
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补写内容,属于情节中的人物对话,可由后推前。据不会白跑和后者更精彩来制定答案。
示例: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
2.〈保护人〉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6分)
报道属突转,作用有:①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
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