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五制一配套的管理模式
计划值管 理 目标
标准化作业
准绳
作业长制
中心
设备点检定修制
重点
自主管理
- 12 -
基础
图 2-1
作业长制在五制配套管理中的定位
2.作业长在作业区管理中的权限和责任 ⑴作业长权限 作业长有以下五大权限: ① 对所辖作业区有生产作业指挥权。 ② 按“工序服从”原则,负责主工序、主体业务的作业长对跨工序、 跨部门的协作作业有管理权。 ③ 根据目标管理和分层管理的原则,作业长有权根据公司经营管理 目标的分解, 制定本作业区员工业绩标准并组织实施, 对本作业区员工的 奖金分配有决定权。 ④ 根据公司《岗位聘用管理办法》 ,对本作业区员工(含班组长)有岗 位组聘权。 ⑤ 本作业区内符合作业长选拔条件的员工参加作业长岗位资格培训 的推荐权。 ⑵ 作业长的主要职责 作业长主要有以下 5 方面的职责: ① 业务管理。按作业区管理要求,总体负责本作业区的安环、作业、 技术、 质量、 设备、 成本等业务管理工作, 完成作业区工作目标和任务(具 体按公司标准化作业示范作业区管理要求执行)。 ② 队伍管理。认真执行公司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规定,对作业 区人员实施绩效考核、并与作业区员工奖金分配、激励、岗位管理、培训
- 8 -
业长 450 人。 ④ 初步确立了作业长的工作职责,通过权力委让、工序服从,充分 发挥作业长的现场管理中的作用。 ⑤ 1986 年 10 月宝钢成立“作业长制推进领导小组” ,加强对此项工 作的领导,其后又相继成立了作业长研修会,建立了联络员制度等,为推 进作业长制提供了组织保证。 ⑶ 巩固提高阶段(1989~1994 年) 。 这个阶段的工作重点是进行作业长制的规范化。 这一阶段的主要成果 有: ① 先后修订了《生产作业长职责条例》 、 《点检作业长职责条例》 、 《宝钢总厂作业长管理暂行条例》 、 《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作业长管理条 例》 、 《宝钢作业长任职资格培训制度》 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规范作业长的 工作。 ② 在工序服从的基础上,加强厂际作业长间的横向联系,解决生产 接口问题。 ③ 将竞争机制引入作业长制。许多厂、部采取作业长竞争、考评上 岗、择优录用的方式,优化作业长的队伍结构。 ④ 实行作业长职务与资格双轨制,加强对作业长制的培训工作。不 断提高作业长的素质。 ⑶ 改进完善阶段(1994-1999 年) 这个阶段主要是对现有的制度、条例进行修改和完善。主要完善了以
- 6 -
别是要强化基层管理,加强基础工作。 开工准备时期, 宝钢在领导干部赴日考察以及派出大批管理人员和技 术人员等出国培训的过程中, 发现日本新日铁的现场实行作业长制, 其工 作效率高、 管理效果好。 为了确保开工投产的一次成功和投产后生产经营 活动的持续、稳定地进行,决定在宝钢全面推行作业长制,取消了值班主 任和工段长制。
- 4 -
任,全面正确完成公司的生产经营目标。实现了管理重心下移,和公司管 理的扁平化管理, 大量减少了基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提高了基层管理 效能,降低了基层管理成本。 宝钢基层的五项管理制度,是基层管理的基础,虽然不能包括基层管 理的全部, 但起到了纲举目张的作用, 是其它专业管理落实到基层的有力 支撑和可靠保证。虽然“五制”是相对独立的管理,但它们是配套和相互 作用的, 缺了哪项管理都有可能影响基层管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五制” 的每一项都有一套从公司、 职能部门到分厂的推进组织和推进网络, 使宝 钢的基层管理得到了保证,落到了实处。 宝钢基层管理通过近二十年推进,已经处在成熟和发展、创新阶段, 通过这次“管理蓝本”的编写,将进一步促进宝钢基层管理的完善,为集 团一体化运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方法 机制 理念 + +
+
手段 改进完善 巩固提高
全面推行 引进与试点
市场压力
扩张力
内需 力 85 86
图 1-1管理力 89来自宝钢作业长制发展历程提升力 94
99
2003
- 7 -
⑴ 引进与试点阶段(1985~1986 年)。 在全面考察日本新日铁样板厂推进作业长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1985 年 4 月在炼铁厂烧结车间、5 月在焦化厂煤焦处理车间率先开始了作业长 制试点工作。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有: ①确定作业长制是宝钢基层管理模式的中心要素。 总厂成立了作业长 制推进试点小组,领导作业长制的试点与推进工作。 ②在试点单位建立了“以作业长为中心的生产体制” ,规定了作业长 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方法,确立作业长的“小厂长”地位。 ③试点建立了作业长的运营组织, 通过作业长管理委员会的形式对生 产现场实施全面的管理,并以此作为全体职工参与管理的基础。 ④作业长制试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以炼铁厂烧结车间为例, 在推进作业长制的第一年即完成了自主管理活动项目 40 个,完成设备点 检 5467 项,发现问题 2512 次,解决 19 项重大安全隐患,千人负伤率降 到 0.74%。 ⑵ 全面推广阶段(1986~1989 年) 。1986 年 4 月在总结试点单位经 验的基础上,作业长制在宝钢各厂、部普遍推广。其主要工作成果是: ① 在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中提高对推进作业长制的认识。 ② 通过统一管理层次与职务名称,确定了作业长制在宝钢管理体制 中的地位,同时对作业长的编制、配职数、出任条件、出任程序和待遇等 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 ③ 初步建立起一支作业长队伍。通过严格考核,第一批正式任命作
二、宝钢作业长制发展历程
1.作业长制的发展阶段 宝钢作业长制走出了一条现代企业基层管理的成功之路。 宝钢从 1985 年开始推进作业长制,十余年来,大体经历了引进试点、 全面推广、巩固提高、改进完善和发展创新五个阶段。如图 1-1 所示。
发展创新
发展创新
充分发 挥基层 管理功 能、基 层积极 性和小 厂长的 作用, 体现以 人为中 心的管 理思想
- 5 -
第一章
第一节
一、 作业长制的由来 1. 什么叫作业长、作业长制
作业长制
概述
作业长是生产第一线作业的中心指挥者,是企业最基层的经营 管理 者。作业长对所辖作业区的安全、人员、生产、设备、质量、成本和交货 期等各项管理工作负有全权全责, 并具体组织实施。 作业长在现场的管理 职责和作用,随着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市场驱动的灵活性、生产的发 展和作业长素质的提高,将不断扩大。 作业长制是以作业长为生产第一线管理中心指挥者的企业基层管理 制度。通过作业长制的实施,实现企业管理重心的下移,强化基础管理, 确保企业有一个稳定高效的运行基础。它是企业管理体制上一项重大改 革,是宝钢股份“集中一贯管理体制”的运行基础。 2.作业长制的由来 “作业长”这一职务名称 1960 年在日本八幡制铁所第一次出现。在 八十年代末作业长制作为基层管理制度在日本得到了广泛推行。 3.宝钢为什么要引进作业长制 宝钢一期工程全套技术设备是从日本新日铁引进的。 为充分发挥连续 化、自动化生产管理需要,建立了“集中一贯”管理体制。为了顺利地实 行集中一贯管理,必须同时实行分级管理、权力委让和管理重心下移, 特
- 9 -
下内容: ① 将“CS”用户服务理念引入到作业区管理中。对 CS 理念进一步完 善,提出 TSM 理念,在作业区管理中推广全员用户满意管理。 ② 在推进标准化作业管理的基础上, 进一步规范作业区管理的内容, 推进“标准化作业示范区” 。 ③ 在推进责任成本的基础上,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在作业区 推进标准成本管理。 ④ 提出“竞争在市场,竞争力在现场”的理念,在现场深入宣传竞 争理念,以提供作业长和基层员工的市场意识和质量意识。 ⑷ 发展创新阶段(1999 年-至今) ① 形成作业长队伍闭环管理。建立作业长管理从岗位设置、岗位要 求、任职资格培训、聘用、解聘、绩效评价等全过程的闭环管理。2002 年完成了宝山钢铁股份公司《作业长制推进管理办法》 。 ② 在加强横向协作的基础上,推进作业长跨部门、跨工序的无界面 管理。在服务协作的基础上,提出技术协作理念。 ③ 根据市场变化,公司全面推行交货期,以强化精细化理念、价值 理念,提升学习能力、响应能力、沟通能力和改进能力,引入系统思考理 念,在作业区广泛开展学习型团队创建活动。 ④ 2002 年以后,公司提出 ESI 系统优化,对公司作业区和作业长进 行全面的梳理,开展了作业区的分类管理,对作业长队伍进行了优化。 ⑤ 随着人力资源的理念的引入,公司推行人力资源共同责任体系,
第四章
标准化作业
- 2 -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宝钢标准化作业内容…………………………………………… 第三节 基本推进方式…………………………………………………… 第四节 标准化作业推进要点…………………………………………… 第五节 现场标准化作业推进的认识与实践……………………………
- 10 -
在作业长管理中推行人力资源管理。
- 11 -
第二节 作业长制在公司的定位 一.作业长制在五制配套管理中的定位。 1.作业长制作为宝钢股份基层管理模式之一,在以“五制配套”的 基层管理模式中处在中心地位,是公司现场基础管理体系的核心。 2.作业长制是以作业区为最基层的现场管理单位,以作业长为最基 层的管理者, 按公司现场管理要求, 组织开展作业区及作业长各项管理工 作的企业基层管理制度。 3.作业长制是公司管理重心下移、提高生产第一线经营管理水平、 提高现场对市场竞争适应能力的重要手段,为公司推行集中一贯管理提供 了制度上的保证。 4.作业区是按照生产工艺、工序和工作性质划分,为组织完成生产、 技术、质量、设备、安环等工作任务,由若干紧密联系的班组所组成的最 基层的现场管理单位。 5.作业长是作业区的负责人,是生产第一线的作业管理指挥者,是 公司生产经营最基层的管理者。
第五章
自主管理
第一节 自主管理概述…………………………………………………… 第二节 自主管理的推进………………………………………………… 第三节 自主管理活动程序及要点……………………………………… 第四节 自主管理活动常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