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丙酮尿症教程教案
暂时性高苯丙氨酸血症 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占PKU的10~15%
左右,神经系统表现较为突出
PKU的治疗
凡血phe浓度﹥600umol/L(10mg/dl) 者均应治疗。
饮食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是唯一治疗方法。 婴儿给予低苯丙氨酸奶方,待血苯丙氨
酸浓度降至理想浓度时(见表160页), 可逐渐添加天然饮食,其中首选母乳。
生育一胎,1/4概率为PKU患儿,1/2为携 带者,1/4为正常儿。
预防
避免近亲结婚 开展新生儿筛查 产前诊断 早期治疗,防止发生智力低下
谢谢!
新生儿筛查的发展历史
1963年Guthrie首先发明了用细菌抑制法(BIA) 检测苯丙酮尿症,揭开了新生儿筛查的序幕
1970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筛查 1980年,串联质谱法,30种疾病 1990年,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代谢障碍 目前,美国多个州开展严重免疫缺陷病的筛查
新生儿筛查在中国
苯丙酮尿症的概述
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氨基酸代谢 病
发病率约为1/11000,我国北方发病率高于南 方
肝脏中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所致 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长臂2区
2-4带 临床主要表现:智能低下、惊厥发作、色素减
少
苯丙酮尿症患儿
苯丙氨酸代谢途径
蛋白质
↓
苯丙氨酸羟化酶
苯丙酮尿症
Phenylketonuria,PKU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涂芳芳
新生儿筛查
新生儿筛查是指在新生儿群体中,用快速、敏 感的实验室方法对新生儿的遗传代谢病、先天 性内分泌异常以及某些危害严重的遗传性疾病 进行筛查的总称
目的是对那些患病的新生儿在临床症状尚未表 现之前或表现轻微时通过筛查,得以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防止机体组织器官发生不可逆的损 伤。避免患儿发生智力低下、严重的疾病或死 亡。
苯丙氨酸 ————×———→ 酪氨酸 ————→多巴 ——→黑色素
↑↓ 苯丙酮酸→苯乙酸
↓ 羟苯丙酮酸
↓ 多巴胺
↑↓
↓
↓
↓
苯乳酸 苯乙酰谷氨酰胺 尿黑酸
去甲肾上腺素
↓ 乙酰乙酸
↓ 肾上腺素
临床表现
3-6个月开始出现症状,1岁时症状明显 毛发、皮肤颜色浅淡 智能发育落后 尿、汗鼠臭味 伴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小头畸形、
点头样发作及婴儿痉挛症样的抽痉)
PKU的新生儿筛查
对象:每个出生哺乳72小时后的新生儿 (蛋白负荷)
方法:Guthrie细菌抑制法(枯草杆菌抑 制试验),世界公认、简便、重复性好、 灵敏度高。正常:小于2mg/dl (120μmol/L);患儿:大于20mg/dl。 若大于4mg/dl,需定期复查。
实验室检验
尿三氯化铁试验 2,4—二硝基苯肼试验 血浆氨基酸分析和尿液有机酸分析 尿蝶呤图谱分析 酶学诊断 DNA分析 BH4负荷试验
PKU的诊断
临床表现为智力低下、色素减少、癫痫 发作、尿和汗液有鼠尿臭味
血中苯丙氨酸升高、酪氨酸正常或偏低 尿中有苯丙酮类异常代谢产物
鉴别诊断
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包括:新生儿遗 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和新生儿听力障碍筛 查。其中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包 含: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 功能减低症(CH)、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 生症(CAH)和半乳糖血症(GAL)等四种遗 传代谢性疾病。
什么是遗传代谢病?
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蛋白质分子在结 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导致酶、受体、 载体等的缺陷,使机体的生化反应和代 谢出现异常,反应底物或者中间代谢产 物在体内大量蓄积,引起一系列临床表 现。
WHO和我国卫生部于1992年—1993年组 织了7个城市的新生儿筛查项目,共查新 生儿234000名,其中查出苯丙酮尿症21 例,发病率为1/11186;40例甲状腺功能 低下,发病率为1/5873。按此推算,每 年新发的苯丙酮尿症病例约1770例,先 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3575例。
新生儿筛查在浙江
PKU的治疗
饮食治疗至少持续到青春期。终生治疗更有益。 成年女性患者在怀孕前应重新开始饮食控制,
血苯丙氨酸应控制在120~360umol/L,直至分 娩。 BH4D还需给予BH4(1-5mg/kg ·d )、L-DOPA、 5-HTP (5-10mg/kg·d)
遗传咨询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患儿的父母均是源自病的携带者,他们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