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宋明理学课件 公开课

_宋明理学课件 公开课

• 3、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 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理。 • 格物致知 ——《大学章句》
2.成熟: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哲学思想: 理气一体,理先于气 主要思想
伦理观: “存天理,灭人欲”
修养论: 格物致知;仁者要有强烈社会责任感
政治思想: “道统论”、“正君心”
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 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
影响
程朱理学 认识“理”理是外在的,独 立于人存在的;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

实现“理” 哲学范畴
格物致知 客观唯心主义
内心反省 主观唯心主义
宋明理学可取的一面: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 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 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 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 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学术: 《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教科书 评价: (1)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
(2)其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 (3)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明理学
(一)创立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创立:北宋五子
(二)创立过程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三)历史影响
(一)创立背景:儒学在困境中发展
表现:汉末、魏晋、儒学地位进一步动摇 困境 原因 佛教、道教的兴起与传播
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1)简介: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
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2)思想:
“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提出“心 即是理也”,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故把其思想称为 “心学”
课堂活动1
陆九渊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材料一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 理在心中。 风吹旗动,一位僧人 心,吾心便是世界” 说是旗动,另一位说 是风动,慧能过去跟 材料二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 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 这两位僧人说,既不 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 是风动,也不是旗动, 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 是仁者心动。
知识回顾
宋明以前,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以孔孟之学为其学说基点 秦始皇为巩固政权,在思想文化领域打击儒家,甚 至走到“焚书坑儒”的极端。 汉武帝时,经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由民间学说 变为官方意识,一举获得“独尊”地位,又走到了另 一个极端:被制度化了。
庐山白鹿洞书院
三、宋明理学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 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三)理学的发展——心学 1.心学的特点: (1) 强调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 (2) 主张扫除细枝末节,直奔主题 2.陆九渊——“发明本心”
程颢像
(核心)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概括朱熹思想的主要内容 • 1、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先有 理是万物本源,理先于气 理后有物 。 ——朱熹
• 2、“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 天理?君臣、父子、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 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 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 • ——《四书章句集注》 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3、关于宋代理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从本质上讲是儒学的新发展 B、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是两程一朱 C、是儒学吸收道、佛两教的产物 D、程朱理学在宋代就确立了统治地位
4、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 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 )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不可取的一面: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
④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巩固练习: 1、儒、道、佛三教合一形成于( ) A、两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 2、面对儒家思想受到道、佛两教的冲击,唐宋 儒学大师的态度是( ) A、放弃儒家思想 B、对儒、道、佛三教平等对待 C、坚持以儒家思想为本,吸收道、佛两教思想 加以完善 D、以佛学为主,吸收儒、道思想,形成一种 新思想
(3)意义:
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
王阳明的心学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心外无佛,即心是 佛”“心即理”“心外无 物” 更多地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
明中期儒学 代表人物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学派 内容 同 实质 陆王心学
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
理;仁、礼;高调的道德主义
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 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5、佛教能在中国广为流传,但始终没以取代儒家 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 ) A、儒家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C、儒家思想不断改造完善,一直能够适应加强 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D、儒家宣扬的仁政思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6、对宋明理学地位及影响的评述,不正确的 是( ) A、是宋明时期儒学的主流 B、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 道德等于一身的庞大的思想体系 C、宋明理学的适应新时期维护君主专制的需要 而形成的 D、对中华民族性格和人的发展没有积极作用
关?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王守仁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 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 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 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王守仁——“阳明心学”(进一步发展) (1) 简介:阳明先生,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2)思想:
①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观唯心论) ②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 (人固有的善性)“知行合一”
发展
唐中后期,韩愈、李翱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
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 为理学产生奠定基础
三、表现:
程 程 颐
程朱 理学

朱 熹
陆王 心学
陆 九 渊
王 守 仁
(一)理学的创立: 1.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2、基本含义: 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形成一套以理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理学(新儒 学)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 理学的主要内容
理学的宇宙观 “理”是世界的本 材料一 宇宙之间一理 原 而已。天得之而为天, 是精神存在物。在 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 社会中表现的是三 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 纲五常。其实质是 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 客观唯心主义。 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 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 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