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宋明理学ppt课件

宋明理学ppt课件

.
材料四 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可得到 天理
材料五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
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
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材料六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 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心学的方法论--------如何把握 “理”? 不靠“格物”:而靠内心的“自省”,致 良知,知行合一。 .
兼容并蓄、“和”
.
问题探究 为什么理学在宋代形成?
赵宋王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 起的“三纲五常绝”的历史教训,要求调整统治 思想;
★ 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 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
★ 宋代儒家积极参政议政;就算言论不当,朝廷 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不低。
★ 宋代科举下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 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目的)
.
代表人物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兄程颢 弟程颐 朱熹
.
陆九渊 王守仁
程朱理学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理学宇的宙宇之宙观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 天材料,地二得:“ 其 界实统理之其质一”而(是于是为理客人世观界的地)的意唯。张本识心之原主之为义外的,三即精纲认神,存为世在其纪之为 五常。 物如绝对精神、上帝的意志。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
小故事
致良知的故事:王守仁的门人, 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 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 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 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 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 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 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 是你的良知!”
.
陆王心学——寻找内心的理
.
材料五: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
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怎么才能通达“理”?
———格物致知。 理学的方法论
.
观书有感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
程朱理学
二程(北宋)观点
朱熹(南宋)观点
宋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 成为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 要条件。
小结: 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
⑴必要性:
①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②赵宋王朝鉴于唐朝的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引起的“三 纲五常绝”的历史教训,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⑵可能性:
①儒学兼容并蓄,进行自我更新:魏晋以来儒学吸收佛、
请概括: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理学、义、 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 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 理”。
理学的道德观: 存天理,灭人欲
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
.
程朱理学 影响:
•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维护了封建 专制统治;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
•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教科书。 • 学术思想流传海外。 •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
陆王心学 ——寻找内心的理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 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 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第3课 宋明理学
.
这是江西庐山脚下的白鹿洞书院。800多年前,南 宋大儒朱熹在此举行了一次学术报告会,请当时主要论 敌陆九渊来此讲学。这次会上,陆九渊就儒家思想的义、 利问题慷慨陈辞,讲得许多听者感动得掉下了眼泪。朱 熹和陆九渊都是南宋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各成一 派,共同发展了儒学。他们发展的儒学新体系称为“理 学”,又称“道学”。
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理在心中。
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的本源在人的意 识,它具体体现为人的. 感觉、精神、意志等
小故事
人人可为圣贤:有一个叫杨茂的 聋哑人听王守仁讲,人人都可以成为 圣贤,就以写字问王守仁。王问: “你嘴巴不能说话,耳朵也听不到声 音,那你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杨 答:分得清是非。王说:“只要你心 中分得清是非,存在天理,你就是个 聋哑型的圣贤啊。”这体现了“心即 理”的思想。
.
第一幕:探理学之源
材料: 另类皇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 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 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 以皇帝之身出家,“舍身”同泰寺。
1、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现象?
儒家学说独尊地位的动摇。 2、儒家学者面对这种现象是怎么做的?
融合佛道思想,建立新儒学体系——“理学”。 3、这种做法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什么精神?
.
陆王心学——寻找内心的理
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一 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陆九渊)
材料二 陆九渊说: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世界”
材料三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 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 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 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 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道精华,更为理性化,思辨化,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
②宋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成为理学
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③儒学家们的主观努力(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抨击佛道
的运动)
.
第二幕:走理学之路
.
含义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
理之源在于天理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格物致知”把握“理”
“格物致知”明道德之善
观 程 世界观(核心):天理是万物本原,先理后物
点朱
(客观唯心主义) (道教)
理 道德观: 理在社会上表现为儒家道德规范

存天理灭人(欲佛教)(儒家)
的 方法论:格物致知
依据教材归纳陆王心学的主张
陆 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九 渊
②求“理”的方法 -----内心反省 反对“格物致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