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课件

(完整版)《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包括对比阅读)课件

《三峡》历年中考阅读试题集锦一、阅读《三峡》,完成7—10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沿溯阻绝溯:(2)属引凄异属: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3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 15题。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略无阙处阙:_______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奔: ________________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春冬之时,贝y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 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 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1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3分)三、【福州市】(一)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

(18分)【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7.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2分)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⑵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11填空。

(6分)景象。

⑴至于夏水襄陵 ⑵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 分)⑴或王命急宣( ⑶既而渐近F 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9. 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 C. 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⑵虽乘奔御风⑷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4 分)2 分)B.其间千二百里 D.素湍绿潭又何间焉 吴广素爱人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成趣。

乙段从的特点,以素湍 、色、、“回清”、 ”的动态之美映衬 “纟录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四、阅读《三峡》,完成 10-14题。

10. F 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12 13A.沿溯阻绝 溯迎而上B.则素湍绿潭 吴广素爱人 C 绝巘多生怪柏群响毕绝一D.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F 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的特点。

B.第②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

(2分)C 第④段引用渔歌,突出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的气氛。

D.第②一④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把第I 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文:____________4 分)_2)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三峡》,完成9-12题。

(12分)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2分)①沿溯阻绝()②素湍绿潭()10请概括三峡景物的总体特征,并另写一句本文之外的描写山或水的诗词。

(4 分)六、阅读《三峡》,完成 10-1题10本文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七、《三峡》《湖心亭看雪》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4 28题。

(12分)【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 茂,良多趣味。

④_______________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_ 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 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24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2分)①虽乘奔御风()②其间千二百里()③是日更定()④湖中人鸟声俱绝](25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良多趣味此皆良实B 、飞漱其间又何间焉C 、余拏一小舟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D 、上下一白长烟一空27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1分)⑴虽乘奔御风(⑵属引凄异(12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分)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峡夏、秋两个季节 '水”的特点。

(2分)14春冬之时,三峡清奇秀脱,深幽隽逸,趣味良并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

(3分)多。

请从第 3段中找出一处描写“趣景”的句子,2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句话。

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

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28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 16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一郦道元《三峡》【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一张岱《湖心亭看雪》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虽乘奔』卩风__________________ (2)余强饮三大白金别_____________13.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属引凄异忠之属也B. 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哀转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宋无罪而攻之14.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5. 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但采用的写法又有所区别:甲文采用的是 ---------------- 的手法,写景着“素”绿” “清” “影”寒”素”凄” “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乙文写景采用的是 ----------------------- 的手法,=“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传达出了景物的形与神。

(2分)16. 甲、乙两文作者都寄情于山水,但表达的情感各不相同,请作简要说明。

(2分)一、答案7. (1)逆流而上(2)连续不断 8. ( 1)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即使乘着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9.每当春冬之际,三峡的景象格外美丽,江水滔滔,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朿 任意生长,山势高耸,青草茂谣,色彩鮮艳生机勃勃。

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__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①略无阙处 阙:②虽乘奔御风 奔:【答案】①阙:通“缺”,空缺。

②奔:奔驰的快马。

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D 项中的“以”分别是“认为,如” “来” ;B 项中“虽”是“即使”,意 思相同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3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答案】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比率的深潭,回旋着清波, 1分)1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 “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 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 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答案】B【解析】第②段也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1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3分) 【答案】示例一: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