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探究】 物质的变化
【实验1-1】水(H 2O )的加热 1请说出水的颜色、状态、气味。
2水加热沸腾时,试管口有什么现象? 3干冷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水沸腾时管口出现水蒸气,水蒸气遇玻璃片又凝成小液滴
液态水 水蒸气液态水
【实验1-2】块状胆矾(CuSO 4·5H 2O )的研碎 1变化前胆矾的颜色、状态是什么样的? 2粉碎后的胆矾颜色、状态又是什么样的?
3变化前、后胆矾有什么不同?变化后的粉末物质还是原来的胆矾吗?为什么? 【实验现象】块状固体变为粉末状固体
【实验1-3】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现象】胆矾固体溶解,变为蓝色澄清的溶液;滴入氢氧化钠后试管内产生蓝色沉淀
【实验1-4】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
【实验现象】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块状固体逐渐消失;烧杯里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一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1)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示例:水的蒸发、汽油的挥发、玻璃的破碎、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溶化、氧气的液化、木材制成桌椅、矿石粉碎等
(3)基本特征:物质常伴有形态的变化 2化学变化
(1)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2)示例:如木炭的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烂、火药爆炸、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
(3)基本特征:化学变化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吸热、放热、发光等
冷凝
加热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依据
.............................
※说明: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
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
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但它是物理变
化。
2)联系: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
变化
..。
如蜡烛燃烧时先熔化成液体,然后燃烧,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所以化学变化过程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而蜡烛熔化成液体是物理变化,但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即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的燃烧B钢铁生锈C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水的蒸发
【变式联系】
1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2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做床,金做马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下列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属于物理变化
①冰雪融化②铁生锈③木材制桌椅④木材燃烧⑤石碏熔化
⑥石碏燃烧⑦酒精挥发⑧海水晒盐⑨气球爆炸⑩火药爆炸
属于化学变化有;属于物理变化有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示例:颜色、状态、熔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等
(3)物理性质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熔点:物质的熔化(固态→液态)温度
沸点:液体沸腾(液态→汽态)时的温度
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说明:物质的有些性质,如颜色、气味、味道、是否易升华、易挥发等,都可以利用人的眼、鼻、舌等感官感知;还有些性质,如熔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的数据,可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等。
这些性质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示例:煤和木材中的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发光、放热等(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此外还有还原性、酸性、碱性等(待学)
※说明: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但物理性质不一定要通过物理变化表现出来,如颜色、状态、气味等,人可以直接感知到
【典型例题】
例2 下列物质表现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 氧气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 木炭能燃烧
C 铁可以打成铁片
D 4℃时水的密度最大 【变式联系】
4 下列描述是苯的物理性质的有 ,苯的化学性质的有 ①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 ②密度比水小
③沸点是80.1℃,熔点是5.5℃
④在一定条件下,苯能跟氢气、溴、浓硫酸、浓硝酸反应 ⑤苯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4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实验·探究】【实验1-5】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实验现象】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的木头燃烧得更旺,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的木条熄灭
【实验解释与结论】氧气可帮助燃烧,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可推知该物质的用途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是:性质
,即通过性质可以推知该物质的用途,通过
用途可以反推物质的性质
【注意事项】闻气体的气味时应采取正确的操作方法:鼻孔与集气瓶口要保持一定距离,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让少量气体飘入鼻孔,若直接在瓶口闻气味,可能会导致中毒等严重后果
三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基本特征,是变化的依据,如木炭能燃烧
物质的变化——一个过程和现象,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如木炭燃烧 两者关系:用途
性质
※ 说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可以通过关键词加以区分:在描述物质的性质时,一
般常用“能”“会”“可以”“容易”“具有”等字词,如木炭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与水;描述物质变化时,一般表示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多用“变成了”“生成了”等词语,如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就是化学变化 典型例题】
例3 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 )的超细粉末即可得到纳米材料,这种加工过程属于 ( )
A 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
C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D 两者都不是
反映
决定 决定
反映 反映
决定
例4 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胆矾是蓝色的固体 B 硫在点燃条件下能燃烧 C 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后变浑浊 D 矿石粉碎
【变式联系】
5下列叙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燃烧
B 汽油能燃烧
C 汽油是淡黄色液体
D 汽油能清洗衣服上的油漆
E 汽油能挥发
F 汽油挥发
G 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漆
H 汽油密度小
四 总结 归纳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区别:有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区别:是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
物质
不经过化学化就能表现经过化学变才能表现出来 没有生成其物质的变化
变化过程中成了其他物质 性质 变化。