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简明教程

国际经济学简明教程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传统理论1、重商主义(判断或选择) (一)早期重商主义重金主义(货币差额论)• 金银贵金属是财富的唯一形式; • 金银只进不出;• 贸易中主张多卖少买、只卖不买; (二)晚期重商主义 贸易差额论• 金银贵金属是财富的唯一形式;• 增加金银财富的手段是发展对外贸易,且保持对外贸易的顺差。

2、核心 -- 限制进口、奖励出口、保护国内某些产业(选择) 3、评价:• 贸易的目的在于获利,更在于强国; • 贸易参与国之间的贸易利益是对立的。

4、绝对优势理论:自然禀赋或后天条件不同,劳动生产率差异,生产成本差异(绝对优劣势)。

一国的财富应当是其生产能力 -- 一国生产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而非所拥有的贵重金属。

5、绝对利益学说图形分析绝对优势理论绝对利益学说图形分析YX Y 。

X 。

CAY1X1OY XOY'。

X'。

BC'Y'1X'1A'B'DD'出口(X )进口(Y)进口(X)出口(Y)(a )(b )6、绝对优势理论相对价格:一种商品的价格用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来表示。

7、比较优势理论(掌握):贸易的一方两种产品都处于劣势,处于劣势的一方总有一种产品劣势相对更小,处于优势的一方总有一种产品优势相对更大。

劣势相对更小、优势相对更大的产品就是比较优势产品。

如果两国各自分工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交换进行消费,两国均能在贸易中获益。

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相对优势理论比较利益学说图形分析YXOEA'Y2Y1X2X1ACHYXOBY1Y2X1X2B'E'C 'J 进口(x)出口(y)出口(x)进口(y)(a )(b )8、机会成本理论(掌握):在2*2模式中,当一国在一种产品生产上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时,该国在这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另一国在另一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额外生产一单位产品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数量。

第四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理论1、消费者偏好的假定:(选择)• 偏好的完备性 • 偏好的传递性 • 偏好的不饱和性 2、边际替代率(掌握):在保持消费者同等满足水平和效用水平下,增加1单位X 产品消费时,所必须放弃的Y 产品的消费量。

3、消费者行为理论(判断) 特点:•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

• 在无差异曲线图中,离原点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满足程度高于离原点近的。

• 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4封闭经济中的一般均衡一般均衡:消费均衡、生产均衡、市场出清5、要素禀赋论:各国因要素禀赋状况的差异而产生在不同产品上的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

各国应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

6、要素充裕度相对于国家,密集度针对于产品。

7、H-O定理(了解):同种产品在不同国家的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而产品的相对价格差异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从而生产要素相对价格不同决定的,所以,要素禀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要素供给充裕价格相对较低;•要素供给稀缺价格相对较高。

8、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掌握):虽然国家间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但产品的自由流动将导致不同国家的工人、资本和土地获得相同的报酬。

9、斯托尔伯-萨缪尔森定理(掌握):从封闭经济到自由,国际贸易将导致充裕要素价格上涨、稀缺要素价格下降,充裕要素所有者收入提高,稀缺要素所有者收入下降。

一国充裕要素收益,稀缺要素受损自由贸易 VS 贸易保护10、里昂惕夫反论是针对要素禀赋理论提出的。

第五章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1、国际贸易新要素论:人力资本说,R&D学说,信息贸易理论2、人力资本说●人力资本是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而成的新生产要素。

●通过对劳动力进行投资,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劳动率,从而对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产生作用和影响。

●人力与物质资本同样重要,国家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可产生新的比较优势。

3、技术差距贸易论由于科研、市场、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差距,新产品一般总是在创新国家诞生,其他国家由于技术上存在差距,要一段时间后方能进行模仿性生产,在这段时间内便存在着贸易的机会与可能性。

4、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由于世界各国技术发展水平不同,技术领先的国家可能率先开发出某种新产品并出口;一段时间后,技术较先进的国家掌握此种技术,成为新的出口国;技术较落后的国家随后掌握这种技术,最后成为该产品的出口国。

进入国际贸易的新型工业化消费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发明、应用、推广,到市场饱和、衰落,进而被其他产品所替代的过程,就是产品的生命周期。

5、产品生命周期学说(选择或判断)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技术垄断、产品差异是贸易活动中优势的重要来源,发达国家是商品的主要消费国。

●成熟产品阶段产品由技术型转为资本型,成本和规模优势开始作用。

●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为劳动型产品,技术垄断消失,成本价格成为主要竞争因素。

6、产品生命周期学说四个阶梯成员国第一阶梯:发达国家;第二阶梯:亚洲”亚洲四小龙”和拉美的巴西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第三阶梯:次级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第四阶梯: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7、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双向贸易):同一产业部门内部同类产品及其中间产品的交换,即一国的某种产业的产品即出口又进口的现象。

8、产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同质性:生产区位和制造时间不同,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商品需求的交叉弹性高,消费偏好一致,多属于产业间贸易的对象。

●异质性:产品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产品具有差别性特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特殊偏好,多属于产业内贸易的产品。

9、10、需求偏好相似论(水平差异):●国际贸易可以看成是一国国内贸易跨越国界的延伸。

●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决定因素是人均收入水平。

●本国人均收入水平决定本国消费结构,决定本国潜在出口产品。

11、规模经济贸易论:●规模经济(判断):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下降。

●表现形式:内部规模经济,内在的,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下降。

外部规模经济,对单个企业来说是外在的,对整个行业是内在的,由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行业规模的扩大,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

、贸易扭曲理论12、帕累托状态:任何改变都无法再使任何人的福利增加而同时另一个人的福利不降低。

13、扭曲:产品的边际成本不等于价格。

●国外市场上:进出口替代率 ≠ 边际转换率 = 边际替代率● 国内市场上:边际转换率 ≠ 进出口替代率 = 边际替代率● 国内消费上: 国内消费发生扭曲边际替代率 ≠ 边际转换率 = 进出口替代率● 要素市场上:A 国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B 国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第六章 国际贸易政策关税大国关税的局部均衡效应POQSDE P EP d P w P ’w K L Q 0Q 1Q 2Q 3G A B a b c edt进口关税与配额进口配额局部均衡分析OPQSD'D E P e Q e ABA'B'Q 1Q 2Q 3Q 4Q 7Q 5Q 6P W P Q P'Q第七章 国际收支分析1、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 )在一定时期内(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2、经济交易主体居民: 自然人、政府机构和法人。

1)外交官、外国驻军、游客和临时移居的工人 2)法人组织、分支机构、分公司 3)跨国公司 3、交易:一种反映经济价值产生、变更、交换、转移或消失的经济流量,包括货物和金融资产所有权的变化、服务的提供、劳动和资本的提供等。

4、国际收支平衡表(选择或判断): 1)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 )» 货物、服务、收益和经常转移2)资本和金融项目(Capital and Financial Account )» 资本转移以及非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获取或处置 » 金融资产和负债3)统计误差项目 5、国际收支账户 国际交易分类1)贷方:从外国人处收到付款的交易 “+”» 货物和服务出口、收益收入、接受的货物和资金的无偿援助、金融负债的增加和金融资产的减少2)借方:向外国人付款的交易“—”»货物和服务的进口、收益支出、对外提供的货物和资金无偿援助、金融资产的增加和金融负债的减少6、收益项目生产要素在国家间流动所形成的要素报酬收支包括:职工报酬和投资收益投资收益:1)直接投资2)证券投资3)其他投资7、资本项目包括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交易»资本转移:1)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转移2)与固定资产的获取或处置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金转移3)债权人对债务进行豁免而不要求任何补偿8、国际收支账户会计余额»贸易余额»经常项目余额»资本和金融项目余额»国际收支余额9、国际收支余额=经常项目余额+资本和金融项目余额+统计误差10、国民收入:(总需求角度)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所提供的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Y = C + I + G + (X-M)CA = X - MY = C + I + G + CA顺差:拉动一国产出和就业增长;逆差:降低产出水平,减少国民收入,失业率上升国民收入:(总供给角度)Y = C + S + T国民收入=消费+储蓄+税收C + I + G + CA = C + S + TCA = S + (T - G) - I»经常项目余额:国内储蓄-国内投资»(T-G):>0 财政盈余;<0 赤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